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种选择。应选择中低温或广温型高产优质品种。
2、菌种及菌袋制作。用“倒推法”确定各级菌种及菌袋的制作时间。由于母种、原种、栽培种、菌袋的发菌时间分别需10天、40天、40天、40天,菌袋发菌完毕至出菇需10天,出菇至上市需20天,因此应在春节前约160天开始制作母种。
3、发菌期管理。按上述“倒推法”制作菌种和菌袋,仅能大致确定第1潮菇的出菇时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菌速度与实际需要时间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需利用气温(实际是料温)对发菌速度进行调节。方法是:发病速度太慢,可采用升温法加快发菌。即用电炉或煤炉加温,也可用堆积后覆膜升温。应注意:搬动发菌袋时轻拿轻放,防止菌袋变形、料与袋间产生缝隙而发生无效菇;控制料温在33℃以内;经常调整菌袋在堆中的位置,促使发菌一致。如发菌速度太快,则采用散堆、开窗通风散热等降温,减缓发菌速度。
4、催菇期管理。采菇前25天左右进行催菇。方法是:①打开菌袋两头的扎口,用8号铁丝打洞。②将菌袋浸入营养液。营养液配方可选:尿素1千克+蔗糖1千克+磷酸二氢钾0.50千克+喷施宝10毫升+水100千克。5---6小时后,取出码堆并收垅袋口。③关闭门窗保温保湿,地面用水浇湿,保持室内相对湿度90%左右。用电炉或煤炉加温使室内温度达15℃左右。如此以7--10天菌袋两头即大量现蕾。用煤炉加温时必须将烟气排至室外。
5、出菇期管理。现蕾后打开袋口,开启门窗并在门窗上挂湿草帘,可通入新鲜湿润空气,又可避免大风直吹。同时保持室内地面有少量积水,空间、墙壁每天喷雾2-3次,保持90%左右的相对湿度。
6、采收。菇体八成熟时即可采收。采完后停止喷水,清理料面,收拢袋口,保持室内黑暗以复壮菌丝。以后的催菇及管理同前,可连续出5---6潮菇,总生物效率150%以上,且产量集中在1-2潮。
摘自《农业科技与信息》200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