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草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

时间 : 2023-05-10 21:19:46 投稿人 : 凌文 点击 : 加入收藏

本实验通过为期90天的生长试验评估不同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草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全鱼生化组成的影响。配制了六组实用饲料,包括2种不同可消化蛋白水平(P1:33%和P2:37%)和3种不同脂肪水平(L1:4%、L2:6%和L3:8%)。每天投喂3次,均为饱食投喂。实验结果表明:投喂不同饲料组的草鱼增重率(387-594%)、特定生长率(1.7-2.1%)、摄食量(46.1-51.4g/尾鱼)、饲料系数(1.2-1.7)、蛋白质效率(1.6-2.4)、肝体比(3-3.2%)、蛋白消化率(87.4-93.5%)、脂肪消化率(91.1-97.6%)和能量消化率(87.6-93.5%)以及全鱼脂肪含量(16.6-18.6%)均有显著差异。P1L2组的草鱼生长性能、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摄食量、蛋白、脂肪和能量消化率都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这些结果表明P1L2组饲料更适于草鱼的生长。当脂肪水平提高到6%时,由于脂肪对蛋白具有节约作用而使蛋白利用率明显提高。根据这些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草鱼幼鱼实用饲料的营养水平达到33%的可消化蛋白、6%的脂肪和10.7kJ/g的消化能时更适于其生长和饲料利用。

1.前言

众所周知,相对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鱼类优先利用蛋白质供能。但是,无论从营养、环境还是经济的角度,都应该提高饲料蛋白质在机体的保留率,降低其作为能量消耗。Sargentetal.(1999)研究表明,增加饲料脂肪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据报道,饲料中的脂肪具有蛋白节约效应,减少蛋白质作为能量消耗(NRC,1992;Vargaraetal.,1996),从而减少有机物和氮排放(Duetal.,2005)。然而也有学者发现,这种蛋白节约效应在有些鱼类中并不存在(DanielssenandHjertnes,1993)。目前在三文鱼养殖中,高脂饲料是被普遍使用的。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在某些鱼类中,多余的饲料脂肪会对生长起负面作用并降低摄食量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导致脂肪在内脏和鱼体中积累(ShiauandHuang,1990)。饲料中的脂肪过多不仅会抑制鱼类脂肪的合成,而且会降低鱼类消化和吸收脂肪的能力(Sargentetal.,1999)。因此,为了获得最大生长和最佳的饲料系数,合理的可消化蛋白和可消化脂肪的比值有很有必要的(Takeuchietal.,1978)。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无胃鱼,在自然环境中主要摄食水草。在水产养殖业中,草鱼具有很长的养殖历史,是中国内陆淡水养殖中最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虽然草鱼的营养学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Dabrowski,1977;Law,1986;Caietal.,2005),但关于其幼鱼最佳的蛋白和脂肪需求水平的报道却一直不多。只在蛋白质(Dabrowski,1977)、脂肪(Duetal.,2005)和能量(CarterandBrafield,1991;Cuietal.,1992)营养学方面有过研究。为了使草鱼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达到最佳的生长速度,确定其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量十分必要。考虑到有鳍鱼类饲料的蛋白质部分通常占最大的成本,我们把目标定为在达到最大的生长和存活率的同时降低蛋白水平。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草鱼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营养物质和能量消化率的影响,并推荐了适宜的草鱼蛋白和脂肪需求量。

2.材料与方法

该实验在土耳其埃拉择省的菲拉特大学的鱼类营养研究室进行。本实验共配制了六组饲料,设两个可消化蛋白水平(P1:33%和P2:37%),在每个蛋白水平下分别设三个脂肪水平(L1:4%,L2:6%和L3:8%)(表1)。饲料原料购于本地饲料厂(土耳其埃拉择省OzUger饲料企业),氧化铬(标记物质)购自Merck公司,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来自Roche公司。所有饲料原料先经过粉碎达到500µm的细度,之后加蒸馏水进行机械混合,再经手工制粒成3mm粒径的颗粒料,在70℃下经过12小时烘干后,放置于聚乙烯袋中,保存在4℃环境下直至使用(Caietal.,2005)。

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草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

每组饲料随机分配三个圆锥形水族箱(50L),每个水族箱放养30尾草鱼幼鱼,平均体重为7.1±0.1g。每天从09:00到18:00饱食投喂三次,每次间隔为4小时,为期90天。实验期间采用自然光照。水族箱采用淡水流水系统,水流速度为250ml/min,水温为26±2℃,溶氧7.0±0.4mg/L,pH值为7.2±0.2。

在实验结束后,所有鱼均被称重并计算每箱的平均体重。在收集粪便前,先投喂实验饲料7天进行驯化。开始收集粪便时,先在投喂后一小时把所有箱中存在的残饵和粪便吸除,在此之后和下一次投喂前的时间段里以虹吸法收集粪便。在此期间,为了尽量减少粪便营养物质的损失,每个缸至少要虹吸两次。粪便样品经滤纸过滤后,在105℃下干燥12小时。每个箱收集的粪便均独立检测营养素和能量消化率(Windelletal.,1978)。

全鱼在粉碎均匀后进行营养组成的检测。干物质、蛋白、脂肪、纤维和灰分都采用标准方法检测(AOAC,2000)。实验饲料和粪便样品的氧化铬成分通过酸水解测定(FurukawaandTsukahara,1966)。干物质在65℃下烘24小时测定,粗蛋白(%N×6.25)由凯式定氮法测定,脂肪由索式抽提法测定,无氮浸出物(NFE)由100减去蛋白、脂肪、灰分和纤维计算得到,总能由绝热能量计测定。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表观消化率根据Cho和Slinger(1979)的公式计算。

ADC%=100x[1-(F/D)×(Di/Fi)]

以上公式中ADC%表示表观消化率,F表示粪便的营养素或能量含量,D表示饲料的营养素或能量含量,Di表示饲料中的铬含量,Fi表示粪便的铬含量。

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用Duncan’s多重比较对均值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当P<0.05时为显著性差异。对饲料和全鱼的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所采用的软件为SPSS10.1。

3.结果

实验期间草鱼幼鱼均能正常摄食各组实验饲料,所有组别的存活率均为100%,也没有出现体表病理状况。各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数据表明每天的体重增加平均高于1.7%。P1L1组的增重率(387%)和SGR(1.7%)都显著低于其它组别。但是,在可消化蛋白为33%的组中,当饲料脂肪水平升高时,增重率和SGR都显著增加。饲料系数(FCR)在1.7-1.2之间,其中P1L2组(33%可消化蛋白、6%脂肪和10.7KJ/g消化能)的FCR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蛋白质效率(PER)与FCR的趋势相反(表2)。

摄食不同组别饲料的全鱼蛋白、纤维、灰分或总能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表3)。但在饲料脂肪水平由4%升高到8%时,全鱼脂肪水平显著增加(P<0.05)。全鱼脂肪水平与饲料脂肪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R=0.926,P<0.01)。

表4显示,P1L2组的蛋白、脂肪和能量消化率最高,P2L3组最低(P<0.05)。但是,不同实验组的干物质、纤维、灰分和无氮浸出物(NFE)消化率没有显著差异(表4)。

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草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

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草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

4.讨论

之前的研究表明:草鱼幼鱼饲料的粗蛋白适宜水平在35-43%(Dabrowski,1977;Duetal.,2005)。本实验中各饲料组的粗蛋白水平在35%到40%(可消化蛋白水平在33%到37%),在上述范围内。

各组草鱼的平均SGR水平很高(>1.7%)。将饲料脂肪水平由4%提高到6%可使可消化蛋白水平由37%(P2L1组)降低到33%(P1L2组),并且不影响SGR和FCR。同样,在蛋白水平为33%的各饲料组中,脂肪水平的增加可提高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这表明饲料蛋白已充分用于生长而非能量消耗,可见,脂肪提供的能量节约了蛋白。本实验中草鱼的PER数据可以支持这种说法,因为PER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呈现出升高的趋势;在33%蛋白不同能量水平的各组中,该现象更为显著。

脂肪的节约蛋白作用在许多淡水鱼和海水肉食性硬骨鱼类中都得到了证实(Vergaraetal.,1996)。因脂肪节约蛋白作用而使鱼类生长显著提高,在金头海鲷(Vergaraetal.,1996)、虹鳟(Takuechietal.,1978)中已有报道。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在大鲮鲆幼鱼(DanielssenandHjertnes,1993)和草鱼(Duetal.,2005)中体增重与饲料脂肪水平无关。Peres和Oliva-Teles(1999)认为这种蛋白节约效应的缺乏可能与饲料高蛋白水平有关,根据Diasetal.(1998)的研究,海鲈饲料脂肪由10%增加到18%时,只有低蛋白时才能出现蛋白节约效应。同样,本实验中只有在饲料蛋白水平相对较低(33%)情况下,蛋白利用率才随脂肪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在最适脂肪水平(6%)下,蛋白节约效应最佳。

全鱼体组成表明,饲料脂肪水平与鱼体脂肪含量呈正相关,这与其它许多鱼类中的研究结果都类似(Vergaraetal.,1996)。草鱼的体脂肪随饲料脂肪的升高而升高,说明其在体内中储存了脂肪。该结果在金头海鲷(Vergaraetal.,1996)和草鱼(Duetal.,2005)之前的研究中也有发现。因此,对许多鱼类而言,要增加饲料的脂肪含量都需要谨慎考虑,因为很容易导致鱼体脂肪沉积。

本实验发现P1L1、P1L2和P2L1组的草鱼蛋白消化率(93-93.5%)高于Law(1986)投喂38%蛋白的商品饲料的草鱼消化率水平(90%)。但是,所有组别的脂肪(91.1-97.6%)和能量(87.6-93.5%)消化率都低于Law(1986)的结果(脂肪100%和能量98%)。本实验中,当饲料脂肪水平提高到8%时,蛋白、脂肪和能量消化率都显著降低,这很可能是生长性能降低的原因之一。然而,Hernandezetal.(2001)研究表明当尖吻鲷(Diploduspuntazzo)饲料脂肪水平升高时,蛋白的消化率并没有降低,反而脂肪的消化率提高了。因此,对于不同鱼类而言,摄食高脂饲料对蛋白和脂肪的消化率的影响可能因品种不同而不同。

5.结论

总而言之,P1L2组生长性能最大,饲料摄入量、FCR、PER、蛋白消化率、脂肪消化率和能量消化率最高。这些结果表明P1L2组似乎更适于草鱼的生长。然而,含37%可消化蛋白的高脂饲料(P2L3组)反而会对草鱼的生长性能和蛋白消化率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在低蛋白饲料中脂肪对蛋白的节约效应是有上限的。33%的可消化蛋白、6%的脂肪和10.7KJ/g的可消化能应该是配制草鱼幼鱼商品饲料的适宜水平。(完)

(原文:KenanKöprücü.Effectsofdietaryproteinandlipidlevelsongrowth,feedutilizationandbodycompositionofjuvenilegrasscarp(Ctenopharyngodonidella)[J].JournalofFisheriesSciences.com,2012,6(3):243-251.)

1、来源:《中大水生通讯》第50期

2、作者: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胡云华/译

相关文章

  • 温室甲鱼底板长小红点怎么办
    温室甲鱼底板长小红点怎么办

    广东汕头市潮阳区甲鱼养殖户吴老板:发现温棚里有塘鱼苗生病了,平均规格三两多。病鱼底板长突出小红点,晚上较多趴食台。解剖后发现胃胀,肠道有很多白色小颗粒,肠道内无饲料。肝呈土黄色,易碎。检测过水质,PH值为7.2,氨氮0.9--1.2间,水色浑浊呈黄色。发病有四天,昨天开始趴台较多每天有近五十个鱼。希望公司能给予治疗建议...

    1677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养殖户如何合理选择与投喂青鱼饲料
    养殖户如何合理选择与投喂青鱼饲料

    导语:第五位为大家解密饲料的配方师来咯,上一期是长吻鮠,这一期轮到青鱼啦。您知道不同阶段的青鱼饲料怎么选择吗?饲养管理有什么技巧呢?看这里,让通威股份水产研究所配方师吴业阳告诉你!吴业阳:男,硕士,2012年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研究方向为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2014年3月进入通威股份水产研究所,现主要负...

    2032 青鱼 淡水养殖 青鱼养殖 青鱼养殖技术 青鱼养殖方法
  • 河蟹育肥开始了,你需要注意这些
    河蟹育肥开始了,你需要注意这些

    受惠于4月下旬至7月初良好的天气条件,河蟹第二至第四次蜕壳的成功率普遍较高,平均规格也较去年同期提高。可以预见的是小规格河蟹的产量将会增加,规格蟹价格将继续高位。在此情形下,提高河蟹规格以及红膏蟹的比例成为当务之急。8、9月间雌雄河蟹将先后完成最后一次蜕壳—生殖蜕壳,进入绿蟹期。此后河蟹的甲壳不再增大,但是甲壳内的肌肉...

    610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醉鱼干加工技术
    醉鱼干加工技术

    一、工艺流程鲜活草鱼+去鳞+剖杀+第一次清洗+腌制一第二次清洗+干燥+切段+调味(醉制)斗计量包装真空封口杀菌+保温+包装+入库。二、操作要点1.选料使用未受污染区域养殖的活草鱼,体重以1.5-3千克为宜。2.去鳞采用人工去鳞或机械去鳞。3.剖杀从尾鳍沿背鳍剖开至鱼头处,使鱼肚皮处连着,去头,从背部无肉处切下,掰去头,...

    113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桂花鱼鱼苗土池“标粗”关键技术
    桂花鱼鱼苗土池“标粗”关键技术

    ■广东省清新县宇顺农牧渔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张进刘灿洪广东省清远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蓝宗坚薛燕妮/文图近些年来,由于养殖水环境恶化和不注重选育带来桂花鱼种质质量下降,导致桂花鱼养殖病害频发,尤其在鱼苗培育阶段,其成活率极低,已成为桂花鱼养殖的瓶颈之一。在经过近两年的桂花鱼培育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一套桂花鱼土塘标粗的技术,现...

    552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气温回升,杂交黄颡鱼的早春管理赶紧重视起来!
    气温回升,杂交黄颡鱼的早春管理赶紧重视起来!

    近年来,随着气候和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杂交黄颡鱼在春季会爆发大规模鱼病,死鱼的情况也越来越频发。为了帮助养殖户朋友减少损失,以下从鱼塘管理及鱼病处理两个方面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供养殖户朋友参考。一、杂交黄颡鱼的春季管理措施1、适当降低池塘水位:开春后,为了使水温尽快回升,水深的情况下,可缓慢降低池塘水位,每天下降1...

    974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鳜鱼养殖常见病细菌性疾病防治技术
    鳜鱼养殖常见病细菌性疾病防治技术

    细菌是一种个体很小的单细胞生物,其大小通常用微米表示,大多数细菌可运动,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它们可使鳜鱼感染发病而引起大量死亡。近年来由于养殖制度的改变,放养密度的增加,池塘清淤消毒不彻底,水质恶化,尤其是南方鳜种大量北上,致使细菌性鳜病传播流行,有的地区在生产上已经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的细菌性鳜病有以下几种。⒈白皮...

    2222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河蟹低温期管理要点
    河蟹低温期管理要点

    从2010年接触河蟹养殖以来,听多数客户说过:“4月份以前,谁都会养蟹,哪怕找个小娃娃都会养”。可事实是,河蟹池塘5月份开始问题频发,多数是因为前期管理不当导致,比如“鼻涕苔”(即四集藻)等青苔泛滥,水浓水脏,甚至在收获时产量极低,等等。多数池塘由于前期温度低,很多问题或操作不当造成的影响不会及时暴露,一旦到养殖中期温...

    972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螃蟹疾病的防治现状
    螃蟹疾病的防治现状

    近两年来,河蟹人工养殖规模在扩大,蟹病也在蔓延和升级,以前从未见过的蟹病现在大量发生,给养蟹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许多单位和部门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新的突破不多,收效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病害的来源缺乏接近实际的认识。蟹离不开水,水是所有致病微生物的发源处。随着养殖密度不断加大和...

    1771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广东地区斑点叉尾鮰等鱼出血治愈案例分享
    广东地区斑点叉尾鮰等鱼出血治愈案例分享

    【基本情况】广州花都赤坭镇黄沙塘养殖户黎国强的一个鱼塘水面9亩,水深2米,主养四大家鱼、斑点叉尾鮰。【发病症状】三月底有少量鲫鱼、花白鲢、叉尾死亡,当时使用了溴氯海因消毒后花白鲢就死亡减少了许多,叉尾及鲫鱼继续有死亡且叉尾数量增多,增加到25-30尾叉尾死亡;3月31日,看到刚死亡叉尾病鱼症状如图,有体表充血、轻微烂鳃...

    1525 淡水养殖 鮰鱼 鮰鱼养殖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养殖方法
  • 雨季要来了,河蟹脱二壳,蟹农该怎么办?
    雨季要来了,河蟹脱二壳,蟹农该怎么办?

    四月份已经结束,河蟹二壳就要开始了。一壳与二壳关键在于成活率,面对降雨,我们该怎么做呢?目前河蟹养殖方式是以土池精养为主,因为是露天式养殖,所以有很多自然因素都会对池塘造成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降水了。首先,降水会导致池塘水位增高。雨水主要以直接降入池塘和地表流入池塘两种形式,所以降雨会导致水体水位增加,而水位增高...

    275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花鲈真鲷双阴道虫病的防治技术
    花鲈真鲷双阴道虫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该病是由蠕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虫体扁平细长,体长3~7毫米,虫卵纺锤形,两端伸出1条卵壳丝,可缠绕在物体上。虫卵在水温18.5~19.5℃时约8.5天孵化。此虫全年均可寄生,在冬季寄生数量显著增加,产卵季节为11月份至翌年1月下旬,主要危害当年鱼种,1龄以上的花鲈也有寄生,但危害不大。真鲷双阴道虫寄生在鳃上,吸...

    1171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河蟹苗种长途运输的七个注意事项
    河蟹苗种长途运输的七个注意事项

    作者:北京水世纪程杰河蟹苗种运输关系到河蟹下塘成活率,现在一般采取干法运输,那么我们在运输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河蟹的成活率,以下是我们总结的几点建议:1、河蟹苗种取苗一定要选择晴天上午,温度在4度以上,没有雨雪和阴雨天,河蟹应激小,成活率高。2、运输前蟹苗要保持河蟹鳃部清洁,没有泥质,有力与呼吸空气中氧气,如果...

    555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鳜鱼的生物学特性介绍
    鳜鱼的生物学特性介绍

    食性  为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孵出后开食就心其他鱼类的鱼苗为食,饥饿时自相残食。鱼苗阶段能吞食相当于自身长度70%-80%其他养殖鱼类的鱼苗。在天然水域中的鳜,全长为10-16厘米时,食物中虾的出现率为83.3%,远远超过鱼类的出现率。20厘米左右时心小型鱼类和虾类为食。全长达25厘米以上则以大型鱼类为主要食物。在养...

    2302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鱼苗生产
    鱼苗生产

    所需要的种苗,可采集自然繁殖的,经1年生长,全长约5厘米,体重2~3克的泥鳅。采集时间一般在3~4月份。若自行培育种苗,可进行人工繁殖。泥鳅一般在2龄性成熟,5~8月份陆续产卵数次,每尾怀卵量在2000~15000粒之间,每年5~7月份(水温在25℃左右),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长在8厘米以上的亲鱼进行自产或人工催...

    186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