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芬 (黑龙江省安达市畜牧兽医局 151400)
动物脊髓挫伤及震荡是由于脊柱骨折,或脊髓组织受到外伤所引起的脊髓损伤。在兽医临床上,以呈现损伤脊髓节段支配运动的相应部位及感觉障碍和排粪、排尿障碍为特征。一般把脊髓具有肉眼及病理组织变化地损伤称为脊髓挫伤,缺乏形态学改变地损伤称为脊髓震荡。本病多发于役用家畜和幼畜,临床上多见的是动物腰脊髓损伤,并发生后躯瘫痪。
1 病因分析
一般认为,机械力的作用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见下列情况。外部因素多为滑跌,跳跃闪伤,用绳索套马使力过猛,折伤颈部。家畜在山区及丘陵区放牧时由于突然滑跌,或鞭赶跨越沟渠时,跳跃闪伤。或因役用畜在超负荷时,由于急转弯使腰部扭伤,或因直接暴力作用,如配种时公牛个体过大或被笨重物体击伤,或被车撞,家畜之间相踢椎骨,引起脱臼、碎裂或骨折等。内在因素,家畜在患软骨病、骨质疏松症和氟骨病时易发生椎骨骨折,因而在正常情况也可导致脊髓损伤。
2 症状表现
本病的兽医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脊髓受损害的部位与严重程度。当动物发生脊髓全横径损伤时,其损伤节段后侧的中枢性瘫痪,双侧深、浅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机能异常。脊髓半横径损伤时,损伤部同侧深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对侧浅感觉障碍。脊髓灰质腹角损伤时,仅表现损伤部所支配区域的反射消失,运动麻痹和肌肉萎缩。当动物颈部脊髓节段受到损伤时,头、颈不能抬举而卧地,四肢麻痹而瘫痪,膈神经与呼吸中枢联系中断而致呼吸停止,患畜则立即死亡。如果部分损伤,动物前肢反射机能消失,全身肌肉抽搐或痉挛,粪尿失禁,或便秘和尿闭,有时可引起延脑麻痹而致咽下障碍,脉搏徐缓,呼吸困难以及体温升高。当动物胸部脊髓节段受到损伤时,则损伤部位的后方麻痹或感觉消失,腱反射亢进,有时后肢发生痉挛性收缩。当动物腰部脊髓节段受到损伤时,如果损伤发生在前部,则可引起臀部、后肢、尾的感觉和运动麻痹。如果损伤中部,则股神经运动核受到损害,因此膝与腱反射消失,后肢麻痹不能站立。如果损伤在后部,则坐骨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尾和后肢感觉及运动麻痹,刺激其括约肌时不见收缩,粪尿失禁。
由于机械作用力而损伤脊髓膜时,受损部位的后方发生一时性的肌肉痉挛。如果脊髓膜发生广泛性出血,其损害部位附近出现持续或阵发性肌肉收缩,感觉过敏。如果脊髓径受到损害,则躯干大部分和四肢的肌肉发生痉挛。椎骨骨折时,被动性运动增高,还可听到声音,直肠检查可触摸到骨折的部位。
3 诊断
根据病畜感觉机能和运动机能障碍以及排粪排尿异常,(www.nczfj.com)结合病史分析,可做出诊断,但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麻痹性肌红蛋白尿一般多发生于休闲的马在剧烈使役过程中突然发病。其主要特征是后躯运动障碍,尿中含有褐红色肌红蛋白。骨盆骨折的病畜,其皮肤感觉机能无变化,直肠与膀胱括约肌机能也无异常,通过直肠检查或X射线透视可诊断出受损害的部位。肌肉风湿的病畜,其皮肤感觉机能无变化,运动之后症状有所缓和。
4 病程及预后
一般病例,大型家畜通常在1~2天内死亡。小家畜病程可延续数天,常因继发褥疮、败血症、肺炎或膀胱炎而导致死亡。如果颈部脊髓受到损害,常突然停止呼吸而立即死亡。轻症病例经适宜治疗可痊愈。5 防治
预防原则主要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动物使役时严防暴力打击和跌、扑、闪伤,及时补充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以防骨软症等。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防止动物椎骨及其碎片脱位或移位,防止褥疮,消炎止痛,兴奋脊髓。病畜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镇静剂和止痛药,如水合氯醛、溴剂等。对脊柱损伤部位,初期可采用冷敷法,或用松节油、樟脑酒精等涂擦。麻痹部位可施行按摩,直流电或感应电针疗法、碘离子透入疗法,或皮下注射硝酸士的宁,牛、马15~30毫克,猪、羊2~4毫克,犬0.5~0.8毫克(一次剂量)。及时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防止感染。中兽医称脊髓挫伤为腰伤,瘀血阻络,治宜活血去瘀、强筋骨、补肝肾,可电针百会、肾俞、腰中、大胯、小胯、黄金等穴。临床实践表明,应用10%戊四氮,按0.3毫升/千克体重,配合安乃近、青霉素治疗脊髓挫伤,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