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初期可用35%粉锈宁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每5天一次,连续3次。也可用甲霜灵等防治。精心培育一年,第二年二月就可移栽。
2、移栽
甘草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很强。移栽田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为宜。地选好后,每亩施入农家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做基肥,深耕35厘米,整平耙细,做110厘米平畦。
2月中下旬,从育苗畦的一端开始,深挖40厘米以上,将种苗小心挖出,务使根条长在35厘米以上,剪去枯枝,最多保留3条根状茎。种苗要随起随栽,严防失水干枯。
在整好的畦面上,沿畦梗方向开三条宽15厘米、深15厘米的小沟,每条沟内交错摆入两行种苗,根头距12-15厘米。覆土时使根头在畦面上5厘米,根尾在畦面下15厘米,根状茎自然舒展。覆土后用脚踏实,浇一次透水,待畦面不粘脚时,划锄保墒。
3、田间管理
栽后15天左右开始出苗。齐苗后,每亩随浇水施尿素15公斤,促苗生长,5月底至6月初,每亩开沟施磷酸二铵30公斤,施后浇水。在这段时间里,要科学施肥浇水,保证苗期生长旺盛,争取早日封行。雨汛季节,做好疏沟排水工作,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封冻之前,浇越冬水,每亩撒施捣细的农家肥3000公斤,以利越冬。
栽后第二年二月,割除地上残茎,浇一次返青水,畦面不粘脚时划锄。划锄要浅,以免伤及浇土层的根状茎。苗高20厘米时,每亩撒施磷酸二按30公斤,施后浇水。以后,是甘草生长的重要时期。每隔10天,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公斤,连续三次。进入生长后期,严格控制浇水,汛期来临之前,要做好排放水准备,交替喷施代森锰锌和多菌灵,防止白粉病的发生。
4、病虫害防治
甘草生产中,虫害以地老虎、金针虫多见,病害以白粉病多见,二者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前已述及,在此强调,以期注意。其它病虫害可对症防治。
5、收获加工
栽后第二年秋分至第三年春萌发前均可收获。沿畦的一端起挖,把概根条完整挖出,根状茎挖净,剪去茎叶,抖净泥土暴晒,晒干后捆扎成捆,即可销售。也可将根和根状茎分开捆扎,分别销售。甘草商品以身干、无杂质、粉性足为佳。一般亩产600--1000公斤。
二、根状茎繁殖
1、选地整地
此项与前文基本相同,只是耕地深度要达40厘米以上。
2、选取种茎
二月收获甘草时,选取顺直、粗壮、节间短,节上带有不定根的根状茎做种茎。将选出的种茎截成15厘米长的小段,使每段上至少有三个带芽的节。将截好的种茎置30ppm的赤霉素液中浸泡3-5分钟后立即栽种。
3、栽种
在整好的畦面上沿畦埂方向开三条宽15-18厘米、深5-7厘米的小沟,每条沟内放入两行种茎,使首尾相接,喷施甲拌磷800倍液后覆地,使种茎在畦面下4-5厘米,用脚踏实,浇一次透水,待畦面不粘脚时,划锄保墒,提高地温。
4、田间管理
根茎繁殖的甘草出苗较慢,地温18℃时达80%出苗约需20天。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务必做好抗旱保墒工作,保证畦面潮湿,有利出苗。使用赤霉素催芽的种茎出苗后纤细,可按说明喷施比久或短壮素,使之粗壮。
齐苗后,每亩撒施尿素15公斤,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0-60公斤。此后,勤划锄灭荒,积极防治地下害虫,确保苗全苗旺。
进入6月以后的管理以及第二年的管理方法,与移栽的管理方法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摘自《现代农村报》第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