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虫情情况
据稻产区植保站调查,二代三化螟残留虫量低。枞阳、桐城、太湖二代三化螟亩残留虫量分别为40头、435头、333.3头,分别是前三年同代均值的62.3%、35.0%、61.9%。庐江亩残留虫量1148头,是中等发生2002年的60.8%;无为、和县分别为133.3头、38.5头,是中等发生2002年96.7%、12.7%。芜湖县、肥东县亩残虫为580头、9头,分别是2000年、2001年的87.7%、31.8%和39.2%、29.0%,南陵、含山亩残虫0头,是历年最低值。另外,田间三代三化螟卵量较低。例如太湖县8月14日单季稻平均亩卵量仅7.4块,双晚平均亩卵量30.8块。
二、趋势分析
8月中旬后期,我省江南、沿江中稻大都已抽穗,破口期与三代三化螟卵孵盛期避开,将分散为害双季晚稻。沿江、江淮迟熟中稻、瓜(菜)后稻、单季晚稻破口期与三代三化螟卵孵盛期吻合程度高,将造成集中为害。预计三代三化螟在沿江和江淮稻区迟熟中稻、瓜(菜)后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上中等偏轻发生,局部混栽区中等发生;其它稻区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400万亩,需防面积400万亩。
三、防治意见
1、防治适期:江南稻区在8月19-23日,沿江和江淮稻区在8月24-27日。
2、防治对象田:迟熟中稻、瓜(菜)后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
3、防治药剂:三唑磷+杀虫单、稻螟清。
4、主要技术措施:及时确定防治对象田和防治时期,单季稻齐穗期在三代三化螟卵孵盛期以前的水稻不需防治;破口期与卵孵盛期吻合的单季稻适期内需防;双晚根据当地三化螟虫情适期防治。
(来源:安徽省植保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