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育苗的规模化发展需要满足幼鱼、幼虾营养需求,常规生物活饵营养不全、易携带病菌、生产成本高及供给不稳定等缺陷常导致育苗失败或影响鱼虾后期生长,采用水产微囊饲料的方法制取既适合幼体摄食习性,又易于消化吸收,并满足营养要求的微粒饲料成为水产种苗开口饵料的最佳形态。
1、水产微囊饲料
水产用微粒饲料通常有“微粘饲料”和“微囊饲料”两种形式。微粘饲料依靠粘性材料将各种营养素粘合后粉碎成微粒。微囊饲料则用某种具有成膜能力的材料将营养素包裹成微粒。成膜材料被称为“囊壁”,而多种营养素成为微囊饲料中的“囊核”。
所谓“微囊”就是很细小的颗粒,因为是“囊”所以在颗粒外面还有一层薄薄的包衣。即将各种细小的原料包裹后制成的饲料。这种饲料小到0.060-500µm(250目-30目)。
微囊饵料对原料的要求:
(1)优质动物蛋白源:卤虫粉(Artemia)、鱼粉(Fishmeal)
(2)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富含DHA和EPA:改善机体的免疫反应和抗病力
(3)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功能性添加剂:改善免疫性能和诱食效果等
(4)α-淀粉(多为熟化的淀粉)
(5)避免用粗纤维高含量的原料
天然、营养全面的苗期饵料、拒绝抗生素
2、微囊饵料的生产工艺
原料粉碎细度要求高(一般饲料厂粉碎细度60目-80目)
•幼苗不同的发育阶段,对细度的要求不同
微囊饵料加工工艺:
原料-微粉碎-混合-包膜-筛分-真空包装-入库
•包膜呈圆球或椭圆,无棱角,不易吸水,不易溃散;
•制粒温度≤70℃,热敏性物质不易损坏。
•真空包装,保质期长,一般可保存2年之久。
饲料厂的制粒工艺:原料-粉碎-混合-制粒-破碎-筛分-包装-入库
•颗粒呈不规则多面体,因有棱角,在水中易溃散;
•热敏性物质易损失;
•破碎后的料得率只有10-15%。
囊壁材料除需满足易消化、有营养、无毒害等要求外,还得具有良好的成雾成膜、覆盖严密等加工性能。此外,作为幼鱼、幼虾用微囊饲料的囊壁材料还需满足水中抗溶解、抗融胀、无异味等特殊要求。
微胶囊化的基本步骤:
(a)芯材料在介质中分散(b)加入壳材料
(c)含水壳材料的沉积(d)微胶囊壳的固化
3、水产用微囊饲料加工质量的评价指标:
(1)粒径:粒径指标不仅对大颗粒有限制,也对粒径的分布范围有限定,理想的微囊饲料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2)溶出率:溶出率指微囊饲料在水中囊核外泄的程度。囊壁材料的性能,囊壁包裹囊核的严密程度等均影响微囊饲料的溶出率;
(3)包含率:包含率的大小表征囊核与囊壁的比例;
(4)包埋率:包埋率则是囊壁内囊核占囊核总量的比率。合适的囊核预处理,配以合适的囊壁材料是提高包含率和包埋率的重要措施。
(5)沉降速度、分散性等:沉降速度和分散性是微囊饲料在养殖水中显示的物理特性。飘浮或沉降速度较快的微囊均不利于幼鱼幼虾采食。在水中不聚集不粘连的微囊饲料才具有较高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