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科学管理温室大棚养殖甲鱼效益高

时间 : 2023-07-03 04:05:47 投稿人 : Deangelo 点击 : 加入收藏

利用温室大棚养鳖,可以打破鳖冬眠的习性,人为地给鳖创造一个最佳的生活和生长环境,使鳖始终处于快速生长状态,提早上市。由于这种模式最适合中华鳖的养殖,所以在鳖种的选择上,一般选用中华鳖。

科学管理温室大棚养殖甲鱼效益高 | 淡水养殖

温室养殖鳖,因通风条件差,换水量小,饲养池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使池水易富营养化而老化,从而影响鳖的正常生长。因此,加强冬季温室养殖鳖池水的质量管理,对减少鳖疾病、提高其成活率非常重要。现根据安徽省蚌埠市水产高科公司多年来的养殖经验,以及化验中心的检测指标将温室养殖鳖的水质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坚持科学投饵,减少水质污染

建筑池塘时,在养殖鳖池塘北侧修建一略高于水面的饵料台,在饵料台和池水之间修一直径10厘米~20厘米半径形水沟,减少因鳖争食和跑动把饵料拖到水中造成饵料污染,同时有利于清除残饵,并可把刷洗饵料台的污水顺着水沟排到池外,减少水质污染。幼稚鳖入池后,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驯化,让其到食台摄食。饲料投喂要坚持“四定”,定时:上午9时、下午4时各投喂1次,使鳖养成按时进食的习惯;定量:根据每天的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一般日投量按鳖体重的3%~5%投喂,掌握在1小时内吃完最好;定位:将配合饲料作成细长条状,贴在食台上;定质: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并辅以鲜活饵料,防止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加强日常管理

根据天气情况,每天中午开启通风孔,以利于通风换气,使有害气体逸出,为室内增加新鲜空气。每天清洗食台,防止鳖误食变质残渣。池内可加增氧设置,增氧并加速池内水流动,改善水质。定期泼洒二氧化氯等氯制剂,杀灭病原体,同时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待药力消失后,可施用一些活性酵素或光合细菌,增加池内的生物净化功能。根据池水的老化程度,定期换一部分新水。为节约能源,可在大棚内置火炉,这样能提高室温,减少池水蒸发,使棚内光照加强,有利于池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也可在火炉火墙上置一大桶,将水预热至池水温度相同时,抽出部分池底水,加入新水,有效防止水质老化。

移植水生植物,肥水培育一举多得

在养鳖池中移植一些水葫芦、浮萍等绿色植物,既可吸收有害物质,减轻水质恶化程度,控制池水肥度,又可以为鳖提供良好的遮蔽生态环境,对净化水质有明显的作用。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既净化了水质,又净化了棚内的空气,同时也可以肥水培育浮游生物,合理搭配底栖动物。在幼鳖入池前,经过消毒处理后的池水,按1立方米水均匀泼洒复合肥(如磷酸二胺等)3克~5克。同时引进藻种(含绿藻较多的池水)5升~8升。经过1周后,水逐渐变绿,再引进一些水蚤转自,放入池中。稚鳖入池后,若养殖池较大,可放入一部分鲢、鳙鱼(比例为3∶1),这样浮游植物、细菌、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养分,净化水质,鲢鱼以浮游生物和细菌为食,浮游植物和细菌为鳖提供天然饵料。如此循环反复,使水质得到净化。

定期检测水质

综合化验检测中心跟踪检测水质标准,确定水质好坏。肉眼观察,养殖鳖良好而正常的水色为油绿或深褐色,如果水质变暗,变黑、灰白色,表面形成一层厚的浮膜,表明水质已经恶化。池水的透明度为25厘米~30厘米,透明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鳖的生长。鳖生长适宜温度为25℃~35℃,而最适合水温为28℃~30℃。定期对水质进行综合检测,常规检测项目有:pH值、溶解氧、氨氮、H2S等指标。通过水温、光照、营养盐类综合调控,保持水质。

1.pH值。低pH值,鳖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大,活动降低而死亡;高pH值,鳖表现为鳃黏液分泌物增加,氨氮毒性增强。但水质弱碱性会抑制霉菌的生长,防止白斑病的发生。最适宜的pH值为7.5~8.5。调节方法是补充或注换新水尤其是池底换水;加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用明矾(硫酸铝)或石膏(硫酸钙)或熟石灰、小苏打调节pH值。

2.溶解氧管理措施。鳖是两栖动物,既可以用鳃呼吸,又可以用肺呼吸。鳖用肺呼吸时,必须浮在水面上,会消耗更多的体能,长期如此,鳖就会偏瘦。溶解氧太低表现为水质恶化快,鳖排泄的粪便、食物的残渣等有机物沉淀在池底,这些有机物质被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分解成有毒的气体,如CH4、H2S、NH3等。水体颜色剧变,鳖摄食减少,生长不良,不活跃,要保持水中溶解氧(DO)大于3毫克/升,调节的措施是定期开启增氧泵,检查气泡石是否完好,适当换水,确保有新鲜氧气供应。

3.氨氮的调节。氨氮的浓度过高,直接影响鳖的生长,甚至会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由于鳖在温室内养殖,室内环境相对比室外差,温室池内氨氮的浓度往往比较高。通过几年的测定发现,当氨氮的浓度小于10毫克/升时,幼鳖是安全的;氨氮的浓度过高时,一定要大量换新水,同时对水体进行消毒,以免鳖不适应新环境而生病。

4.H2S。pH值低于6时,水中90%的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存在,增大了硫化物的毒性。亚硝酸盐应在0.025毫克/千克以下。解决的方法是多换水,泼洒EM菌或其他水质降解剂,增加药物消毒。

注意事项

1.换水不可过于频繁,换水过多会引起水质过清和对鳖的惊扰。

2.在培植绿色植物时应注意,一是池中水生植物不宜过多,否则影响光照和鳖的正常活动,夜间消耗氧气;二是要不断淘汰老种,培植幼苗,防止植物死亡后败坏水质,水生植物面积占池水面积不应超过1/4。

3.施用生石灰调节pH值时,应该控制在0.5以内,在能忍耐的范围内,pH值相差不允许大于1。

4.鳖的水温不能急剧下降,在适宜的温度下,稚鳖的温差不超过3℃,幼、成鳖不超过5℃。

相关文章

  • 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河蟹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导致河蟹发病的环境因素有水质因素(水温、pH、溶氧、盐度、透明度等)、池塘的空间和底质因素以及机械损伤等。水温:河蟹属变温动物,其生长适宜水温通常为18~28℃,超过这个范围或短时间水温发生剧变,往往会影响到其生长,从而导致抗病力降低,甚至会造成大量死亡。溶氧:河蟹耐低氧能力较差,一般要求溶氧在...

    1316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河蟹的十二种捕捞方法介绍
    河蟹的十二种捕捞方法介绍

    一、河蟹起捕“秋同起,蟹脚痒”,这时河蟹将开始从淡水爬向海区,作一年一度的生殖洄游,此时为天然捕捞河蟹的最佳时期,南、北方捕捞时间因天气关系,大致相差一个月左右,北方地区为9~10月份,南方地区10~11月份。人工养殖河蟹的捕捞时间,视养殖管理状况而定。用蟹苗直接养殖成蟹,要经过两个秋龄,即从头一年的4~5月份放养,到...

    1824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高温给鱼池注水要“四改”
    高温给鱼池注水要“四改”

    改白天注水为夜晚注水。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夜晚给鱼池注水,尤其是凌晨3时—4时或1时—2时注水,可提高池水的溶氧量,改良水质,避免鱼缺氧浮头,对防止泛池和病害发生有明显效果。改吸深层水为吸浅层水。用抽水机给鱼池加注新水时,通常是将抽水管插入水下1米或更深处,所吸注的是深层水。这种水有机质含量高,溶氧含量低,水温也偏低,...

    107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春季亲鱼培育的水质调节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春季亲鱼培育的水质调节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1、保持足够的水体空间亲鱼的较大个体和生理条件决定,需要宽敞的水体空间,才能满足其生长与性腺发育的需求。这是因为在水量充沛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延缓或减轻有机负荷对水质的污染、储存更多的溶氧和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为亲鱼的性腺发育创造良好环境。在亲鱼分池后就应及时加注新水,提高水位,满足亲鱼对水量的需求。提早注水的另一好处...

    603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催产勿忘护亲鱼
    催产勿忘护亲鱼

    减少催产亲鱼的死亡是鱼苗生产者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引起催产亲鱼死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亲鱼在产卵生殖过程中体力消耗很大,加上催产药物的副作用,使亲鱼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如果鱼体受伤严重,各种病原体会趁机侵染鱼体,引发疾病,导致亲鱼死亡;二是亲鱼的体质差,性腺发育状况欠佳,或者是催产时水温变化幅度较...

    2036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黑鱼健康养殖实用技术问答
    黑鱼健康养殖实用技术问答

    1、乌鳢是什么鱼,经济价值如何?乌鳢,别名乌鱼、生鱼、财鱼、蛇头鱼等。在鱼类分类学上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鳢科,鳢属中的一个种。在我国除西北高原地区外,广泛分布大江南北诸水体中,以湖北、江西、湖南、安微,河南等省份出产量最多。乌鳢体呈灰黑色,腹部灰白色。身体略呈圆筒状,后部较侧扁,背缘、腹缘较平直,尾柄粗短。头尖而扁平,...

    2310 黑鱼 淡水养殖 黑鱼养殖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方法
  • 山区塘库适宜养殖虹鳟鱼
    山区塘库适宜养殖虹鳟鱼

    虹鳟鱼介绍虹鳟鱼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其体侧具一棕红色纵纹,如同彩虹一样而得名,又俗称为淡水“三文鱼”。虹鳟鱼属冷水性鱼类,其正常生长水温为1℃~24℃,最适水温在14℃~16℃之间;每公斤水中含氧量要求在5毫克以上;水体PH值在7~8之间为宜。市场前景虹鳟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生长迅速,人工...

    1230 淡水养殖 虹鳟鱼 虹鳟鱼养殖 虹鳟鱼养殖技术 虹鳟鱼养殖方法
  • 气温回升但是不稳定的情况下能直接喂料吗
    气温回升但是不稳定的情况下能直接喂料吗

    安徽蚌埠甲鱼养殖户:近期气温有所升高,部分甲鱼开始出来晒背,但是气温并不稳定,这个时候可以给甲鱼喂料吗?该怎么做才能减少甲鱼的应激反应呢?答复:开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也逐渐升高,这个时候外塘养殖甲鱼就会逐渐出来了,表现为有上台爬坡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注意管理上的两个细节:1、对池塘的管理:甲鱼的苏醒爬动,会带动底泥...

    2503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东台鲫鱼养殖户王华:10月份14天增重0.13斤/尾
    东台鲫鱼养殖户王华:10月份14天增重0.13斤/尾

    盐城的东台市,一直以养异育银鲫著称。随着大环境的变化,疾病的增多,孢子虫,大红鳃等,困扰着我们的鲫鱼养殖,效益也逐步走低,广大的养殖户朋友都在寻求一套增产增效的养殖模式。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鲫鱼养殖的成功者,在今年的10月,14天鲫鱼增重0.13斤/尾,那么,他的鲫鱼是怎么养的呢?用料出鱼情况截至10月12日,该塘口共用...

    422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 甲鱼养殖池的建造技术之成鳖池建造技术
    甲鱼养殖池的建造技术之成鳖池建造技术

    成鳖养殖是养殖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其产品一是商品鳖,二是后备亲鳖。进入成鳖阶段,鳖的抗逆能力增强,但同时攀缘潜逃和同类残食也达到高峰。因此,成鳖池除了有较好的防逃设施外,一般都应当同时建造三口以上,以便在放养幼鳖的开始阶段即按大、中、小分养。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成鳖池既可建在室内,进行控温集约化养殖,也可建于室外塑料棚保...

    1468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黄鳝养殖常见病之隐鞭虫病防治技术
    黄鳝养殖常见病之隐鞭虫病防治技术

    隐鞭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引起,感染黄鳝贫血,全年都可感染,以夏、秋两季较常见。防治方法:(1)用2%-3%食盐水浸洗病鳝5—10min;(2)用0.7g/m3硫酸铜浸洗病鳝5-10min。...

    2145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甲鱼养殖过程中三种白底板病及防治方法
    甲鱼养殖过程中三种白底板病及防治方法

    文/图福建正源饲料有限公司李柏青近期有较多客户谈到甲鱼白底板病问题,在此作一个简单阐述。甲鱼白底板病一直是个争议性很大的疾病,多种因素都可导致该病发生,是目前仅次于腮腺炎病对鳖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高、治疗难度最大的疑难鳖病。一般规格在100克以上的甲鱼易发此病,发病初期每天的死亡数量约为千分之二,后缓慢逐步加剧,若不及...

    2152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鳗鱼对维生素的营养需求
    鳗鱼对维生素的营养需求

    维生素是动物生存必需的物质。这些物质种类繁多,化学结构复杂,其生理功能也大不相同。维生素不产生热量,不是构成机体组织的原料,但其对控制调节营养物质代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其需要量非常少,但它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鳗鱼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饲料中摄取。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前者溶于脂肪,有维生...

    2236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防治草鱼肠炎病的小窍门分享
    防治草鱼肠炎病的小窍门分享

    一、肠炎病的症状解剖病鱼,可见肠道发炎、充血,呈红色或粉红色;肛门红肿;鳞片松弛;肠壁内血管扩张、充血。发病初期,草鱼头部色素逐渐变深,直至呈黑色;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二、肠炎病的发病规律流行季节为4-10月份,其中4-6月份主要危害成鱼,8-10月份主要危害当年鱼种。本病常与赤皮、烂鳃、寄生虫等病并发。最先发病的...

    1866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冬闲田的养鱼技术
    冬闲田的养鱼技术

    冬闲田养鱼是利用晚稻田收割后至翌年春早稻生长前稻田休闲期养鱼,一般以养成鱼和鱼种为多。冬闲稻田长时间积水,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丰富,还有谷粒、草籽等残留,可成为鱼的好饵料。利用冬闲田养鱼能为池塘、水库培养大规格鱼种;能清除田间杂草,吃掉害虫;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肥料,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头年11月份放养鱼种,到翌年5月收获,...

    229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