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河蟹一壳后的管理需要做些什么?

时间 : 2024-10-13 23:11:00 投稿人 : 尔容 点击 : 加入收藏

作者:北京水世纪郝雅慧

随着天气回暖,气温上升,我们河蟹的一壳也陆陆续续接近尾声。那么我们在一壳结束后要做些什么呢?

一、虫子

近期我在跑塘测水过程中发现水体中有密密麻麻的小虫子,检测水质后氨氮亚盐普遍偏高。氨氮亚盐为什么会超标呢?首先看一下氨氮亚盐的产生:代谢产物,残饵,淤泥,虫蟹尸体等都是氨氮的主要来源,氨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会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再氧化形成硝酸盐,然后被水草,藻类吸收利用。硝化细菌在缺氧的时候会导致氨氮转化受阻,同时亚硝酸盐的转换也会受阻,进而导致氨氮亚盐积累,造成指标偏高。而且当水体缺氧或氧气不足时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也会转化为氨氮。

知道了氨氮亚盐的产生,我们再来分析这个时期氨氮亚盐高的主要原因—虫子多:①虫子的代谢废物使水体氨氮亚盐升高;②虫子多消耗大量氧气,使氨氮亚盐转化受阻;③虫子吃掉大量藻类,前期水草活力较差,水体无法转化氨氮亚盐。

河蟹一壳后的管理需要做些什么?

二、解毒消毒

①气温上升,前期使用菊酯类等药物清塘的塘口,出现河蟹撑爪中毒的迹象,需要及时解毒,还没脱壳的需要进行多次解毒工作;

②杀虫后也需要解毒改底,分解虫子尸体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

③河蟹在脱壳期间出现死蟹,会发现部分蟹体的关节处发黑,爪尖小黑点。关键还是细菌感染,所以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

三、肥水

由于虫子多等原因导致水体较瘦,随着气温上升水瘦更容易滋生青苔。应坚持肥水防控青苔。需要注意点是尽量不要使用单一产品进行肥水,防止培养单一藻类水体不稳定出现倒藻后更难控制。

河蟹一壳后的管理需要做些什么?

四、恢复体质,加强营养

河蟹经过一壳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与营养,总体来说这个时候的河蟹体质是较差的。免疫力低容易产生疾病,天气和水环境突然改变就会出现应激。同时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还可以为河蟹的下一次脱壳提前做好准备。

养殖户了解了一壳后的大致流程,那具体方法是什么呢?

1虫:①如果发现水体里的小白虫发黑说明虫子已经快死亡,这时就不需要杀虫。只要提高水位五公分左右再进行大量肥水即可。②使用‘快克’。中草药成分药效温和,无耐药性,使用安全对河蟹无刺激。

2解毒消毒:①使用‘解毒灵’清除水体药物残留,再使用‘黄金多糖’增强体质;②使用‘水博士’解毒调水稳水,‘高稳维西’促进诱食减少应激,再使用‘强效底净’进行改底分解底部有机质。

3肥水:使用‘黄金益菌素B型’进行调水同时可以补充碳源促进肥水;‘活肥+纳米黑金’‘绿爽+纳米黑金’‘乌金膏+纳米黑金’交叉使用,培养藻类控制青苔。

4加强营养,增强体质:①保肝:肝脏是河蟹重要的代谢器官,起到排毒解毒、造血载氧、分泌消化酶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的功能,使用‘肝肠舒+肝胆泰乐’调节肝脏肠道机能增强体质;②补钙:脱壳后的蟹要及时吸收水体中的钙来硬壳,所以必须使用‘应激硬壳灵’使水体钙离子含量高。

相关文章

  • 幼蟹的科学饲养
    幼蟹的科学饲养

    1、控制放养密度培育幼蟹时,应严格按苗种的放养密度放养,一般蟹苗的放养量为0.75~1公斤/亩;3期幼蟹的放养量为3万只/亩;4期幼蟹的放养量为2.5万只/亩;5期幼蟹的放养量为1.5万只/亩。2、严格控制水位养殖水位应保持在0.8~1米左右,为了准确掌握水位的变化情况,养殖户可在池中插一水位标尺,密切注意水位变化,保...

    1794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养殖户要加强河蟹蜕壳期的技术管理
    养殖户要加强河蟹蜕壳期的技术管理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河蟹正处于第三次大量蜕壳生长期,第三次蜕壳生长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一阶段的温度非常适宜河蟹生长的要求,是河蟹的一个快速生长期。河蟹蜕壳期的注意事项1.加强补钙:在蜕壳期间,不仅需要提供优质的饵料,为促进新壳尽快硬化、减少自残,蜕壳期间要加强钙离子的补充,可使用免疫强钙硬壳宝+蟹宝1号+茵胆平...

    2085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春季观赏鱼多发病预防及治疗
    春季观赏鱼多发病预防及治疗

    春季是观赏鱼鱼病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由于室内外温差突然变化。再加之原本温度相对恒定的鱼缸受气候变化影响导致温度忽高忽低。难免会出现各种病症。病态表现有时不同的病有相同症状,这就需要根据特殊症状做为确诊的主要依据。1.病鱼精神不振,萎靡,俗称“不现实”,活动量明显减少;2.离群躲在角落或扎堆;3.尾鳍、背鳍或不伸展,俗称...

    89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稚幼鳖的常温养殖技术介绍
    稚幼鳖的常温养殖技术介绍

    在没有加温养殖条件的情况下,稚、幼鳖也可采用常温养殖。但需要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来提高稚、幼鳖的成活率。1.降低稚、幼鳖的混养密度降低混养密度,可以加快稚、幼鳖的生长速度,使稚、幼鳖在越冬前长得尽可能大些。2.加强水质调节和饵料投喂管好水质,为稚、幼鳖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投喂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数量充足的饵料,让...

    1614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鱼种池异育银鲫鱼河蟹混养技术
    鱼种池异育银鲫鱼河蟹混养技术

    一、池塘条件与准备。1.池塘条件: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池塘面积10~100亩为宜,池深2~2.5m。池埂坚固,防渗防漏性能好,池底较平坦,四周有宽5~7m、深0.8~1m的鱼道河,有配套完善的进、排水系统,每10~15亩配备增氧机、投喂机各一台。为防止河蟹逃逸,池塘四周用专用塑料薄膜等...

    323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 泥鳅亲鳅的培育
    泥鳅亲鳅的培育

    选择泥鳅亲鱼后可将雌雄分开或混在一起培育。培育池应设专池,不能用网箱或竹笼代替。培育前可以用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体20克药浸泡,以杀灭病原体,培育时每667米2(即1亩)放养量不宜超过200千克。在亲鳅培育过程中,应加强施肥,切忌施生肥,一定要施发酵好的熟肥。保持水质中性或微碱性,水色呈黄褐色或绿褐色。亲鳅可投喂蚯蚓、蝇...

    328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之柱头病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之柱头病防治技术

    又称腐皮病。1、病原由柱屈桡杆菌引起的鱼病。水体中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硬度较大及放养密度高常易发病。2、症状及流行此病幼鱼易感染且死亡率较高,成鱼感染率低。水温20℃以上易发病,一般发病于4~10月。病鱼由于菌株不同,症状亦不相同。发病初期在躯干、头部、鳍条有灰白色斑点,并有轻微充血,当病灶扩大时,则变成浅灰白色溃疡。病...

    726 淡水养殖 鮰鱼 鮰鱼养殖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养殖方法
  • 泥鳅品种推荐:巨龙泥鳅
    泥鳅品种推荐:巨龙泥鳅

    泥鳅是我国常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的名优产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故称“水中之参”。由于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野生资源浠少,人工养殖前景好。 泥鳅养殖可与黄鳝混养,可利用池塘,稻田,河沟养殖,凡水源充足的地方都能养殖。养殖泥鳅投资小,无风险,见效快,效益高。麻城市名特水产研究所从1987年开始用日本川奇泥鳅和洞庭...

    1395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河蟹养殖培育技术之交配情况介绍
    河蟹养殖培育技术之交配情况介绍

    每年12月至翌年3月上、中旬,是河蟹交配产卵的盛期。在水温10℃左右,凡性成熟的雌、雄河蟹,一同放入海水池中,即可发情交配。雄蟹首先“进攻”雌蟹,经过短暂的格斗,雄蟹以强有力的大螯钳住雌蟹步足,雌蟹不再反抗,5对胸足缩拢,任凭雄蟹摆布。雄蟹在寻找到一个“安全”场所后,双方呈现“拥抱”姿态。这一过程,短则数分钟,长则数天...

    2416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链菌净治疗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事例
    链菌净治疗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事例

    【基本情况】陕西合阳东王乡雷先生面积8亩,水深2米,养殖主要品种罗非鱼,搭配鲫鱼。属于温流水养殖罗非鱼。【症状】2014年12月3日开始,前一个星期左右,每天死亡10条左右,没有在意。后来增加到死亡200条,用其他厂家的磺胺药连用了8天,没有什么效果。只有罗非鱼死亡,鱼体鳃盖充血发红,部分鱼眼睛突出,病鱼活动异常(打转...

    814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台湾口服疫苗使鱼类存活率超80%
    台湾口服疫苗使鱼类存活率超80%

    我国台湾省成功大学突破传统注射方式,研发出“鱼用口服性疫苗”,可提升养殖鱼类存活率达80%以上。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台湾成大水产生技医药研究团队利用“预防重于治疗”的概念,研发出“鱼用口服疫苗”的关键技术。主持该计划的台湾成大教授杨惠郎表示,采用注射型疫苗虽可预防鱼疾病,但鱼量大注射不易,需耗费较多的人力时间。鱼用口服...

    223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及其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及其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是由鮰疱疹病毒I型感染引起斑点叉尾鮰的鱼苗、鱼种大批死亡一种鱼病。由于其爆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在近期南方普降暴雨,气温升高慢,对于该病的防治不能掉以轻心。1、病原鮰疱疹病毒I型,属疱疹病毒科,通称斑点叉尾鮰病毒(CCV)。病毒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25℃时,病毒在池...

    2155 淡水养殖 鮰鱼 鮰鱼养殖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养殖方法
  • 草鱼肝胆综合症如何防治?
    草鱼肝胆综合症如何防治?

    草鱼,又俗称草鲩、白鲩等,属于鲤科草食性鱼类,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不仅与青鱼、鲢鱼和鳙鱼并称“四大家鱼”,而且该鱼的产量贡献率约占全国淡水鱼人工养殖产量的1/5以上。在草鱼养殖过程中,疾病频发问题较为突显,而肝胆综合征是常见疾病之一,这种疾病多出现在夏季高温大量投饵时期。笔者结合前期实践经验,为大家简单分享...

    1947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从看天、识水、辨物快速查证养殖成鱼死亡原因
    从看天、识水、辨物快速查证养殖成鱼死亡原因

    当今气候变化异常,加之环境污染愈加严重,使养殖成鱼的死亡原因诊断变得复杂,通过“看天”、“识水”、“辨物”的直观方法可以大致判断出养殖成鱼死亡的原因。看天:所谓“看天”即在确认季节变迁的同时,观察天气的变化,对鱼类死亡进行分析判断。季节,死亡鱼类发生在春末、秋初还是夏季高温时段,以便查证在以上季节里出现鱼类死亡的成因,...

    271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黄颡鱼养殖成本分析与发展趋势
    黄颡鱼养殖成本分析与发展趋势

    1、黄颡鱼生物学特性(1)栖息地和生活习惯。在天然水域,黄颡鱼是栖息在静水或缓慢流动的水体中,并且喜欢在多水草的浅水中活动。(2)食性。黄颡鱼的口腔内有颌齿,属于有胃鱼类。摄取食物的节律明显,一次进食量很大。它是杂食性的,主要吃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蜗牛和淡水虾,偶尔也吃小鱼,但不是凶猛的鱼类。(3)生长特征。黄颡鱼是小...

    2306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