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珍稀食用菌在国内外很受欢迎。杏鲍菇、姬松茸、美味牛肚菌,羊肚菌、鸡油菌在国际市场上十分抢手,每公斤售价在几十甚至上百美元。因此每年产季外商云集我国云南、西藏和东北诸省竞相收购。
国内大中城市食用菌的消费也逐渐由普通菇品转向珍稀品种。茶薪菇、牛肝菌、鸡油菌、真姬菇、滑菇、鸡腿菇等很受欢迎,价高俏销。珍稀菇品之所以能成消费热点,是由于产品尚未大规模生产,物以稀为贵;更主要的是这些菇品营养价值,风味口感独特,药用功能被新发现。为确保珍稀菇品健康、有序的开发,专家认为在实施方案的策略上应稳妥。
一、选择品种,突出重点:首先开发国内外市场热销,且已有人工试验栽培或初步成功的品种。如杏饱菇,茶薪菇、松茸、灰树花、珍珠菇、真姬菇、羊肚菌、姬松茸、鸡腿菇、玉草、鲍鱼菇、金顶蘑、鸡油菌、大杯伞、大球盖菇、阿魏菇、金耳等18种。
二、加强野生资源驯化,集中攻坚:对于天然野生价值高昂的奇珍,目前尚处于人工驯化试验的品种,应联合立项组织科技人员攻关。探索其生物学特征及其生理生态条件;分离菌种,驯化栽培,使其转化为商品化生产。现有难度较大,急需攻坚的有:松茸(又名松口蘑)、美味牛肚菌(又名大脚菇)、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鸡油菌(又名杏菌)。
三、慎重引种:我国现有一部分珍稀菇品菌种,经科研部门试验、驯化、栽培鉴定,选育出适于商品化生产的菌株,现可引进试验栽培。但引进菌株必须通过认真检测,防止误引劣种、伪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四、研究技术,把握工艺:珍稀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技术,主要把握四个方面:⑴原料配制:以各种农作物秸秆如棉籽壳,玉米芯,葵花籽杆壳以及杂木屑、甘蔗渣等原料,以一种为主或多种原料混合配制均可。辅料以麦麸、米糠、玉米粉等配合,并掺入少量添加剂。⑵栽培场所:室内野外搭棚或利用蔬菜大棚,以及遮荫度75%的林地、果园均可;⑶栽培方式:瓶栽、袋栽或床栽分别选择使用;⑷管理技术:集中干燥发菌培育菌丝体,生理成熟后搬到菇棚出菇,掌握各个品种对温、湿度、光照的要求,进行科学控光、喷水、保湿、促进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