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泡消毒法的起源
畜禽生产实践中,随着人们对疫病认识的提高,消毒知识、消毒技术逐渐得到普及,可以说,没有一个畜禽场不利用消毒来防制疫病。在日本,仅1965年至1990年,兽药的使用量就增加了7倍,其中,用于消毒的差不多增加了100倍。然而,在消毒技术普及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水资源较贫乏的地区,不可能大量用水来进行洗净消毒;消毒后的污水中含有消毒药,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将严重影响活性污泥的活性,不利于环境保护;此外,由于畜禽舍的构造、设施,尤其是全封闭畜禽舍的机械、电器设备,采用大量水的冲洗消毒方法显得比较困难。基于上述因素,开发一种新的消毒方法来弥补过去消毒方法的不足已显得非常必要。经日本兽医界的一些专家的共同研究,1992年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消毒技术--发泡消毒法。这是自体表喷雾消毒法(茶园明,1972)后,开发出的又一新的消毒技术。
所谓的“发泡消毒法”,是把高浓度的消毒药制成泡沫状来进行撒布消毒的方法,它解决了消毒和水的矛盾。
二、发泡消毒的效果
谷口等(1992)对仔猪保育箱的垫板分别进行了常规消毒和发泡消毒。发泡消毒所用消毒药量与常规消毒相等,消毒前附着的细菌数为104.2/cm2,消毒后为102.9-103.8/cm2。消毒效果与常规法相同,甚至更好,但用水量只有常规的5%--30%。
同年,谷口又在一年饲养量4000羽的全封闭肉仔鸡舍进行临床试验。将其鸡舍分成6个区,每3个区为一组,分别对地面、墙壁进行对照消毒试验。其中第一组预先进行发泡洗净然后再消毒,第二组直接进行消毒。在每一组的两个区分别用消毒药50倍液100ml/m2,100倍液200ml/m2进行发泡消毒,另一区用动力喷雾机按500倍液100ml/m2的药量冲洗消毒。
第一组采用动力喷雾机冲洗消毒区的地面,残存细菌数由处理前的106.3/cm2减少到103.9/cm2;第二组用动力喷雾机冲洗消毒的则减少到104.5/cm2。洗净后再进行发泡消毒的两区,则可使残存细菌数减少到103.5/cm2和103.6/cm2。
在墙壁,洗净前细菌数为104.2/cm2,经发泡洗净后,残存细菌数减少到102.2/cm2,而用动力喷雾机冲洗则减少到102.1/cm2,是否使用发泡洗净方法,对消毒结果无明显影响。如再进行消毒,则发泡消毒法残存细菌数减少到101.4-101.6/cm2,动力喷雾机冲洗消毒的残存细菌数为101.9/cm2。
神奈川县爱甲郡某鸡场的鸡舍为送气式全封闭多层笼养鸡舍,该场以往一惯是先进行水洗,然后用DDAC(主剂:氯化二甲基二癸基铵)制剂按750倍2.41/m2的药量进行动力喷雾机喷洒消毒。绫部等(1993)在该场采用DDAC制剂按75倍1.21/m2的药量进行发泡消毒试验,发泡法的用药量相当于喷洒消毒法的5倍量。采用喷洒消毒和发泡消毒前后,鸡舍各部位附着的细菌数如图1、2所示。
对于一般细菌,喷洒消毒能使地面上的细菌数从106.6/cm2减少到105.7/cm2,而发泡法则从105.7/cm2减少到101.3/cm2,表现出明显的杀菌效果;喷洒消毒法能使墙壁上的细菌数从103.8/cm2减少到101.3/cm2,而发泡法则从103.6/cm2减少到不能检出;同样,在集蛋输送带处,常规法能使细菌数从106.0/cm2减少到104.1/cm2,而发泡法则从105.4/cm2减少到103.4/cm2;给料槽处,常规法和发泡法则分别使细菌数从105.0/cm2减少到104.8/cm2及从105.2/cm2减少到100.9/cm2。
从图1、2可以看出,在地面和给料槽处,发泡法的杀菌效果明显高于喷洒消毒法。这是由于发泡法单位面积相当的供试药量比喷洒法高了4倍,泡沫在被消毒面均匀附着,能较长时间发挥作用的缘故。墙壁因涂有很光滑的树酯,因而,喷洒法与发泡法都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而集蛋输送带是位于给料槽的直下方,且呈网状,积聚有较多的污垢,泡沫难以长时间保持一定形状。因此,经发泡消毒后,除对大肠杆菌群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外,一般细菌的残存数仍较多。
因此,采用发泡消毒法,对换气扇、给料槽等复杂形状的器具、设备进行消毒时,由于泡沫能较好附着,故能得到较为一致的消毒效果;此外,由于泡沫能较长时间(30分钟以上)地附着在被消毒物体表面上,延长了消毒药剂的作用时间,且用水量较少。
三、发泡消毒与喷雾消毒的比较
菊入等(1993)曾将一个17m2育肥猪舍的地面和墙壁分别分成4个区,就喷雾消毒与发泡消毒的效果进行对比试验。喷雾法时用DDAC制剂按1000倍、500倍液稀释,再使用动力喷雾机按21/m2的药量分别在1区和3区喷雾消毒。发泡法则是按100倍、50倍稀释0.21/m2的药量用发泡机F分别撒布在2区和4区。每平方米相当的供试药剂量1区、2区为2ml,3区、4区为4ml。两种消毒方法在消毒前后地面及墙壁附着的细菌数如图3、4所示。
在地面,相同消毒方法中单位面积相当的供试药量较多的3区、4区表现出较高的杀菌效果,尤其是4区,表现出最高的杀菌效果。因药剂使用量不同,发泡法与喷雾法相比有明显好的杀菌效果;相同面积相同药剂使用量(1区、2区为2ml/m2,3区、4区为4ml/m2)方面进行比较,发泡法的杀菌效果明显高于喷雾法;消毒方法不同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在3区和4区(4ml/m2)最为显著。
四、发泡消毒的应用
各种消毒器械消毒时所用的时间消毒器械
喷出量(ml/sec)散布量ml①
所用时间sec②动力喷雾机
625
24000
38.4发泡机F
50
2400
48发泡机B
83-167
2400
14.4-28.8发泡机M
167
2400
14.4注:①表示每11.9每平方米被消毒面积的散布量
②表示由各种器械的喷出量和散布量计算得出
发泡消毒法有较高的杀菌效果,喷洒药液时不产生飞沫,从而能防止操作者吸入药剂,对劳动环境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发泡消毒时,不象常规冲洗消毒那样采用大量药液来进行喷洒消毒,从而可以防止药液侵入电气设备,造成事故。发泡消毒用水量少,消毒后几乎没有药液从排水沟流出,避免了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因而,可以应用于组合(封闭)鸡舍以及安装了漏缝地板的仔猪舍的消毒。目前认为,用DDAC制剂50倍液稀释0.21/m2进行发泡消毒最为实用有效(菊入等,1993)。
五、发泡消毒机械设备的选择
据野村等(1993)对12m2的100日龄后备种猪舍的消毒试验,发泡消毒机的不同,对消毒效果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各种发泡机对供试猪舍而言,消毒所需时间如下表所示。发泡机F与动力喷雾机所需时间相比约长25%;相反,发泡机B和发泡机M的作业时间都缩短到动力喷雾机的63%。再有,发泡机B和发泡机M都能自动稀释药液,故可以节约稀释药液的时间,在大面积消毒时,作业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所以,发泡机B和发泡机M较为实用,也解决了操作上的问题。
六、发泡消毒今后研究的方向
1、发泡消毒时使用了高浓度的药剂,消毒后,几乎没有药液流出,药液必须在畜禽舍内干燥浓缩,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对畜禽以及禽蛋的安全性。
2、发泡消毒由于不进行高压药液的冲洗,对被消毒物表面污垢的去除产生一定的影响,要能做到用尽可能少的水来达到最大的洗净度;另一方面,对被消毒物粗糙表面尤其是细小凹陷内的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机理、泡沫粒子的大小以及与微生物等的接触方式等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3、发泡机械有待进一步改进,要能做到自动加水,自动稀释药液,达到轻便、节能、实用的要求。
摘自《中国禽业导刊》2001.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