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赤眼鳟池塘无公害养成技术

时间 : 2023-05-08 04:48:45 投稿人 : 乐虎 点击 : 加入收藏

赤眼鳟隶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红眼”。它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泰兴市经过近三年的驯养试验,已于2003年取得长江赤眼鳟人工繁殖的成功,这对挽救长江濒危物种,开发新的养殖品种具有重大意义。

赤眼鳟池塘无公害养成技术 | 淡水养殖

2004年泰兴市共推广池塘赤眼鳟成鱼养殖示范面积14.8hm2,其中主养面积7.13hm2,混养面积7.67hm2,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主养池共计放养体长12~16cm的赤眼鳟鱼种78645尾,平均每667m2放养鱼种735尾,收获赤眼鳟成鱼293kg,平均上市规格400g左右,套养的花白鲢平均每667m2产量为128kg。7.13hm2主养池总产45047kg,其中赤眼鳟31351kg,占总产的69.6%;花白鲢13696kg。混养池7.67hm2,共套放赤眼鳟鱼种17250尾,平均每667m2套养150尾,收获赤眼鳟成鱼51kg,平均上市规格370g。由于赤眼鳟为第一年生产性养殖,产量较少,仅占泰兴市水产品总产量的0.22%,因此市场价格较高,出塘价平均为21元/kg。主养池总效益为47.74万元,每667m2产值6665元,去除成本3140元,每667m2纯利3525元。混养池总增效益10.02万元,每667m2增收1071元,去除赤眼鳟鱼种等成本200元,每667m2增加效益871元。

2004年的池塘赤眼鳟成鱼养殖示范推广,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赤眼鳟池塘无公害成鱼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1.外形特征:赤眼鳟鱼体呈纺锤型,外形似草鱼,后部较扁,头锥形。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色。吻端有两对小须。体侧鳞片基部有一黑斑,形成纵列条纹,侧线鳞明显,鳞片较大,侧线平直,后延至尾柄中央。尾鳍深叉形,眼缘上方有一明显的红斑,俗称“红眼”。

2.生活习性:赤眼鳟反应灵敏,善于跳跃,在拉网、运输操作受到惊吓时极易跳跃冲撞导致鳞片脱落。自然分布于江河、湖泊与河沟的缓流水域,为中层鱼类。其适温范围广,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自然越冬。经人工驯化后,适合在池塘、河沟、湖泊、水库等水体养殖。

3.食性:赤眼鳟属杂食性鱼类,在自然环境下,摄食小型水生植物、藻类、有机碎屑、水草和底栖动物等,经驯化后也喜食配合饲料。

4.生长: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较慢。但经人工驯养摄取配合饲料后,生长速度加快。当年鱼种规格可达20~35g/尾,养成商品鱼规格在400~500g/尾,大的可达750g/尾。

二、成鱼养殖

1.产地环境和鱼池条件无公害赤眼鳟生产基地应建在无工业“三废”,无农业、医疗废弃物,无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的地区,要求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标准》。要求水源充足、新鲜、溶氧丰富,pH7~8.5,水质符合《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池塘以东西向的长方形为好,单池面积以0.2~0.6hm2为宜,水深2m左右,土壤质量符合《GB15618—1995标准》,底质以粘土为好,壤土次之,池底淤泥厚10cm左右,每667m2水面配备0.3~0.5kW的增氧机,鱼池设有进排水系统,并配备好水泵等注换水设备。

2.池塘消毒放养鱼种前10d左右,每667m2水面用75~100kg生石灰干塘消毒,以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改良底质和水质。

3.培养水质鱼种放养前5d,每667m2水面施入经发酵的有机肥200kg左右,使水色呈黄绿色,透明度保持在30~35cm。

4.鱼种放养选择在冬、春季节放养,水温以5~10℃为宜,此时鱼种的活动力较弱,鳞片紧贴鱼体,不易脱落受伤。放养前将鱼种用3%~5%的食盐水浸浴消毒5~10min。池塘主养,每667m2水面放养赤眼鳟鱼种700~900尾,再搭配100~150尾的花白鲢鱼种。池塘套养,每667m2水面可套放赤眼鳟鱼种100~200尾。要求鱼种体质强壮、无病无伤、大小均匀、规格较大。

5.饲料投喂赤眼鳟人工配合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应在28%左右,饲料系数在1.8左右,要求配合饲料的原料符合规定,不得使用受潮、发霉、生虫、腐败变质及受到石油、农药、有害金属等污染的原料。如购买商品饲料,应符合《GB13078—1991饲料卫生标准》和《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鱼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投饲应遵循科学的“四看”、“四定”原则,灵活掌握好每次的投喂量。主要生长季节每日上、下午各投喂1次,一般每次投喂量以投后20~30min左右吃完为宜。此外,根据赤眼鳟的食性,还应投喂一些青饲料,如浮萍等水草和青草类,从而促进其生长,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日常管理在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认真观察鱼的活动、摄食和水质等情况,并做好塘口记录。在高温季节要注意适时换水,一般10d左右加换水一次,以保持清新的水质和较高的溶氧量。在生长季节每日下午1~3时开启增氧机,一旦发现浮头要及时开启增氧机。每20d左右,每立方米水体用20g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在自然条件下,赤眼鳟抗病力较强,但人工饲养时要注意做好防病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积极防治”的原则。赤眼鳟鱼病同常规鱼相似。用药应符合《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鱼用药物使用准则》,不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药物。预防细菌性疾病可每月(5~9月)用杀菌消毒剂全池泼洒一次,寄生虫病可用阿维杀菌素全池泼洒,如患有锚头鳋病应隔5~7d后再泼洒一次。在赤眼鳟成鱼上市前,应遵守相应的休药期规定停止用药,以保障上市鱼的品质。

相关文章

  • 鲟鱼养殖之心外膜脂肪织炎防治技术
    鲟鱼养殖之心外膜脂肪织炎防治技术

    1、病症与病因病鱼体表无明显病理变化,解剖可见有严重的脂肪肿,心脏表面颜色为灰褐色到黑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可见受损坏的细胞在血管周围向中心集中,或呈带状沿心外膜边缘脂肪组织分布,严重时炎性细胞大量浸润,组织增生,脂肪被炎性细胞和增生组织所代替,而脂肪组织下面的心肌层未见异常。脂肪组织细胞坏死。此病仅见于高首鲟。致...

    2614 鲟鱼 淡水养殖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 鲟鱼养殖技术
  •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之链球菌病防治技术介绍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之链球菌病防治技术介绍

    链球菌病是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的多发病之一,对其危害非常大。此症状主要流行时间为7~10月初。尤其是今年高温期,华南三省(广东、广西和海南)罗非鱼发生此病,导致大面积死鱼情况的发生,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1、预防措施(1)大力提倡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要改变以前传统的养殖模式,不能发展传统性的养殖(如珠三角地区很多地方通...

    711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池塘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池塘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唐玉华王义华/文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近年来,河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有所下滑,尤其是规格小,品质差的河蟹价格一路走低,而品质好的大规格河蟹在市场博弈中已占据优势,不仅销路好,而且价格也一直坚挺。因此,养殖者已不再追求高密度、高投入、高产量的传统养殖模式,而是向大规格(雌150g以上、雄200...

    1943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高温期河蟹养殖,就是一场伊乐藻和蓝藻的“战争”
    高温期河蟹养殖,就是一场伊乐藻和蓝藻的“战争”

    高温期河蟹养殖池塘的主要矛盾是水草和藻类的矛盾,此消彼长,此强彼弱,有矛盾即有“战争”。“战争”双方:水草(以伊乐藻为代表)和藻类(以蓝藻为代表)。“战争”形势分析:伊乐藻活力好、数量多、净水能力强,则藻类不易暴发,水体透明度高,利于河蟹养殖;反之伊乐藻活力下降、数量少、净水能力弱,则蓝藻随时准备暴发,一旦暴发,水体透...

    281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水产消毒剂——鱼血清
    水产消毒剂——鱼血清

    鱼血清是山西省卫氏鱼康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水产消毒剂,通用名为浓戊二醛溶液,主要成分为戊二醛。功能与主治:本品为消毒剂。主治鱼由细菌、病毒引起的出血病、竖鳞病、打印病、烂鳃病、疖疮病等。用法与用量:⑴浸洗:每立方米水中加入鱼血清1毫升,浸洗病鱼10分钟。⑵预防: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鱼血清15毫升加水全池泼洒,每15天一...

    274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梭子蟹养殖成本和利润
    梭子蟹养殖成本和利润

    梭子蟹是中国沿海的重要经济蟹类,学名“蝤蛑”,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名。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雄性脐尖而光滑,螯长大,壳面带青色;雌性脐圆有绒毛,壳面呈赭色,或有斑点。梭子蟹肉肥味美,味鲜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且适宜于海水暂养增肥,所以梭子蟹是海蟹,此篇文章针对梭子...

    1630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河蟹安全度夏六个关键措施
    河蟹安全度夏六个关键措施

    一、稳水保水。高温天气池水深稳定在1米左右,过浅日温差大对蟹生长不利,过深容易使水草漂浮,暴雨季节及时排水,夏季通常5-7天换水1次。二、管草护草。水草是河蟹的栖息场所,也是池塘自净的重要载体,蟹池内可视具体情况多品种栽种水生植物或移入漂浮性植物均可,总体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1/3左右为宜。三、清除残饵。夏天饵料...

    33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晴天河蟹池塘管理
    晴天河蟹池塘管理

    温度持续上升,河蟹活动量也会频繁,摄食量也会增大。1.连续晴天,气温回升,河蟹活动量增加,提醒各位养殖朋友一定要做好巡塘工作,随时观察河蟹摄食情况和晚上活动情况。2.要观察河蟹夜晚上岸情况,特别早上还在岸边的河蟹,这种现象说明水质不适应。各位养殖朋友一定要先用碧水宁配合应激宁,先解毒,再抗应激。3.温度持续升高,池塘中...

    577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硬头鳟养殖之仔稚鱼的培育技术
    硬头鳟养殖之仔稚鱼的培育技术

    (一)仔鱼的培育仔鱼到稚鱼期的培育约需1个月时间。此阶段是硬头鳟等冷水性鱼类成活率高低的关键阶段,稍有疏忽就可能前功尽弃。仔鱼初期依靠卵黄囊营养和发育,在水温为10℃左右时,经两个星期的发育后仔鱼开始上浮。当孵化水体中仔鱼上浮率达到50%时,就要及时投饵,强迫上浮仔鱼从外界摄取营养。具体方法是:以鸡蛋黄和脱脂无糖奶粉调...

    1158 淡水养殖 冷水鱼 冷水鱼养殖 冷水鱼养殖技术 冷水鱼养殖方法
  • 鲫鱼鳃出血病的防治
    鲫鱼鳃出血病的防治

    近两年来鲫鱼的鳃出血病非常严重,最初从盐城射阳养殖区开始,现已传播到整个盐城市。从去年疫情调查情况看,已向周边的市县发展,引起养殖户恐慌,,一旦发病,养殖户不知如何是好,盲目用药,结果是钱用光鱼死光,损失惨重。我通过对病毒的习性和鲫鱼出血病特点的研究,结合几年的防治经验,总结出一整套防治方案,供广大养殖户参考。-、鲫鱼...

    2456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 鳜鱼仔鱼消化器官发育与摄食习性介绍
    鳜鱼仔鱼消化器官发育与摄食习性介绍

    1.鳜鱼仔鱼消化器官的发育按照出膜后仔鱼消化器官的形态发育与营养来源,可分为三个阶段:(1)内源性营养阶段鳜仔鱼出膜至开食以前。出膜鳜鱼为仔鱼前期,全长3.8mm~4.2mm。卵黄囊占鱼体重50%左右,呈卵圆形,前端有油球,直径0.4mm。仔鱼前期消化器官较原始,不能摄食,靠自身营养物(卵黄和油球)发育,但发育迅速,机...

    548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虾蟹秋季“贴膘”三个“合理”做法
    虾蟹秋季“贴膘”三个“合理”做法

    立秋后是水产养殖催肥提膘,提高水产品质量的关键季节。养殖户应采取以下三个措施,促使虾蟹质量提高,增产增效。1、合理换水,增育肥水。养好一池虾、蟹首先要培好一池水,池塘因从5月份开始,每隔一个月或20天就要用“药饵”和“药液”防治病虫害一次。池塘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到夏、秋季节过渡期更要勤换新水,预防池水变“老”,保持...

    207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几种稚、幼鳖阶段常见疾病
    几种稚、幼鳖阶段常见疾病

    白眼病白眼病又称皮部发炎充血病、红眼病,是鳖类的常见病。此外,它还会危害乌龟、黄喉水龟、黄绿闭壳龟和秀丽锦龟等龟类,如果形成流行病,会引起龟鳖类的大量死亡。1.病原因眼部受伤引起细菌的感染,也有人认为,水质碱性过高是致病原因。2.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稚、幼鳖,成鳖患病则较少;春、秋、冬季均可发病,但以越冬后4月~5月为...

    998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亩产鱼1000公斤主养青鱼生产技术模式
    亩产鱼1000公斤主养青鱼生产技术模式

    为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渔业发展,推广水产健康养殖、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业增效、渔农增收,加速我区渔业又好又快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水产工作任务和目标,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渔业高产高效技术操作规范主养青鱼生产技术模式。一、鱼池生产条件:(1)鱼池建设标准较高,蓄水深度2.5m以上,坡比1:2.5-3,无渗漏。...

    1809 青鱼 淡水养殖 青鱼养殖 青鱼养殖技术 青鱼养殖方法
  • 青鱼池塘套养甲鱼技术的六个关键点
    青鱼池塘套养甲鱼技术的六个关键点

    一、养殖条件1.池塘条件。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周边环境安静,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用电方便,交通便捷的地方开挖池塘,池塘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面积为10亩左右,埂宽应达3米以上,坡比为1:2.5~3,水深为2米左右,池底基本平坦,并稍向出水口得倾斜。2.防逃设施。在池塘四周用砖砌成防逃墙,墙高为50~60...

    1840 青鱼 淡水养殖 青鱼养殖 青鱼养殖技术 青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