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鳜鱼仔鱼消化器官发育与摄食习性介绍

时间 : 2023-03-19 18:34:14 投稿人 : 忆梅 点击 : 加入收藏

1.鳜鱼仔鱼消化器官的发育

鳜鱼仔鱼消化器官发育与摄食习性介绍 | 淡水养殖

按照出膜后仔鱼消化器官的形态发育与营养来源,可分为三个阶段:

(1)内源性营养阶段鳜仔鱼出膜至开食以前。出膜鳜鱼为仔鱼前期,全长3.8mm~4.2mm。卵黄囊占鱼体重50%左右,呈卵圆形,前端有油球,直径0.4mm。仔鱼前期消化器官较原始,不能摄食,靠自身营养物(卵黄和油球)发育,但发育迅速,机能分化,为过渡到主动摄食作准备。

仔鱼前期口腔已形成,口裂宽0.7mm,无颌齿和咽齿,嗅囊与听囊正在发育,耳石可见。眼球发育基本完善,眼径大,并有明显的光反应和分辨能力,其视觉在摄食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肠胃尚未分化,系一直形管,前部稍膨大,最大直径0.04mm,后部较狭长,最小直径0.02mm,消化道总长为仔鱼全长的33%~44%。肝无色透明,胆囊与胰脏刚开始形成。背大动脉、尾静脉及肠静脉血流出现。

(2)混合营养阶段鳜仔鱼开食至幽门垂出现以前。鳜鱼出膜后,水温21℃~29℃时经64小时~120小时即开始主动摄食,进入仔鱼后期,需要混合营养。卵黄囊迅速消耗变小,油球变小较慢,但一周后消失。此期鳜鱼增长迅速,全长5mm~12.5mm。运动活泼,由前期的垂直游动到此期为水平游动,主动摄食。眼球发育完善,两眼同步转动,凸出,视野广阔,水平单眼视角170°以上,双眼视角30°,喜光,能在10cm内发现食物,捕食前往往隐蔽靠近摄食对象。

后期仔鱼两颌骨与齿骨长出朝向咽部的利齿,尤其是上颌齿延展为犬齿状,十分税利。口裂周长1.4mm以上,颊部及锶条骨之间有紧韧并富弹性的皮膜。左右颌骨、齿骨与鳃盖骨之间各有活动的“关节”两处,使之形成巨大的口咽腔,有利吞咽比自身还长的鱼苗。

消化道基本发育完善,肠胃食道分化显著,前躯的胃迅速膨大,胃壁开始很薄并逐步增厚,胃腺开始发育。此期末出现3个原始的幽门垂突起,胃粘膜出现纵形褶皱15条~16条,肠部粘膜为网状浅褶。直肠及肛门出现排泄物。消化道增长,比例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占鱼体全长的44%~72%。肠系膜上的胆囊出现黄色胆汁,肝胰脏呈红色,血管明显,鳔充气。消化器官完全具备吞噬、消化与吸收活鱼苗的能力。

(3)外营养阶段鳜鱼出现幽门垂,各鳍鳍条与鳍棘已分化,内生营养物完全耗尽并依赖捕获活鱼苗存活,从此进入稚鱼期。这时出膜已8天~10天,鱼体全长12.5mm左右,消化器官发育完善,食道紧接膨大的胃。胃呈“T”形,约占消化道重量68%,胃壁厚,胃腺发达,上有粗大的血管分枝。幽门垂由3个逐步发展到200个以上。呈树枝状盲囊,是重要的辅助性消化器官,重量约占消化道重量13.6%。它的出现大大增加了肠内吸收表面积,加强的消化酶的分泌作用。肝分左右两叶,位于前腹部,一般占鱼体重量1%~2%。肠系膜上有脂肪沉积,胰脏呈暗红色,胆囊充满黄绿色透明胆汁。至此消化器官已完全具备成鱼构造与机能。

2.鳜鱼仔鱼摄食习性

鳜鱼仔鱼专吃活鱼苗,不主动摄食包括浮游动物在内的其他非鱼苗饵料。这与目前所知的其他肉食性鱼仔鱼是完全不同的。

鳜鱼性贪食,1尾全长11.5mm仔鱼的胃内解剖出5尾刚吃进的全长7mm~10mm的饵料鱼。一次饱食达到自身体重的50%~80%。一般情况下不吃死去的鱼苗,甚至不吃病弱和活动力差的鱼苗。饵料开食两天后仍未吃到1尾鱼苗时,则活动能力骤然降低,感觉迟钝,缓慢地浮于水的上层,即使饵料鱼靠近嘴边,也没有能力捕食,最后饿死,成为鱼苗发育阶段的“临界期”。

鳜鱼仔鱼开口摄食头两天内游泳活泼,感觉敏锐,在距离50mm,水平视角310°时即能准确定位发现游动的鱼苗,并迅速跟踪、追逐和突袭捕食。被捕食鱼苗长度并非必须小于鳜鱼全长,而只要其横断面的最大周长小于鳜鱼口裂周长的90%就可。

在捕食中,鳜鱼的眼睛在发现、辨别跟踪、袭击食物中起着主要作用。嗅觉只有很近的情况下才有辨别食物的能力。至于味觉,在辨别食物方面作用不大。鳜鱼仔鱼把食物咬住后,边吞噬边消化。同种之间的互相残杀,是在饥饿难忍不得已时才发生的。

相关文章

  • 甲鱼冬季管理
    甲鱼冬季管理

    冬季气候受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天气寒冷、干燥,平均水温在20℃以下,是鳖的冬眠期。1、常温饲养的亲鳖和成鳖,管理上主要是及时补充因蒸发而减少的水分,以保持池内水位的稳定,并经常检修池堤,以防漏水。2、有条件时,可对稚鳖池加温,使水温恒定在26~30℃。并每隔一定时间测量1次稚鳖的体重,以便及时修正投饵量和调整放养密度。...

    96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河蟹蜕壳障碍病的防治
    河蟹蜕壳障碍病的防治

    1.发生与危害蜕壳障碍症又称蜕壳困难病、蜕壳不遂病。该病是一种生理性疾病,由于饲料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如钙等)或生态环境不适而致。此外,河蟹受寄生虫感染,亦可导致蜕壳困难。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病蟹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缝,背甲上有明显的棕色斑点,病蟹全身变成黑色,蜕出旧壳困难,最终因蜕壳不下而死亡。该病主要危害幼蟹与1...

    205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外塘甲鱼爬到岸上后出现爬伤现象应该怎么处理
    外塘甲鱼爬到岸上后出现爬伤现象应该怎么处理

    安徽六安市寿县甲鱼养殖户倪老板:最近有好多养殖户都有出现甲鱼死亡现象,有些是因为爬到岸上后出现爬伤现象,之后再到水里引起伤口感染死亡。我们分析应该是底泥污染严重导致这样的现象出现,但现在又是甲鱼产蛋的季节,不敢在外塘底改,担心影响甲鱼产蛋。所以想请问在什么时期给外塘底改是最适合的?还有怎样底改才能对甲鱼影响降到最小?答...

    2092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黄鳝养殖之苗种池的建造
    黄鳝养殖之苗种池的建造

    黄鳝的苗种培育池多为小水泥池,要求建在环境安静、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每个池的面积为10平方米左右,过大不利投饵和分池操作,过小水质变化大,不好控制。池深40~50厘米,池底加土5厘米厚,水深10~20厘米,池面最好高出地面10~15厘米,以防下雨时,雨水入池导致鳝苗逃走。池的形状多种多样,以长...

    2076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池塘养殖黄颡鱼的饲料要求、投喂训食和投饲方式介绍
    池塘养殖黄颡鱼的饲料要求、投喂训食和投饲方式介绍

    一、饲料要求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小鱼虾、畜禽加工厂下脚料、豆饼、菜粕、麸皮等,最好投喂配合饲料。黄颡鱼的配合饲料,其粗蛋白质含量需达到42%以上,常用的配方:动物性原料(鱼粉、血粉、鱼糜、屠宰下脚料)占48%,植物性原料(饼粕、麸皮、玉米粉)占48%,骨粉占2%,添加剂占2%,并将其配合制成颗粒状饲料。二、投喂训食投...

    2413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四大家鱼养殖方案设计
    四大家鱼养殖方案设计

    长期以来,四大家鱼作为水产市场的主导品种,价格一直不算太高。如何才能提高养殖效益呢?笔者认为,搞好养殖,不仅仅跟技术挂钩,跟方案的设计和管理也有着很大的关系。现将笔者设计的养殖四大家鱼亩产值在1000-2000元的方案介绍给大家供参考。池塘条件:面积5-10亩,水深1.6-1.8米,东西向,塘底淤泥较少,每3亩塘配置1...

    119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鱼用牧草的茬口及增产技术
    鱼用牧草的茬口及增产技术

    茬口衔接鱼用牧草的茬口安排一般为:黑麦草+苏丹草+黑麦草,或黑麦草+墨西哥玉米+黑麦草等。在种植面积安排上,通过估算牧草产量和草食性鱼类的放养量来确定,一般种植面积与水面之比为(0.2~0.3)∶1。在各品种比例安排上,主要是看草食性鱼类的老、仔口数量。若老口鱼种较多,黑麦草的种植面积稍大于苏丹草等春播品种,反之,仔口...

    275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甲鱼养殖常见病之疖疮病防治技术
    甲鱼养殖常见病之疖疮病防治技术

    病因: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症状:发病初期在颈部、背甲、腹甲、裙边及四肢等处出现疖子,随病情发展,疖子逐渐长大直到表皮破裂,黄白色内容物散落水中,留下一孔穴,病鳖不动不食,常伏于食台,日渐消瘦,直到死亡。防治:1)发病池用“鱼菌清系列消毒剂”或“鱼用博灭”全池泼洒消毒,同时投喂“鱼疾宁3型”、“强克99”、“鳖必康”、“...

    1375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河蟹养殖过程中“懒蟹”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河蟹养殖过程中“懒蟹”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生长不平衡的现象,个体小的河蟹往往栖居在远离水面的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和觅食,故称为“懒蟹”,懒蟹个体不易长大,严重影响河蟹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懒蟹”的产生是多方面,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1、养殖池水体溶氧太低,河蟹大部分上岸栖息,时间一长,使能适应在岸上洞穴里生活。2、水位变化大,...

    1172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虹鳟鱼养殖常见病之鲺病防治技术
    虹鳟鱼养殖常见病之鲺病防治技术

    1、症状肉眼可见寄生在鱼体表的病原体,病鱼狂躁不安,群集水面做跳跃式狂游。2、病原为鲺,长7~11毫米。3、流行情况终年可见,常并发细菌性疾病或水霉病。4、防治方法(1)鱼虫净0.01毫克/升全池泼洒。(2)通过突然降低水温(5~6℃)可治疗此病。...

    2630 淡水养殖 虹鳟鱼 虹鳟鱼养殖 虹鳟鱼养殖技术 虹鳟鱼养殖方法
  • 发病日本鳗检出鳗疱疹病毒(AHV)
    发病日本鳗检出鳗疱疹病毒(AHV)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有一个日本鳗养殖池塘,面积3亩,平均水深2.5m,配备2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1台车轮式增氧机(见图1)。2017年5月20日一次性放规格100尾/kg的鳗鱼苗6200尾,混养鳙鱼65尾。养殖到2018年5月平均规格1.2斤/尾,每天投喂20斤饲料,投喂2餐。4月初该池塘开始发病,每天死亡...

    397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泥鳅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
    泥鳅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

    泥鳅是温水性底层鱼类,具有食用、药用双重价值,是我国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出口创汇,市场的需求量增大,泥鳅人工集约化养殖迅速发展,随之产生各种细菌性疾病。现将其症状、病因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供广大饲养者参考。一、赤鳍病1.症状 此病多在水质恶化、蓄养不当时,由短杆菌感染引起,均在夏季流行。病鱼体表或鳍部表皮...

    1381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河蟹塘野杂鱼有哪些危害?养殖户应该怎么处理?
    河蟹塘野杂鱼有哪些危害?养殖户应该怎么处理?

    说起野杂鱼很多养河蟹的老板都比较头疼!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今天来支支招!今年早春温度低温差大,河蟹蜕壳比往年来的稍晚一些,4月15日温度开始升高,很多塘口中的养殖动物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小野杂鱼、在泥里的泥鳅,洞里的龙虾。直接导致水体泥浑、黄浑。很多水草开始挂脏,长势活力差;河蟹吃食少,翻倍率底,黑鳃黄鳃等问题...

    233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鳗鱼健康养殖技术要点介绍
    鳗鱼健康养殖技术要点介绍

    “我们的鳗鱼养殖业要成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不仅仅是出口通道畅通的问题,或单一的克服进口国商业、技术壁垒的问题。从战略的高度来看,这也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与国际上的通常作法接轨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的、战略性的重视。”在各鳗鱼进口国加强鳗鱼安全检测,“中国鳗鱼致癌”、“中国食品有毒”、“毒...

    417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池塘循环水养殖黄颡鱼高产高效试验
    池塘循环水养殖黄颡鱼高产高效试验

    1、池塘要求:选择面积15亩的池塘4口,池塘周围环境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有充足的水源,水质符合NY5051的规定。并配增氧机。设置进出口,利用进出水口的高低压强差,可控制进水量。在投放苗种前,清除过多淤泥,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同时施用发酵后的有机粪肥,以培肥水质,用量150千克/亩。2、苗种投...

    1194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