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苣别名欧洲菊苣、法兰西苦苣等,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中亚和北非,目前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法国、意大利栽培较多,我国历史上没有食用菊苣的习惯,近几年在北京、南京、湖北等地试种成功,产品已少量上市,颇受消费者欢迎。菊苣以肉质根软化栽培形成的芽球供食,营养丰富,每100g鲜重含蛋白质1.7g、脂肪0.1g、糖类2.9g、维生素C13mg、钙17mg、磷32mg、铁0.6mg。因含有马栗树皮素、野莴苣甙、山莴苣苦素等物质而略带苦味,具有清肝利胆之功效,食用后能促进胃液、消化液、胆汁的分泌,增进食欲,又因其性寒味苦,故能消火通利二便。菊苣不易感染病虫害,芽球外观洁白或鹅黄,可凉拌、做汤或炒食,脆嫩爽口,味道甘苦,具独特风味,是一种优质、营养、保健、清洁无污染、食用安全的高档绿色蔬菜。
特征特性
根系发达,其主根膨大成圆锥形的肉质直根,全部入土,外皮灰白色,光滑,着生二列须根。根出叶,长倒披针形,先端渐尖,有板叶和花叶之分。叶色绿至深绿,叶面被有茸毛。叶丛有直立和平展之分。主花枝高1.5m左右,其叶腋间能抽生侧花枝,头状花序,舌形花冠,青蓝色,雄蕊蓝色、聚药。瘦果、有棱。种子小、褐色、有光泽。
菊苣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略耐寒。植株生长最适温度为17~20℃,地上部叶簇能耐短期-2~-l℃低温,直根耐寒性更强。叶簇生长期和肉质根膨大期需较强的光照,而软化栽培芽球形成期需黑暗条件。属低温长日照蔬菜。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最为适宜。春播易先期抽薹,多行夏秋播,将其叶簇生长安排在夏秋季节,冬前形成肥大的肉质根,入冬后挖出直根,切去叶片,进行软化栽培。
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选好田块,前作收后深翻24~33cm,667m2施足腐熟堆肥或栏肥4000~5000kg,播种时667m2再施入40~50kg复合肥,精细耕地,按70cm宽包沟开厢待播。
2.播种。中南地区于7月下旬~8月下旬直播。667m2用种量150~250g,不需进行种子处理,可条播或穴播,穴播行距33cm,穴距25~30cm。播种技术与大白菜相似。
3.田间管理。播后防高温干旱和排涝,做到小水勤浇以利苗齐苗全苗壮。出苗后要及时间苗,适时定苗。2~3片和5~6片真叶时分别间苗一次,7~9片叶时定苗,667m2留苗6000~8000株。定苗后在行间开深12~15cm的沟,每667m2埋入腐熟饼肥100~150cm或腐熟优质有机肥1000~15000kg,施入后浇一次大水,深耕一次,此后控制肥水直到直根迅速膨大为止。直根迅速膨大期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培育肥大的肉质直根是芽球高产、优质的基础,管理时要以此为中心,切忌损伤主根而引起分叉、畸形。
4.肉质根收获与贮藏。播后100天左右即可收获直根,收前5~7天浇一次水,收时在厢的一侧起土,将肉质根挖出,挖时不要损伤肉质根,再在距根头部3~4cm处切去叶丛,切时忌留桩过短和误将生长点切去。就地将根堆成小堆,摊凉一会儿后直接进行软化栽培,也可将直根置于0~4℃下贮藏,根据需要随时取出进行软化栽培。
5.软化栽培。选择温度能稳定保持在8~14℃的大棚或露地为软化场地。挖宽70~l00cm、深30~40cm的沟,将直根按大、中、小分级后分别一行一行地栽植于沟中,根距2~3cm,埋入深度以露出根头部生长点为度,根头部应在同一平面上,栽完后浇一次透水,通风降湿2~3天后搭小拱棚,盖黑色膜进行软化栽培。芽球形成期间温度控制在8~14℃,温度过高易形成松散、狭长、茸毛多、苦味浓的芽球,过低芽球形成时间延长。此期一般不需浇水,若小棚内水气过多,为防芽球腐烂,可在夜晚小通风。芽球形成养分主要靠直根供给,此期不需施肥。
6.采收。软化栽植后20~30天,芽球已肥大可采收。一手用小刀在根头部和芽球交接处轻轻切割,另一手捏住芽球向另一侧推压即可,切割部位要恰当以防散球。采收后及时整修,剥去斑痕、断破、烂叶,用小塑料袋或塑料盒包装后上市。留下的残根能长出松散的侧芽,10~15cm高时采收上市。贮藏的直根从11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可分期软化栽培,分批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