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处理河蟹塘水浑的正确姿势

时间 : 2023-07-28 01:17:15 投稿人 : Edward 点击 : 加入收藏

最近雨水天气比较多,气温变化也比较大,许多池塘早早开启了“浑水”模式!高淳这个地方是养大螃蟹出名的,在许多的养殖户的心中有一个标准:清水大闸蟹!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这要从养蟹的历史说起,20余年间,养蟹行业已经在模式上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最主要的改变就是密度!尤其是最近几年,大闸蟹行业规模持续扩大,这势必是在产量上会有很大的需求。怎么提高产量?多数塘口会采用增加密度的方法。但是密度增加,我们相应的管理手段、水草栽种等没有明显的调整,再加上水源环境变差、塘口老化等原因,又导致了螃蟹的规格在下降!

以前我们密度低(500以内),水源环境又好(水清),所以规格还不错!而现在呢,这种“思维”就不能套用了,虽然现在追求规格也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搞明白“水清”背后的水质内涵,那么一味地追求“水清”,恐怕会把我们带入调水的死胡同!

处理河蟹塘水浑的正确

池塘生态简图

先来看一下上面的这张图,圈里面的东西就好比我们的河蟹池塘,里面有好的东西:鱼虾蟹、螺蛳、水草、有益藻类等,也有我们不需要的东西比如青苔、虫子、有害藻类、还有底泥。我们每天都会往池塘里面投喂饲料(鱼、颗粒饲料等),但是我们都知道,假设投入1000斤饲料,不可能全部被吸收利用,转化成1000斤鱼虾蟹。在前几天的“利洋河蟹课堂”中,参与互动的养殖户都表示,河蟹池塘多数投喂在600~800斤饲料,产量大概在300斤左右(包含了鱼、虾、蟹等)。那么剩余的饲料变成了什么呢?答案就是:底泥!底泥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残饵、粪便、腐败的动植物、泥土颗粒等,这些就是我们俗称的“池塘垃圾”!

池塘底层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为营养元素(肥料),长出来水草、藻类、青苔、螺蛳等,温度适宜的时候还会长一些虫子,这样我们池塘里整个生态系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水草腐败、青苔爆发、有害藻类过多等,我们以后再分析。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水浑”浑水,到底里面有哪些东西?通过显微镜检查水样,我们发现水浑多数是由一些死亡的藻类、泥土颗粒、不规则的有机碎屑组成,其实就是“脏气”!

那么脏气哪里来的?答案就是我们上图中的“底泥”。浑水里面的“脏气”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全部都是底层泛上来。为什么下了雨就水浑?为什么温差大就水浑?为什么早上浑得厉害?多数都是“水体对流”导致的塘底脏气上浮到水体当中导致!

对啊!就是底下的脏东西上来的过程,很简单明了的道理!我们口头经常挂着“改底、改底”改底就是最重要的处理水浑的方法,看似普普通通,实则最有效果!分解型的改底产品,能够分解底层的有机质,好比打扫卫生,勤快的人家里干干净净,偷懒几天就会布满灰尘!那么,现在多久打扫一次卫生呢?这个频率每个塘口都不一样,一般都是7天改一次底,投喂多、密度大间隔时间还可以缩短至5天。频率其实不算高,只是我们过多的关注了水质的调节,往往忽视了最应该打扫的底层环境。螃蟹和鱼、虾不同,它生活在池塘的底层,所以底下环境的好坏尤为重要!

“改底”--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水浑,下螺蛳行不行?

有的师傅说了,你刚才不是说了螺蛳也是好东西,我多放点螺蛳行不行?可以是可以!

“只是.................贵啊!一车螺蛳恐怕要8000块了吧!”

而且,投放螺蛳也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单。我们高淳一般塘口投放多少螺蛳?大多数在1000斤/亩,但是螃蟹产量呢?200斤/亩不到!试问一下,您是养螺蛳还是养螃蟹?有的人说了:“你瞎讲!人家赚钱的池塘,螃蟹规格大,都放不少螺蛳!”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顺序:螃蟹规格大,证明水环境好!正是因为水环境好,所以才能“养得活”这么多的螺蛳。如果我们的塘口水环境差,没有水草、缺氧、蓝藻爆发,放了也是白放!想要螺蛳帮您清水,请先把它养活!不是简简单单的投放进去就完事儿了,螺蛳也是有成活率的。活的螺蛳是好东西,滤食底层的垃圾,改善底层环境,还能给螃蟹当做饵料补充!干净清爽的草面上爬着几粒可爱的螺蛳,想想都很美对不对?不过,现实恐怕很残酷,一旦水质不好,死掉的螺蛳立即腐败耗氧,底臭、指标升高,吃料差等等问题都来了!所以,投放螺蛳,一定要克制,建议大家可以适当投放一些螺蛳在坂田上即可!

其实,水浑也是有好处的!我们刚才说了,构成水浑的脏气都是底层返底上来的!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底层有机质在分解、消耗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大量的垃圾涌到了中上层水体,而中上层的溶氧、透明度都较好,有机质被彻底分解,转变成了营养盐,反而利于水草营养吸收和生长!另外一个方面,在水温不算特别高的5、6月份,通过水浑的过程减少了底层“垃圾”的积累,也能减缓后期坏底、烂根、缺氧的情况。

那么,水浑怎么办?怎么处理?

保草是关键!

我们刚才也说了,水浑多数情况下对鱼虾蟹本身没有多大的影响,反而还有一定的好处,更别考虑对规格的影响了!但是水浑草会脏,水草坏了,我们后期也很难管理下去,这就是水浑的唯一坏处—草脏!水体当中的脏东西多了,粘附在水草上面,影响了水草的活力,久而久之,水草萎缩,腐烂!这个时候怎么办?提高净水能力,泼菌!适当的补充一些微生物“菌制剂”,微生物的作用就是分解有机质的。水体脏,短期内净化不过来,这个时候我们就人为的加点菌进去,帮助它净化水质!泼菌的时候加一些“碳源”(活力碳),帮助水草生长,恢复活力和净化能力!这样子,通过正确的处理,待到天气稳定(6月左右),水自然就清爽下来!

但是,许多师傅忍受不了水浑带来的不安感,往往会试图通过大量肥水、大量下螺蛳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大多数情况却事与愿违,费时、费钱、费精力,肥水重了水浓、草更脏!螺蛳多了耗氧大,加重缺氧和坏底,最后事倍功半。

处理水浑,坚定一个目标——保草!目标太多,顾虑太多,往往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

相关文章

  • 鱼种池混养甲鱼每亩增收两千块技术分享
    鱼种池混养甲鱼每亩增收两千块技术分享

    徐兆彩黄爱华江苏淮安市涟水县水产工作站在2016年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中,推广鱼种池套养甲鱼的养殖技术,取得非常好的效益。养殖中模仿了野生甲鱼的生长环境,投放200~350g/只的甲鱼,经半年养殖,即可达到上市规格,品质达到野生甲鱼标准。在南集镇常兴村的24只塘口共134亩养殖常规鱼种的池塘中进行了套养...

    2960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河蟹池塘轮叶黑藻泥曼处理案例
    河蟹池塘轮叶黑藻泥曼处理案例

    一、基础信息:技术员:北京水世纪生物公司 苏勇地点:湖北汉川填表时间:2015年6月16号二、检测项及检测结果(一)基本情况面积:30亩水深:滩面50公分主养品种:河蟹水色:茶褐色,水体20公分透明度。吃食状况:正常死亡情况:无。近期用药情况:无(二)水质检测pH值:9.0氨氮:0亚硝酸盐:0溶氧:未检测(三)镜检情况...

    1385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链菌净治疗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事例
    链菌净治疗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事例

    【基本情况】陕西合阳东王乡雷先生面积8亩,水深2米,养殖主要品种罗非鱼,搭配鲫鱼。属于温流水养殖罗非鱼。【症状】2014年12月3日开始,前一个星期左右,每天死亡10条左右,没有在意。后来增加到死亡200条,用其他厂家的磺胺药连用了8天,没有什么效果。只有罗非鱼死亡,鱼体鳃盖充血发红,部分鱼眼睛突出,病鱼活动异常(打转...

    814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鳜鱼食欲与疾病的关系
    鳜鱼食欲与疾病的关系

    每年夏季,南方地区气温升高快,水温平均达到了28℃以上。这个时期鳜鱼摄食力强、代谢旺盛、生长快,同时这阶段水质也容易恶化,是鳜鱼发病的高峰期。发病鳜鱼先是食欲减退或不摄食,进而出现疾病症状,最终死亡。其中食欲变化是鳜鱼疾病防治重要的指示信息。一、天气不适,食欲减退高温天气,因水温过高造成鳜鱼食欲不振。同时在雷阵雨天气,...

    491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中华鳖穿孔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中华鳖穿孔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又称“洞穴病”,是严重危害鳖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穿孔病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流行时间长,常与腐皮、疖疮病并发,发病率高,并能引起大量死亡,是目前养鳖者遇到的难题之一。穿孔病的病原已分离到产气单胞菌和产碱菌(1995)两种。导致穿孔病暴发流行的原因可能是:①饲养环境恶化,如水质恶化得不到及时改善,病原菌大量孳生、致病力增强时...

    2060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今年河蟹一壳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今年河蟹一壳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目前,河蟹一壳已基本接近尾声,从各大养殖区域反馈的情况来看,今年河蟹一壳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蜕壳时间相较去年晚。今年普遍反映第一壳比去年同期要晚至少一星期,其原因主要是前期温度较低,河蟹新陈代谢较慢,食欲较弱,尤其是水草种植较密、水混的塘口,水体无法达到有效积温,进一步延迟河蟹蜕壳。2.蜕壳同步率低。很多养殖户反...

    2991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鳜鱼(桂花鱼)快速养殖要把握好四大环节
    鳜鱼(桂花鱼)快速养殖要把握好四大环节

    一、鱼种关:鱼种质量的好坏占成功的30%,可见很重要;选择,无病或不带病菌的、规格整齐、活跃健壮,规格3分分左右的鳜鱼苗是养殖成功与否的第一关,具体如何判断可点击本网站,咨询我们的养殖技术人员。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开袋后,鳜鱼马上散开吞食铒料鱼为佳,而在水面上漂荡不沉的为"劣苗"。二、铒料鱼关:桂鱼在自然状态下,以捕食其...

    2300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水灾之后养鱼如何调节水质
    水灾之后养鱼如何调节水质

    1.应对养殖水体定期施用生石灰,每20天用一次,每667平方米用量20~30公斤,现浸泡现泼洒,既可调节水质,又可杀灭随雨水带入的一些病菌。2.对养殖水体及时换水、加水。加注新水可促进水体上下对流,将表层高溶氧水带人下层,而表层水再经浮游埴物的光合作用仍可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增加水体溶氧的绝对量,并提高饵料的利用率。3...

    147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河蟹养殖户如何辩证看待蜕壳期减料问题
    河蟹养殖户如何辩证看待蜕壳期减料问题

    谷雨过后,河蟹开始蜕第二壳,按照以往经验,谷雨至立夏时节是二壳高峰期。目前苏北地区二壳进入高峰期,当然也有部分塘口才开始蜕,主要是一些药残过重的池子,随着温度的升高,底泥里的药残不断释放,解毒、过水不彻底的池塘,蜕壳至少要晚8-10天。今年的一壳、二壳相比与去年蜕壳时间要稍晚,主要是由于前期温度回升慢,水体积温不够,部...

    2022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五六月份红罗非鱼养殖池塘改底肥水方案
    五六月份红罗非鱼养殖池塘改底肥水方案

    基本信息:1、时间:2015年6月17日---2015年6月21日2、地点:福建漳州市芗城区后房农场3、案例跟进技术人员:福建海大-甘传益客户郑*水属海大示范户,主养红罗非鱼,2口鱼塘,面积共6亩,已于5月5日清塘,上一批合计总出鱼350担,客户对海大料海大服务表示很满意。目前一池塘苗已放,平均规格在0.1斤/尾,水深...

    493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商品大闸蟹分级销售收入高
    商品大闸蟹分级销售收入高

    作者:淮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胡建华河蟹出塘上市时有两种方式统货、分级。何种方式对养殖户来说划算,在于对塘口规格的占比的评估;一般建议分等级上市。如何分等级?要求做到“四分开”:一是大小要分开。要把达到规格和不符合规格的分开存放;不能大小混放,否则小蟹易死亡,具体规格、雌雄比例视市场需求而定,以谋求盈得最佳效益。二是强弱...

    1935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加州鲈鱼养殖技术之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加州鲈鱼养殖技术之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此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发病初期,鱼体表常出现1个至多个红色小斑点,随病程发展,斑点扩大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病灶,形似疖疮,充血肿胀,鳞片或鳍条脱落、肌肉腐烂,严重时露出骨骼。每条病鱼出现的病灶大小数量不等,出现病灶的部位在头部、背部、体侧等不定。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成鱼,一般每年的9月至翌年的4月较常见。受伤...

    2111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五月份草鱼疾病高发期,养殖户如何预防?
    五月份草鱼疾病高发期,养殖户如何预防?

    每年到了五月份,也是我们四川老家收割麦子的时候,此时往往是草鱼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一些当年培育的鱼苗,此时大多在14厘米以内,容易出现病毒性的出血病,过去,都认为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这个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所以针对这种病毒生产的疫苗,可全国通用,但在实际生产运用中,有些地方,即使打了疫苗,当年的草鱼苗照样死,...

    736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大水面鱼病巧防治
    大水面鱼病巧防治

    大水面养鱼,鱼病防治有一定难度,普遍施药既不经济又易造成污染。实践证明,要控制大水面鱼病,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效果较好。1.鱼种消毒选择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消毒后放养。常用的鱼种消毒药有漂白粉、硫酸铜、食盐、高锰酸钾等。一般每1000公斤消毒水中的药物投放量:漂白粉为10克,硫酸铜为8克,食盐为10公斤—20公斤,高锰酸...

    233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鳙鱼花鲢养殖常见病锚头鳋病防治技术
    鳙鱼花鲢养殖常见病锚头鳋病防治技术

    1.病原体:多态锚头鳋、鲤锚头鳋、皖锚头鳋等。2.症状:雌锚头鳋主要寄生在鱼体皮肤上。寄生部位的鳞片被蛀成缺口,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红斑。病鱼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直至死亡。由于虫体前半部钻在鱼体组织内,后部露在外面,严重感染时,鱼体好似披着蓑衣,故又称“蓑衣病”。3.流行情况:此病流行广泛,对寄主无严格选择...

    1894 淡水养殖 花鲢白鲢 花鲢白鲢养殖 花鲢白鲢养殖技术 花鲢白鲢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