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鸡业盈利水平的降低,广大生产者千方百计寻找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鸡效益的措施,在品种引进、饲料营养、疾病防治等技术措施逐步完善之后,降低鸡蛋破损率就是规模化的养鸡场减亏增效的重要措施。鸡蛋破损除了设备设置和人为因素外,造成鸡蛋破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蛋壳质量低劣,由于蛋壳质量问题造成的破损蛋给养鸡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调查研究表明: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情况下,质量低劣的蛋占鸡群总蛋7%-17%,蛋壳破损率一般占总蛋量的3%-5%,按每个蛋0.3元计算,每只鸡每年破损蛋的损失约4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因蛋壳质量低劣而降价的蛋和无壳蛋的损失,因此,提高蛋壳质量的研究是近几年国内外学者感兴趣的问题。
一、蛋壳质量的测定及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
1、蛋壳主要是由矿物质构成的(矿物质占98%),矿物质中主要有碳酸钙,这些碳酸钙沉积在由蛋白质和粘多糖结合成的有机基质上,这一有机基质被称为蛋壳膜,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这些纤维的核心是蛋白质,外周包以糖蛋白,这些蛋白质类似于角蛋白,因为其中含有含硫氨基酸(70%-75%)以及一定量胶原(10%)。
2、蛋壳质量是指蛋壳的形状、结构、质地、重量、密度、厚度的各项指标符合生产不同用途鸡蛋的要求。蛋壳质量测定有多种方法,传统方法是直接测定蛋壳强度,包括撞击的强度、穿刺强度、加压破裂强度、部分加压(蛋壳变形)及耐重物坠落撞击的强度。间接测定包括测定蛋壳密度、重量、厚度、比重及蛋壳占全蛋的百分比等。现在已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蛋壳结构、蛋壳分析仪测定蛋壳强度的科技手段。
3、蛋壳质量的问题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日龄、体重、品种、疾病、蛋的大小、环境条件、营养平衡、饲料形态、饲喂方式、性成熟时间、抗营养因子、热应激反应、产量设备和鸡群的饲养管理等因素都影响蛋壳质量,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提高蛋壳质量,增加养鸡效益。二、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蛋壳质量的影响
1、钙对蛋壳质量的影响。不同的钙源、钙质料的饲喂时间、钙的每日摄取量和潴留率、钙与其它矿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与蛋壳质量有重大关系,一般产蛋鸡每天应摄取3.75克钙,对老鸡和产蛋高峰的鸡应考虑每天增加1克钙,但是钙质过高会使蛋壳变薄,出现砂壳蛋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鸡体内的碳酸酐酶(一种锌依赖酶)减少而导致的。另外钙过多,尤其是钙质饲料粒子过细会使消化道中、血浆中和肾脏中铜、锌、锰相互作用,会对铜、锌、锰的利用产生干扰,增加铜、锌、锰从机体内的排出量。2、磷对蛋壳质量的影响。因磷(非植酸磷)过量而破坏了矿物质的平衡,会导致钙和其它微量元素被排出体外,也会降低蛋壳质量。特别是添加酶制剂,比如植酸酶、蛋白分解淀粉酶和纤维分解活化酶等,可使这些饲料释放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并从植酸磷中释放更多的磷,而游离植酸根会与少量的矿物质和钙质结合,使这些矿物质不能被鸡所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添加有机态矿物质。应用蛋壳强化剂辅助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蛋壳强化剂是由牡蛎壳粉添加特定氨基酸配制,即每100个单位重量牡蛎壳添加0.5-10个单位重量的蛋氨酸、0.5-5单位重量的赖氨酸、1-2个单位重量的磷酸镁,另处还可以添加维生素D和维生素A,促进鸡对钙的吸收及缓解应激反应。
3、微量元素对蛋壳的影响。锌、锰、镁在碳酸根形成酶和蛋白--粘多糖合成酶系统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在蛋壳形成当中的作用不能忽视。日粮中添加生物活性高的锌和锰时,蛋壳强度、比重以及蛋壳厚度等都得到改善。日粮中镁供给不足也是蛋壳质量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镁能激活子宫部ATP酶,而ATP酶在血钙转入子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蛋壳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应激和疾病对蛋壳质量的影响
1、无论什么样的应激,都会对蛋壳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应激可由高温、转舍、换羽、运输、疾病、换境(包括惊吓、噪音、密度)啄羽等造成。应激可使鸡体内的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和可地松的激素水平增高,增加了矿物质由肾脏排除量,而且在应激消除后8-10天里仍然可见到应激造成的危害后果。特别是热应激对蛋壳影响更大,一是热应激使血液流向表层组织,减少向深层组织器官(包括输卵管)的流入量,造成血钙供应不足,降低蛋壳质量;二是热应激会导致气喘和呼吸性碱中毒,使血浆CO2浓度下降使碳酸氢盐缺乏,导致从肾脏和子宫中争夺碳酸氢盐,使蛋壳变薄;三是热应激降低维生素D转化成激活形式的能力,降低鸡对钙磷的吸收利用,影响蛋壳形成。
2、一些疾病,如禽脑脊髓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以及败血性支原体感染等,都会降低蛋壳质量,传染性支气管炎会使蛋白变稀薄,以至蛋壳不能形成,还会造成褐壳蛋中色素的更新换代。一些疾病可影响电解质平衡和微量元素的损失,包括形成蛋壳所必需的铜、锌、锰的损失。一些霉菌毒素,如镰孢霉毒素,会阻断维生素D的代谢,影响鸡体对钙的吸收,也影响钙在蛋壳中的沉积。
四、日粮形态,环境与饮水对蛋壳质量的影响
1、日粮的形态以及饲喂方式也影响蛋壳质量,通常颗粒料的粒子大小粉料更为均匀,也比粉料粒子小,而且还使鸡在每天产蛋形成时间有选择的潴留对蛋壳形成最为重要的养分。另外在颗粒料中各种矿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强烈,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常规的早晨饲喂蛋鸡会使营养物质特别是钙难以被有效地充分利用,据测定,大部分的钙(60%)是在饲喂后30分钟内被十二指肠吸收,而蛋壳形成的关键时间在排卵后的10-20小时之间,因而在夜间忽略采饲,则在蛋壳形成的关键时期,血钙可能会被消耗殆尽,尽管砂囊中存有一些钙质,但当消化系统缺乏其它营养物质,如维生素D、氨基酸和磷时,钙的肠道吸收效果不好,仅靠骨钙是无法维持蛋壳的正常钙化。
2、环境因素不但影响鸡的生长发育,也影响产蛋和蛋壳质量,高温,尤其是在通风不良或高湿的环境中,对蛋壳质量影响最大;光照不足、饲养密度过大、饲料变换过频都影响蛋壳质量。
3、饮水中含有过量铁、钠、氯等离子会导致蛋壳质量低劣,可以改变其它一些矿物质生物利用率。含盐份的饮水可降低碳酸酐酶的活性,影响形成蛋壳所需碳酸盐的供应。在饮水中要注意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这样才能保证蛋壳质量的提高。
摘自《中国禽业导刊》200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