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广西河蟹养殖发展前景与对策

时间 : 2024-10-13 23:10:24 投稿人 : 乐蕊 点击 : 加入收藏

一、前景

广西河蟹养殖发展前景与对策 | 淡水养殖

河蟹(绒螯蟹)是我国传统名贵淡水食用蟹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70年代安徽、江苏两省率先开展人工育苗和养殖并取得成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江苏、安徽、浙江、辽宁、湖南等省相继成为养蟹大省。如辽宁省其育苗水体达30万m3,苗种产值达30亿,利润10亿。江苏育苗水体达到40万m3,养殖面积11.3万hm2,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合浦绒螯蟹(EriocheirhepuensisDai1994)是原产于广西的大型食用蟹,广泛分布于广西沿海河口港湾、滩涂的咸淡水域和入海河流及其流域,90年代以前其天然资源量高达100t。合浦绒螯蟹营养丰富,肉质细腻而有弹性,味道鲜美甘甜,成蟹个体平均体重75~150g,最大可达450g,其外形、品质、规格均可与我国的水产珍品中华绒螯蟹相媲美。据分析,合浦绒螯蟹可食部分蛋白质含量高达22%,碳水化合物6.8%,脂肪6.2%(其中HUFA占76.5%,EFA占23.6%,EPA和DHA占31.7%),维生素A、D、B1和B2均显著高于陆生和其他水生动物,并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因此,合浦绒螯蟹一经发现就以其优良的品质、高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广阔。产品主要在冬季和春季(春节期间)销往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港澳等地,由于产品上市避开了长江流域河蟹养殖区成蟹上市高峰,合浦绒螯蟹价格昂贵,11月上旬以后,规格100g的成蟹起捕价高达120~150元/kg。

合浦绒螯蟹为广温广盐性、溯(降)河洄游性蟹类,适应性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个体较大,食性广泛,具有明显的养殖优势,是池塘、水库、湖泊、河道、稻田养殖的优良品种。中华绒螯蟹需经2秋年的养殖方可达到商品规格,在南方养殖,由于积温偏高而普通存在性早熟现象,即蟹种生长到20~50g时,性腺过早发育成熟,生长停止。池塘养殖性早熟率达30%~60%,死亡率60%~90%。而养殖当年繁育的合浦绒螯蟹苗种至年底即可达到商品规格,合浦绒螯蟹的养殖具有生产周期短,养殖成本低、技术易掌握、产品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养殖结果表明,池塘养蟹产量达75~150kg/667m2,产值10~18万元/667m2,投资利润率大于55%,投资利税率大于65%,内部收益率大于45%。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7~23℃,无霜期270~300天,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为1600~1800h,年降雨量1250~1750mm,发展合浦绒螯蟹的增养殖具有优越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据统计,内陆宜养面积达16万hm2,其中池塘4万hm2,山塘3.5万hm2,湖泊水库宜养水面8万hm2;另外,适宜稻田养蟹的水稻田面积34万hm2;按现有技术水平,若20%的宜养水面发展合浦绒螯蟹的增养殖,年产量可达5万t,产值达50~60亿元。广西沿海渔业捕捞生产的低值杂鱼占分类渔获的40%达4.5万t,农副产品丰富,饲料来源充足。因此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合浦绒螯蟹的养殖,将低值杂鱼和农副产品转化为高档水产品,其潜力巨大,市场广阔。从广西区域自然条件看,桂东南地区有着较丰富的海淡水资源,水质清洁,气候温暖,因此具有开展合浦绒螯蟹种苗培育和池塘养殖的优势;而桂北地区气候温和,有着丰富的水稻田以及良好的稻田养鱼基础,因此发展稻田养蟹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的水产品年产量为3800万t,其中优质水产品的比例则不足20%。而优质水产品的人均消费量仅3kg,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25%。根据国家农业发展规划和食品发展纲要,到2010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达到30kg,总需求量约为4200万t左右。因此,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中国是产蟹大国,1997年产量为34.2万t,养殖蟹占17%。广西的蟹类年产量为3.4万t,商品蟹为3.1万t。其中在区内销售9000t,国内销售1.62万t,主要市场是广东、海南、深圳、福建、江苏、浙江,其次是国内其他各大城市。出口5800t,主要销往港澳地区。广西蟹类未来市场的发展,重点是扩大国内东南沿海传统市场,积极扩大内陆地区特别是北方市场,出口重点是扩大港澳台市场,开拓日本、韩国市场。

从合浦绒螯蟹销售情况看,大规格的商品蟹价格坚挺、逐年上扬。据调查,1992年规格100g以上的成蟹,起捕价为60元/kg,1994年为70~90元,1996年为100~120元,1997、1998年则上升到120~150元/kg,其价格达到甚至超过中华绒螯蟹,卖方市场看好。而且由于合浦绒螯蟹可于每年11月至翌年春节前起捕上市,弥补了消费旺季无蟹上市的局面,因此价格高昂稳定,发展合浦绒螯蟹的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养殖合浦绒螯蟹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池塘精养667m2产商品蟹100~150kg,产值1~2万元/667m2,投资利润率达55%以上,因而养殖合浦绒螯蟹在华南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然而,由于近年来滩涂围垦、码头建设及城市污水排放对合浦绒螯蟹繁育场所——河口区、沿海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严重污染,以及农用水利工程对其洄游水道的阻断,加上酷渔滥捕,合浦绒螯蟹资源锐减,苗种价格暴涨,清明前后蟹苗的收购价高达8000元/kg,豆蟹(V期幼蟹)也由1991年的20元/kg上涨现在的2500元/kg,扣蟹达到1~2元/只,苗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按现有养殖技术水平计算,发展667hm2池塘养蟹,需蟹苗800kg(1.2亿只)或蟹种10万kg,由于苗种供应短缺,养蟹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诸省河蟹养殖业发展迅猛,但由于蟹种来源混乱,出现了严重的品种退化现象,而合浦绒螯蟹以其纯正优良的品质广泛受到养殖户的青睐,且由于合浦绒螯蟹的繁殖季节较中华绒螯蟹提前4个月,每年3、4月份长江流域开始进行河蟹人工繁殖时,合浦绒螯蟹的大规格蟹种已可销往江浙、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因此合浦绒螯蟹苗种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全国河蟹养殖面积估计超过20万hm2,市场缺口达50%,合浦绒螯蟹苗种培育和养殖推广,不仅能促进我区养蟹业的发展,其产品亦具有广阔的市场,无疑将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现状、问题与对策

1991年广西水产研究所承担了农业部水产司及自治区科委下达的重点科研项目《广西河蟹生物学研究及资源调查》、《合浦绒螯蟹繁殖生物学及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经过3年的研究,基本掌握了广西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和资源分布情况,并在小水体进行人工育苗取得成功,单位水体出苗5万尾/m3。1996年国家农业部渔业局、自治区科委又分别向广西水产所下达了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合浦绒螯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以及《合浦绒螯蟹人工育苗及养成试验示范》。经过近3年的研究,已解决了亲蟹培育、人工催产、育苗、育种等技术关键,建立了成熟的苗种生产工艺。单位水体育苗最高可达6万尾/m3,育苗成活率30%,中培成活率25%,目前科研人员正利用我所中试基地池塘进行成蟹养殖技术研究,这些研究工作今后将为广西河蟹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河蟹成蟹养殖方面,我区在1996年开始进行试养,养殖总面积估计2hm21997年达到13.3hm2,1998年达到28hm2,今年则又降至16.7hm2左右,河蟹养殖发展缓慢。对钦州、合浦、玉林等市县的河蟹养殖情况的调查表明,问题集中表现为养蟹技术水平低、资金投入少。由于养殖户普遍未掌握养殖技术,结果亏多盈少,严重挫伤了农民养殖积极性;投入低、池塘条件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首要工作就是研究建立适合广西应用的合浦绒螯蟹养殖技术体系,并在全区迅速全面地推广,让广大的农户尽快掌握养蟹技术,推动我区河蟹养殖发展。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在苗种培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提供优质河蟹苗种发展养殖,我们拟建设年产蟹苗1亿只、蟹种6400万只的合浦绒螯蟹苗种繁殖基地,该项目已获准立项,正在筹建之中。在养殖技术推广方面,首先我们拟采取技术入股、技术服务等形式与当地县市水产部门或养殖户合作建立养殖科技示范点,然后以点带面、辐射发展,其二,加强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促进我区养蟹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三、河蟹养殖的技术关键与措施

1996年以来广西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在合浦绒螯蟹养殖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进展。结合赴江苏、辽宁等地考察了解的情况,针对广西养殖河蟹常见的问题,现将河蟹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池塘清整:蟹塘面积一般0.2~0.3hm2,放蟹前需对池塘进行清整和适当改造。池塘应建有浅水区和深水区,这是因为河蟹在浅水水草茂盛处蜕壳顺利,自相残杀少,而深水区利于高温季节河蟹栖息。河蟹属底栖甲壳类动物,对底质要求高。因此旧塘需清淤、翻晒或用固体EM(有益细菌)处理,另外池塘排灌要便利,有清洁的水源。要避免农田排放水直接流入,以免残留农药造成河蟹死亡。

防逃设施:河蟹防逃直接关系到成蟹的回捕率。环境不良或不适时,河蟹会逃逸。河蟹的攀爬能力很强,特别是霜降时节,河蟹性腺趋于成熟,开始生殖洄游,逃逸现象严重,因此放养之前一定要设置好河蟹的防逃设施。采用的材料主要有钙塑板、镀锌铁皮板、油毡、农膜及砖墙等。采用何种材料应从成本和防逃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

蟹种:合浦绒螯蟹种现来源主要是天然蟹种。选购时应注意附肢磨损和有残缺的苗种以及暂养时间长的苗种和毒捕蟹种不能用于养殖。如选购人工繁殖苗种则应注意“药苗”和高温苗不能用于养殖。

水草栽种:养蟹有句俗语“蟹大小,看水草”。蟹池一定要种植充足的水草,否则高产是不可能的。水草的面积应占池塘面积1/2,甚至更多。选用的品种主要有苦草、菹草、眼子菜等。水面也可以投放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利于高温季节遮荫,并可有效地改良水质和提供植物性饵料。

蟹种运输和投放:蟹种运输时应注意避阳光直射,避风、防油污、防高温。如用冰块降温运输则要将冰块用毛巾、麻袋等包好,外套塑料袋,不可直接混放于蟹中。最好用木制隔层隔开。放种前应缓温以避免与投放水体温度相差过大而造成蟹种损失。投放密度一般是V期<

相关文章

  • 黄鳝养殖技术之秋冬管理技术措施
    黄鳝养殖技术之秋冬管理技术措施

    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黄鳝的觅食和活动量也逐渐减弱,黄鳝养殖户应最大限度地促进黄鳝生长、增膘、育肥,确保安全越冬,以保证黄鳝来年高产,因此必须抓好黄鳝秋冬管理。1、合理捕捉。入秋以后,应将养殖池内的鳝鱼进行一次捕捉,这样既可增加收入,又为黄鳝留种做准备。捕捉应做到捕大留小,捕老留少,捕病留健,切忌留老鳝鱼做种用,因为少...

    1786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黄鳝的常见疾病及防治
    黄鳝的常见疾病及防治

    湖南湘潭师范学院生物系(411201)曾伯平湖南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贯穿湖南境内的四大水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水产品,黄鳝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湖南省科技界把黄鳝的人工繁殖及人工养殖作为重点攻关课题,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然需要从事水产事业的专业技术人贝,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特别是在黄鳝的人工养殖中,人们曾一度走进...

    422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温室甲鱼养殖投苗初期注意事项
    温室甲鱼养殖投苗初期注意事项

    刚孵化的甲鱼苗经过点数、消毒后进入温室养殖池,此时由于甲鱼刚孵化不久,体质较弱,易因外界因素影响产生应激而致病,在前期养殖过程中,水体消毒、内服保健、理化因子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1、疾病预防投苗药浴阶段,勿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可使用土霉素、碘制剂等进行药浴消毒。在甲鱼养殖头三个月易病发的疾病主要有:白斑、纤毛虫病、腐皮...

    2202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甲鱼白点病、白斑病对症治疗
    甲鱼白点病、白斑病对症治疗

    一、甲鱼白点病。甲鱼白点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引起,主要发生于稚幼甲鱼。发病高峰在稚甲鱼孵化1个月内以及进入温室1个月内,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死亡率在几天内就会提高到30%,有时甚至全军覆没。白点如芝麻大小,很像孢子虫病灶,可遍布全身,以腹部最多。挑破白点可见白色脓液。严重时白点扩大,边缘不齐,有溃烂现象。...

    145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黄鳝养殖常见病之水霉病防治技术
    黄鳝养殖常见病之水霉病防治技术

    在放养初期,由于操作不慎,黄鳝体表受伤而感染,肉眼可见受伤处长有长霉;病鳝食欲减退直至瘦弱死亡。防治方法:(I)减少机械损伤,防止感染;(2)用5%碘酒涂抹患处,池塘立即加注新水;用400g/m3的食盐与400g/m3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3)用3%—4%的食盐水浸洗病鳝5min。...

    255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长吻鮠江团养殖常见病斜管虫病防治技术
    长吻鮠江团养殖常见病斜管虫病防治技术

    由斜管虫寄生引起。11~12月份和3~4月份为其流行季节,特别对越冬的长吻鮠苗种危害更大,斜管虫侵袭皮肤和鳃,使其分泌大量粘液,导致皮肤炎症,呼吸困难,严重影响吃食,发病鱼瘦弱,行为呆滞,活动迟缓。1.预防措施⑴越冬前后,用60~80毫克/升福尔马林药浴鱼体10~20分钟。⑵越冬期间,用硫酸铜挂袋。⑶越冬前强化饲养,越...

    837 淡水养殖 长吻鮠 长吻鮠养殖 长吻鮠养殖技术 长吻鮠养殖方法
  • 草鱼白鲢等品种混养塘肠袋虫的治疗方案
    草鱼白鲢等品种混养塘肠袋虫的治疗方案

    1.养殖户姓名:童文生,联系地址:武汉新洲区汪集某村,技术员:北京渔美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陈力2.亩数:7亩,水深:2米。3.放养模式:草鱼2200尾2.8两/尾,鲤鱼240尾1-2两/尾,鳊鱼350尾1两/尾,花鲢200尾5两/尾,白鲢1700尾0.8两/尾。4.养殖模式、饲料投喂及养殖方式:喂饲料5.疾病流行情况、水...

    2066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螃蟹异地养殖技术
    螃蟹异地养殖技术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称毛蟹、螃蟹、清水大闸蟹。河蟹属于高等甲壳动物。在动物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方蟹科、弓腿亚科、绒螯蟹属。   当前北京地区因干旱和城市建设用地等原因养殖水面资源日益匮乏,渔民收入日渐微薄,为进一步促进渔业发展,我区水产服务中心加快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拓展了...

    426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河蟹养殖常见病肛门红肿病防治技术
    河蟹养殖常见病肛门红肿病防治技术

    1.病因和症状:由饵料变质或投喂过量引起。病蟹肠道中无食并有白色炎症。2.防治方法:(1)用0.4克/立方米的强氯精消毒水体。(2)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磺胺类药物,用量为0.1%~0.2%。(3)更换不新鲜的饲料,并调整投喂量。...

    109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夏秋谨防网箱养殖鲢鱼病
    夏秋谨防网箱养殖鲢鱼病

    近年来,大水面网箱养殖鲢鱼病暴发频繁,其中寄生虫病和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生率最高,7-10月为流行高峰,危害严重。一、症状1.中华鳋病。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常在水面打转或狂游,尾鳍露出水面,故又称尾巴病。病鱼身体消瘦,生长受阻乃至死亡。4-10月为该病的流行季节,6-9月为流行高峰。2....

    204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黄颡鱼养殖发展迅速,产量已达50万吨,但产业存在这些问题
    黄颡鱼养殖发展迅速,产量已达50万吨,但产业存在这些问题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俗称黄腊丁,是一种底栖小型杂食性鱼类,为我国重要的名优养殖品种之一,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辽宁等流域一、黄颡鱼国内生产概况2018年全国黄颡鱼养殖总产量为48.00万吨,比上年增长15.03%,黄颡鱼养殖总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鱼类总产量的1.65%,比上年...

    2654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金鳟虹鳟苗种长途运输实例
    金鳟虹鳟苗种长途运输实例

    鳟鱼发眼卵和苗种运输是养鳟生产的重要环节。发眼卵多在冬季和早春运输,苗种多在晚春和夏季运输。苗种运输大多以鱼篓充氧进行短距离汽车运输,长途运输冷水性鱼苗种的实例很少。本文总结了金鳟和虹鳟苗种长途运输方法,以期与养鳟业界共同交流提高。一、包装材料和方法内包装材料是苗种运输专用塑料袋,规格54×104cm,外包装是泡沫塑料...

    1953 淡水养殖 虹鳟鱼 虹鳟鱼养殖 虹鳟鱼养殖技术 虹鳟鱼养殖方法
  • 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节
    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节

    一、创造适合培育河蟹的池塘条件。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灌排水方便。土质最好为粘土。池塘面积不宜太小,太小水质不宜控制,最好不能小于3亩。池中要设有滩面,供河蟹在上面栖息觅食,占池塘面积的三分之一。池中还要移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为河蟹藏身避敌、蜕壳提供安静的环境,还可作为河蟹的补充饲料,同时又可改善水质,防止...

    1777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夏秋交替季节成鱼池的管理
    夏秋交替季节成鱼池的管理

    夏秋交替季节水温开始下降,这时鱼类吃食又逐渐旺盛,也是鱼类生产生长的黄金时期,因此,这个时期成鱼池的管理也是高产的关键。一、加强投饵饲喂。此时投饲要以精料为主,重点放在底层吃食鱼的催膘育肥上。同时要注意精粗饲料搭配,保证鱼饲料营养充分全面。草鱼要适当投喂青草水草类,青鱼要投螺料等,鲢鳙鱼还要适当施肥,立秋后施肥要量少勤...

    219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西葫芦:底肥不同 冲肥各异
    西葫芦:底肥不同 冲肥各异

    西葫芦坐瓜后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果实的膨大需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争夺植株生长所需营养。为确保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进行,此时需进行冲肥。但冲肥不能盲目,首先要根据土壤肥力而定,简单理解应根据菜农底肥使用情况的不同而进行冲肥。注意应区分不同情况,做到以下几点:底肥以粪肥、有机肥为主,而化学肥料使用较少甚至不用者应...

    255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