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
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是三个品种(二洋一土)猪杂交产生的一种商品肉猪。我省从80年代开始进行对该猪的研究,但近几年才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多年来,我省推广过许多猪种,按其胴体瘦肉率高低可分为四类:
一、地方猪种,俗称"土种"。我省的地方猪种有太湖猪(包括梅山、二花脸、沙乌头等)、淮猪、姜曲海猪、东串猪等,这些猪种的优点是肉质非常好,母猪产仔特别多,其中太湖猪的高产仔性能世界闻名。但地方猪种瘦肉率低(37%~45%)、生长速度慢、饲料消耗多,因此,近20年来已很少把这种猪作肉猪养(仅作种猪)。
二、"一洋一土"的二元杂种。它是用我国地方种母猪与国外种公猪(俗称"洋种")配种生下的猪,含有50%的"洋血"。其瘦肉率为46%~53%。这种猪比地方猪种生长速度快,脂肪少,饲养效益高。但其肥肉仍然较多,不适应现在的市场需要。
三、"二洋一土"的三元杂种。它含有75%的"洋血"。瘦肉率达54%~58%。在现阶段农村分散养猪情况下,这种猪无论公母都去势养成商品肉猪,即目前我省大力推广的"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它与二元杂交商品猪相比,节省饲料10%,生长速度提高11%,每头猪多产瘦肉6.3公斤左右。同时,这种猪肉质也比较好,其全价饲料的供应体系也比较健全。
四、"洋"三元杂种。它是100%的国外种。用其作商品肉猪比"二洋一土"三元杂交猪生长更快,更节省饲料,瘦肉率更高(达59%~64%),效益也更好,但是饲养这种猪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对饲料质量要求也相当严格,不适合农村散养,只适宜规模较大且有一定技术力量的猪场饲养。
根据上述几类猪种的特性,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省农民散养猪以选择"二洋一土"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