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缢蛏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报告

时间 : 2023-01-04 21:32:51 投稿人 : 和安 点击 : 加入收藏

缢蛏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报告

徐敏娴1,丁理法1,徐正华2,徐礼明2

(1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温岭龙王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温岭317500)

缢蛏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缢蛏属,适宜生长在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在我国沿海广为分布,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生长快、产量高,是浙江、福建等地主要贝类养殖品种之一。然而,缢蛏天然苗种资源有限,且规格不整齐,养殖成活率低,严重制约我国缢蛏养殖业的发展。为满足广大养殖业者对优质苗种的需求,在工厂化育苗试验的基础上。浙江省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温岭市龙王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试验与实践,摸索出了一套缢蛏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现将其关键技术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育苗设施

育苗设施主要有育苗池、饵料培育池、高位水塔、砂滤池、蓄水池、供水管道、罗茨鼓风机、供气管道、聚乙烯桶、气管、散气石等。

1.2亲贝来源

浙南缢蛏性成熟前,亲贝选自广东、福建海区。亲贝为1龄蛏,平均壳宽4~6cm,洗净后,用泡沫箱加冰降温运输。9月中下旬,浙南缢蛏性成熟后,则选用本地种蛏。

1.3催产与孵化

1.3.1准备工作

催产前,需将育苗池刷洗干净后,分别用15mg/L漂白粉和20mg/L高锰酸钾彻底消毒,然后用清洁海水反复冲洗、浸泡直至药效消失。每40~50kg亲贝需准备2个30m2的苗池,注水1.0m左右,将盐度调节至9~12。

福建种蛏,由于干露运输时间长,在剔除受损个体后,无需阴干,可直接催产;本地种蛏采捕后,需阴干10~20h,方可催产。由于缢蛏室内暂养困难,一般当天从海区采取亲贝当天就催产。

1.3.2产卵孵化

傍晚,将待产亲贝移入并悬挂于育苗池内,强充气,使池水呈沸腾状。19:00—20:00缢蛏开始集中排放精卵后,将毗邻备用池水泵至产卵池,稀释胚胎密度,通过流水进一步刺激亲贝产卵,当池水升至1.3m左右,胚胎密度达10~15个/mL后,停止泵水,将亲贝移至备用池继续产卵,根据池中胚胎密度情况,及时移走亲贝,胚胎则留于原池孵化。并向池内投放土霉素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1mg/L和5mg/L。

1.4幼虫培育

受精卵经12~20h发育成D形幼虫后,用300目筛网排水密集,倒池培育。

1.4.1幼虫密度

D形幼虫期,幼虫密度控制在10个/mL为宜;壳顶幼虫前期,以7~8个/mL为宜;壳顶后期,以5~7个/mL为宜;匍匐幼虫,以(200~300)×104个/m2为宜。

1.4.2倒池与盐度控制

浮游幼虫期间每1~2d倒池1次;匍匐幼虫前期,每4~5d倒池1次;匍匐幼虫后期,为减少机械损伤,在底质和水质均良好的情况下,基本不倒池。倒池时,用200目筛网收集幼体,转移至调节好水质的苗池中继续培养。

倒池前需将空池洗净消毒后,加入清洁海水和适量藻液,用淡水调节好海水密度。每倒池1次,盐度需上调1左右,保证出苗前接近自然海区盐度。

1.4.3饵料投喂

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投喂量应根据幼虫肠道饱满程度做适当调整。浮游幼虫前期投喂金藻,苗池中藻液浓度为(5~8)×104个/mL;中后期投喂金藻类和角毛藻,苗池中藻液浓度为(10~15)×104个/mL;匍匐幼虫中后期,可直接投喂土池中的天然藻类,以减轻藻类培育的负担,可同步进行多批次苗种生产。

投喂金藻时,要严格控制投喂量,若池中金藻浓度过高则会造成幼体死亡,甚至会导致育苗失败。

1.4.4附着基投放

幼虫发育至壳顶后期,出现足丝后,需及时投放附着基。附着基为经灭菌处理的海涂干泥,投放时,用200目筛绢网布过滤杂质洗入池中,用量为150~200g/m2。匍匐幼虫期间,每次倒池后均需投放附着基。附着基制作如下:取无污染海域滩涂表层新鲜泥巴,在阳光下曝晒杀菌并氧化泥巴中的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1.4.5病害防治

为防止病害发生和改良水质,每次倒池后需投放土霉素和EDTA,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1mg/L和5mg/L。

1.4.6水质条件

水温18~30℃,盐度9~19,pH值8.2~8.5,光照度2000lx左右。

1.5出苗与运输

当蛏苗规格达(1000~1200)万只/kg时便可进行室外中间培育。出苗时在育苗池出水口用筛绢网袋收集蛏苗,然后,将装有蛏苗的筛绢网袋,置于泡沫箱中。事先在泡沫箱中铺设一些植物的枝叶,起到减震的作用。

2结果

2011年8月24日—11月23日,共催产915kg种蛏,分7次进行,共获受精卵108亿粒,孵化率62.2%~70.7%,浮游时间3~10d,附着率52.2%~77.1%,幼虫成活率为30.8%~60.2%,幼虫增重率99.85%~99.96%,共培育稚贝40亿粒,培育周期19~36d,销售额144万元。

3讨论

3.1缢蛏亲体选择

亲体应选择壳体完整无损伤、规格相近、发育成熟的个体,其特点如下:肉眼观察软体部丰满,内脏团表面被性腺覆盖,性腺组织延伸至基部,轻轻挤压即有卵子和精子流出。切片观察,仅少量结缔组织存在,滤泡壁上仅有少量带卵柄的未成熟卵子,滤泡腔内充满大量成熟卵子,卵子互相挤压成多边形。雄性滤泡壁上精原细胞形成减少,滤泡腔内充满了成熟的精子,精子呈辐射状排列。

3.2盐度

盐度是蛏苗变态、发育、生长的关键制约因子。第5批和第6批苗种生产期间因淡水不足,无法降低盐度导致部分大规格苗种死亡,成活率明显低于其它批次,匍匐幼虫期间平均盐度比其他批次高4,幼虫成活率比其他批次低24%。

缢蛏喜在有淡水流入的内湾或河口附近繁殖,此环境中盐度变化明显,说明它是一种广盐而又略偏低盐的种类。研究表明缢蛏幼虫适宜生长盐度为4.50~28.3,最适盐度为12.4~16.3,而且对1.80以下的低盐仍有较强耐受性。

3.3温度

生产实践表明,在20~30℃时,浮游幼虫发育与温度成正相关,30℃浮游时间为3~5d,25℃时为5~7d,23℃时为7~10d,这与林笔水等的研究基本一致。即缢蛏幼体在2~5℃中几乎不生长,仅能维持原来的状态。在10℃和15℃中生长缓慢,在25℃和30℃中生长迅速。

在20~30℃时,匍匐幼虫发育和温度基本成负相关。25~30℃需15d发育至双水管幼虫,23~25

℃需13d,19~23℃时需10d。笔者认为这与饵料的适宜生长温度有关。浮游幼虫期间饵料主要为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匍匐幼虫阶段则以硅藻和金藻为主,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

3.4培育密度

幼虫的培育密度适宜与否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和成活至关重要,密度过大不利于幼虫的生长和成活,密度过小达不到预期产量,金启增等通过直线回归方程:Y=124.5-4.25X(X表示幼虫密度,Y表示幼虫的生长)说明了幼虫密度与生长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生产实践证明,浮游幼虫密度控制在5~15个/mL,匍匐幼虫培育密度13~17g/m2能获得较好的生产效益。

3.5饵料

缢蛏对于饵料有无选择性目前尚无定论。生产实践证明,缢蛏幼虫培育期间投喂金藻和角毛藻可获较高成活率,若投喂扁藻则会降低幼虫成活率,与刘广丰等[9]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刘广丰等实验室研究表明,不同微藻对缢蛏稚贝存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绿色巴夫藻>绿色巴夫藻+小新月菱形藻+湛江等鞭金藻>小新月菱形藻>亚心形扁藻>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微绿球藻+小球藻+亚心形扁藻>微绿球藻。

此外,饵料的数量和质量对贝类的生长成活至关重要,饵料供应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其成活率。特别是金藻,若投喂过量则会造成蛏苗大批死亡,导致育苗失败,其缘由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有学者认为贝类可通过滤水率和假粪调节其生理活动,滤水率和摄食率随藻类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达一定值后,滤水率开始下降,减少滤食的饵料。此外,当饵料浓度过高时贝类会产生假粪进行生理调节,但假粪对其自身生长不利。

3.6附着基

附着基投放是缢蛏育苗的关键环节,投放宜早不宜晚,通常在浮游幼虫出现足丝后,便可投放附着基。生产实践表明,投放一定量的附着基有利于加快蛏苗附底。

附着基不宜采用新鲜海泥,随着海洋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滩涂底泥中的病原微生物也日益增多,因此,应采用经高温暴晒的干泥。

4结论

规模化育苗中后期直接采用土池中天然藻类为饵料,减轻了藻类培育负担,可同步进行多批次苗种生产,大幅度增加了产量。2011年8—11月龙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催产915kg种蛏,培育了40亿粒优质蛏苗,销售额144万元,利润约105万元。

由于人工培育蛏苗规格整齐,成活率比天然蛏苗高20%~30%,深受缢蛏养殖业者的喜爱。此外,人工苗种供应时间比天然苗种早1~3个月,意味着缢蛏养成上市时间也可相应提前。再者,初秋雨季期间是缢蛏生长最快的阶段,在提前上市的同时,就养成规格而言,人工苗种也比天然苗更具优势。可见,缢蛏规模化苗种培育,具有一定的产业化前景。

相关文章

  • 科学管理温室大棚养殖甲鱼效益高
    科学管理温室大棚养殖甲鱼效益高

    利用温室大棚养鳖,可以打破鳖冬眠的习性,人为地给鳖创造一个最佳的生活和生长环境,使鳖始终处于快速生长状态,提早上市。由于这种模式最适合中华鳖的养殖,所以在鳖种的选择上,一般选用中华鳖。温室养殖鳖,因通风条件差,换水量小,饲养池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使池水易富营养化而老化,从而影响鳖的正常生长。因此,加强冬季温室养殖鳖池水...

    1254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高温季节池塘养殖大闸蟹抓好五个关键措施
    高温季节池塘养殖大闸蟹抓好五个关键措施

    高温季节是河蟹生长的关键期,也是河蟹病害高发期,此时天气炎热,水温较高,加强池塘养殖管理至关重要,池塘养蟹应抓好“五关”:1、抓水草管理关对池中水草加强管理,适时割草,保持合理的密度和分布,保证适当的覆盖率,水流畅通。发现水草腐烂或漂浮,应及时捞除,水草有污泥的,采取换水去污,保持水质清新,营造良好的池塘环境,水草过少...

    1597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广西浦北黄颡鱼养殖能手黄业成饵料系数1.29的成功秘诀
    广西浦北黄颡鱼养殖能手黄业成饵料系数1.29的成功秘诀

    撰稿|广西粤海曾宪才审核|集团工程中心蒋焕超在罗非、草鱼等大部鱼类价格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广西黄颡鱼价格依然坚挺,引起了不少养殖户的关注。而养殖黄颡鱼也如同养殖其他的鱼一样,要想成本低效益高,自然离不了产量作为前提,说到这,那就不得不提广西浦北县小江水库高产的黄颡鱼网箱养殖和当地“有气质”的黄颡鱼养殖能手黄业成。一、人物...

    1502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鲟鱼细菌性肠炎病诊治实例分析
    鲟鱼细菌性肠炎病诊治实例分析

    作者:仪征市水产指导站张仕林7月12日,仪征市东来合作社室内养殖的鲟鱼部分池子发生病害,经科技入户专家指导员上门诊断治疗,完全控制了病情,现将主要方法介绍如下:1、印象:病鱼体长25-30CM,鱼体消瘦,无食欲,行动迟缓,腹部膨大、肛门红肿突出、口腔有出血、粪便附脓状粘液或带有血丝,有死亡。剖开鱼腹可见腹水、肠壁充血、...

    2251 鲟鱼 淡水养殖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 鲟鱼养殖技术
  • 高温季节鲫鱼户如何治疗大红腮病
    高温季节鲫鱼户如何治疗大红腮病

    作者:姜堰区渔业科技入户 郭凤鸣一、发病症状。病鱼停留在距离水面5-10厘米深处,不游动,用物体敲打水面,鱼会下沉,但过一会又回到原来水面不游动。病鱼鱼体黑瘦,鳍条尖发白,鳞片松动,鳃部黏液增多,水肿、出血,呈鲜红色。解剖病鱼发现腹腔内有淡黄色液体,肠道无食且红肿,最明显的症状是肝脏出血,严重的伴有肾脏等内脏器官出血;...

    2907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 池塘鱼病传播途径及其预防
    池塘鱼病传播途径及其预防

    1、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1.1鱼体本身带有的病原体池塘所放养的鱼种,有些个体本身常带有大量的致病菌或寄生虫(简称病原体)。因鱼种个体较小,这些病原体常寄生在鱼的体表,鳍条或鳍基部、鳃瓣及鳃丝上,有些寄生于肠道内或腹腔中。一般情况下,肉眼难以观察到,这就给我们诊断鱼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鱼类体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病原体就...

    97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控温养鳖温室的热源与供暖方式
    控温养鳖温室的热源与供暖方式

    (一)热源进行控温养鳖的热源,主要有地热水加温,锅炉加温或工厂水加温等方式。目前,国内进行控温养鳖的单位绝大部分都是采用锅炉加温作为热源。尤其是北方产煤区或产煤区附近更是十分有利可图。当然,能够利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温泉水或工厂余热水作为控温养鳖的热源更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温室供暖方式控温养鳖的供暖系...

    1801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河蟹黑腮病的防治技术
    河蟹黑腮病的防治技术

    病因。池塘有机质含量高,有害生物大量繁殖(有害细菌量超过107)。症状。病蟹鳃丝发黑、发暗,鳃丝上长满藻类或原生动物,病蟹爬上岸及水草上,使整个身体暴露在空气中呼吸氧气,时间一长,体内失水而死亡。预防:在饲料中按饲料量的0.5%添加鳃病灵,每半月使用2-3次;每半月使用2次百奥"螃蟹速康B1型",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

    279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黄鳝的常见养殖模式
    黄鳝的常见养殖模式

    1.稻田养殖 稻田不干涸、不泛滥的田块均可利用,面积以不超过666.7平方米(1亩)为宜,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即可。四周田埂最好用砖或条石砌成,高40厘米,宽30厘米,墙顶出檐5厘米,以防黄鳝用尾巴钩墙或钻洞逃跑,还可以用70厘米×40厘米的水泥板护田埂与地面成90度角,下端埋入田底10厘米左右,上面加砖、石、土等作埂...

    705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肥水使用藻源素 花鲢白鲢增产真迅速
    肥水使用藻源素 花鲢白鲢增产真迅速

    草鱼行情低迷,海大第一时间提出,混养池塘盈利需要重点关注配养鱼(花白鲢、鲫鱼、鮰鱼、鲤鱼、黄颡鱼)的产量,而花白鲢是池塘的重要盈利点,投入成本低,回报率高,且行情看好,因此年初海大重磅推出花白鲢增产利器“藻源素”,经实践验证,前期肥水效果得到养户的一致认可,10月份以来,藻源素用户陆续干塘,实际干塘数据证实藻源素在白鲢...

    315 淡水养殖 花鲢白鲢 花鲢白鲢养殖 花鲢白鲢养殖技术 花鲢白鲢养殖方法
  • 河蟹入秋防死亡
    河蟹入秋防死亡

    每到秋天,养殖河蟹进入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同时也进入极易死亡的阶段。若不注意加强管理,有可能因河蟹成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怎样预防河蟹秋季死亡呢?这要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一)每年9月~11月,都有一批生长两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变为“绿蟹”,因性腺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已经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这种蟹必然要逃逸去寻找...

    40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鳗鱼饲料的使用:鳗料的搅拌方法和技巧介绍
    鳗鱼饲料的使用:鳗料的搅拌方法和技巧介绍

    一是机械搅拌,二是用手工搅拌,搅料的原理是一样的。使用饲料搅拌机,先按饲料包装袋上面的说明,在搅拌机内先把水量一次放足,再加上油、药物先开机搅匀,然后再加入饲料搅拌,使水和饲料混合均匀,粘结成团,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3分钟。用手工搅拌的,在饲料盆内加定量的水,混和好油脂和药物再放适量的饲料,然后用手不断地搓转,搓转时...

    2654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河蟹中期健康养殖管理措施
    河蟹中期健康养殖管理措施

    河蟹的生长旺季是7-9月,既是全年气温较高的季节,也是病害高发季节,加强河蟹中期健康养殖管理至关重要,针对河蟹养殖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以下三个重要方面的管理措施,供河蟹养殖户参考。一、强化水质调控,创造最佳养殖环境所谓“清水大闸蟹”,顾名思义只有清水才能养大蟹、养好蟹,所以加强水质调控是河蟹养殖的关键。蟹塘的水质要保持...

    2665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甲鱼养殖常见病腐皮病的防治技术
    甲鱼养殖常见病腐皮病的防治技术

    腐皮病又称烂皮病、皮肤溃烂病,是危害甲鱼生长发育的重要病害,发病季节多在4~10月,5~9月为发病盛期,发病率高达20~30%,常可引起甲鱼大量死亡。体表糜烂和溃烂是该病的主要症状,病灶部位可发生在四肢、颈部、背甲、裙边以及尾部。发病过程:首先体表某处皮肤发炎、肿胀,发炎处皮肤组织逐渐坏死,变成白色或黄色,接着患部崩溃...

    2997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阶段病害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阶段病害防治技术

    通过几年饲养斑点叉尾鮰苗种,发现在苗种培育阶段几种常见疾病,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小瓜虫寄生鱼体上形成白色的囊泡,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用肉眼可见体表与腮上有许多小白点,引起鱼体组织增生和发炎,用显微镜可观察到虫体。饲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以杀灭小瓜虫胞囊。发病后可采用每亩用辣椒粉2...

    2667 淡水养殖 鮰鱼 鮰鱼养殖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