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袋装料。质量差,花菇少是代料栽培食用菌的一大弱点。为促进多出花菇、优质菇,宜将小袋装料改为大袋装料,加大培养基的量。袋子选用25厘米×5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筒袋。每袋装干料2000公斤左右。装好后立即进灶灭菌。由于袋较大,故灭菌时间需100℃保持14小时方可熄火,然后闷3小时即可出灶,待冷却后接种。
4、接种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枝条菌种斜插袋内,以利发菌。每袋正反面接入7根菌种,然后送入洁净干燥的培养室内发菌,视室温高低确定堆置层数,通常为2-4层。接种后15-20天,拔出枝条,以利透气,促进菌丝生长。总发菌期为50-70天。
5、整田搭棚。在水稻收割后,立即排干田内积水,并开成长不限、宽1.2米的厢。用竹片和木棍搭成两侧高1米、中间高1.4米的小拱棚,以地面为第一层,间距0.6米搭第二层,上覆农膜并加盖遮阳网或草帘遮荫。
6、出菇管理。将常规脱袋转色出菇改为不脱袋直接上架出菇。这样可以减少培养基的水分蒸发,有利保温保湿。具体做法是:将菌丝已达生理成熟的菌袋移入田间,用手拍菌袋给予振动,接着用竹签或铁丝刺透袋膜,将紧贴菌料的袋膜挑离,使整个菌柱表面接触空气,不需脱袋。然后按常规方法上架放好,增加棚内湿度至75%左右。5天后加强通风,增加光照,拉大干湿差。这样,菌柱边转色边分化原基。当袋内原基长至1厘米大小时,用刀片划开袋膜1周,使子实体从划口处长出,其余管理同常规。
正常情况下,从11月下旬开始出菇,至第二年4月末出菇期结束。每667平方米(1亩)可产5000-6000公斤,花菇约占25%-40%。此时,又正逢水稻栽培期。
摘自《农村百事通》200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