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栽培具有抵御不良天气、保护土壤、减轻水土流失和肥料损失、减少地表蒸发、增加降水截留量、稳定耕层土壤结构和省工节本等优点。油研7号免耕移栽技术主要是指前茬水稻收获后,土壤不经过耕翻整地,板田移栽油菜的栽培技术。
一、育苗期培管技术
1、适时早播。油研7号苗期生长迟缓,冬发不足,适当早播早栽,有利于充分利用秋末、冬初的较高温度发根长叶,争取大苗壮苗过冬。皖东地区育苗播种期宜在9月5-15日播种,移栽期在10月中下旬,做到边种麦边栽菜,种完麦栽完菜。
2、选好苗床。苗床要注意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的茬口田,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为1:5-6,每亩苗床播种量400-500克,种过非双低油菜的田,3年内不能作育苗地,防止自生油菜出苗混杂。
3、施足底肥。每亩育苗地施用进口三元复合肥15千克,加尿素5千克,加0.5千克硼肥耙入地中作育苗底肥。
4、加强苗期管理。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定苗,每平方米留苗108株左右。根据苗情适量追施人畜粪水,并注意防治病毒病、猝倒病、白锈病、蚜虫、跳甲、菜青虫等苗期病虫害。
二、移栽大田的培管技术
1、适时断水晾田,及早开沟降湿。在水稻收割前7-10天,开好围沟,排水晾田、硬板,达到收割时田面硬而不干,湿而不烂,为提高移栽质量打下基础。水稻收割要实行齐泥割稻,随后开畦沟,抽沟的泥土先均匀放在畦两边,待中耕施肥时将其打碎,均匀覆盖畦面。一般畦宽150厘米,畦沟宽、深各20-25厘米。移栽时,如天气晴好,可先栽菜后开沟;如遇阴雨天气,要先开畦沟排水,然后再移栽。
2、适当增加密度,改进栽植方式。在正常情况下,绿叶数6-7片、苗高20--30厘米、叶密集丛生不露节的壮苗,应及时移栽到大田。移栽时,大小苗分开移栽,不栽下脚苗。每亩要求移栽0.8-1万株,行距33-40厘米,株距17--23厘米,可横畦开条栽沟移栽;如果墒情不好,也可打穴移栽,将油菜苗放入沟内或穴内,再用拌好的农家肥盖根,用土将根压紧,浇好定根水。
3、科学运筹肥料。免耕田块有效养分集中在表层,前期供肥能力较强,后期容易脱肥早衰,加上油研7号抗肥、抗倒能力强,适宜高肥水栽培。因此,要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追肥比例。一般每亩施纯氮15-20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5:0.8。具体做法是,移栽期每亩用20千克尿素、5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氯化钾及0.5千克硼肥与土杂肥拌匀作基肥,移栽时压根施用;越冬期每亩用尿素10千克和氯化钾6千克对水浇施,或趁畦面湿润穴施作腊肥;初花期用0.2%的硼肥根外喷肥1-2次。
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免耕田块杂草较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除。一是合理轮作,实行油菜一水稻、绿肥一水稻轮作。二是以土盖草,将开沟泥土均匀覆盖畦面。三是及早中耕灭茬,加强人工除草。于成活后、越冬前和抽薹时进行3次中耕除草,培土壅根。四是进行化学除草。油菜成活后,于杂草三至五叶期,每亩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30毫升,对水40千克均匀喷雾,能有效防除多种一年生阔叶杂草。在冬季防治蚜虫,每亩用10%蚜虱净粉剂10克,对水40千克均匀喷雾;在春季防治菌核病,于初花期每亩用40%多菌灵悬浮剂100克,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
摘自《安徽农业》200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