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鳗鱼摄食后发生吐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时间 : 2023-05-21 01:35:22 投稿人 : 书兰 点击 : 加入收藏

鳗鱼摄食后发生吐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鳗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摄食后又吐食现象,生产实践证明鳗鱼发生吐食现象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会导致饲料效率低下,污染水质,增加养殖成本,而且还会引发鳗鱼其他病害。

一、引起鳗鱼吐食三大因素

1、环境因素

(1)、养殖场所采用的水源pH值偏低(特别是山溪水)或者养殖地区土质呈酸性,在多雨季节会导致水源pH值明显下降,易使池水pH值过低,对于一些体弱的鳗鱼易出现血液载氧能力下降而发生吐食现象。

(2)、水环境突变或水质恶化,例如季节交替、气候反常、气温骤变、pH值日夜波动大、溶解氧低,或者池水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水质理化因子超标,均会引起鳗鱼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肠胃不适而发生吐食现象。

2、人为因素

(1)、使用劣质饲料或在饲料搅拌时加水比例不当,不同的饲料及不同生长阶段鳗鱼的加水比例与饲料搅拌的软硬程度会有所不同,有时饲料加水过多或者搅拌时间过长,会影响到饲料的黏弹性与适口性,从而引发鳗鱼吐食现象。

(2)、添加变质鱼油或适口性差、刺激性强的药物。

(3)、饲料过量投喂影响消化引起胃肠功能失调,或者突然改喂不同品牌、不同品种的饲料,没有进行转料过渡。

(4)、鳗鱼饱食后不久,就泼洒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进行池水消毒,使鳗鱼摄食后尚未消化或消化一半的饲料从胃里吐出,严重影响水质。

(5)、鳗鱼放养密度过大,池水溶解氧不足,据养殖实践观察,当鳗鱼养殖密度大幅高于正常放养密度时便可造成鳗鱼吐食。

3、病害因素

(1)、鳗鱼鳃部寄生指环虫、车轮虫、小瓜虫及后肾寄生大量两极虫等,影响鳗鱼食欲而发生吐食现象。

(2)、鳗鱼的鳃部感染有害细菌,鳃丝充血,单鳃呼吸,最易导致咬料吐食现象。

(3)、鳗鱼肠道感染有害细菌,在肠胃炎症状还不是很明显时,鳗鱼就先出现吐食现象。

二、解决鳗鱼吐食的有效措施

依据上述导致鳗鱼吐食现象的原因分析,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针对性地解决,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1、加强日常养殖管理

(1)、对于水源或养殖池水质pH值过低,可应用生石灰或碱性水质调节剂全池泼洒进行水质调节,使日常养殖水体中pH值最好维持在6.5~7.5(土池一般维持在7.5~8.5)。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先将水源抽入蓄水池,采用生石灰20~30克/米3调节水质,3小时后再加入养殖池中换水(当养殖池使用敌百虫进行消毒时,要暂停使用生石灰)。

(2)、在鳗鱼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体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如果由于水质恶化导致鳗鱼吐食,可采用高锰酸钾或二氧化氯等氧化剂进行水质处理,或者使用水质改良剂进行水质改良,也可以采用微生态制剂与水体改良剂(活性沸石、多元有机酸、过氧化钙、麦饭石、腐植酸等)进行处理,在养殖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养殖水环境与池底清洁。

(3)、选用优质新鲜的品牌配合饲料,饲料搅拌加工时要规范操作,加水比例与搅拌时间要适当,团状饲料软硬要适中。拌料时尽量不添加适口性差、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添加剂。加强投饵率控制管理,适量投喂,以八分饱为宜,特别是季节交替、日夜间温差大时,要适当降低日投喂量。添加质量好的鱼油,做好鱼油存储保管,避免鱼油氧化变质。

(4)、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与水体溶解氧,定期按规格大小筛选,分池放养。进行水体消毒时,一般要在鳗鱼摄食完2小时以后进行(或停餐消毒),可避免因药物刺激引起吐食现象。

2、做好鳗鱼病害预防

如果鳗鱼鳃部只有少量寄生虫、水质不良或鳃部轻微充血时,可采用高锰酸钾+敌百虫进行消毒处理,可有效解决鳗鱼吐食现象。当鳗鱼寄生虫病、肠炎或烂鳃症状明显时,可对症下药处理,养殖场一般都能做到有效防治,这里不再赘述。

日常养殖过程中,定期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进行水体消毒,可有效防止鳗鱼因感染有害细菌而发生吐食现象。最好采用“投五停一”的饲养管理方法(即连续投喂五天,停餐一天,并进行药浴预防消毒或水质处理),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一些生物制剂、营养保健品或药品(如鳗用多维、保肝宁、全效维、健肠宝、健力C等),可增加鳗鱼本身的免疫力,提高饲料效率。

相关文章

  •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实用治疗方法一则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实用治疗方法一则

    作者:张家港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杨正锋病毒性出血病是一种草鱼鱼种培育阶段流行较为广泛、危害较大的鱼病。在日常诊断时应注意与草鱼细菌性“三病”区分开来。近年来,夏秋季气温普遍偏高,造成该病流行时间长,给许多养鱼户造成较大损失。除了传统的人工注射免疫疫苗进行预防外,发生该病后,治疗一般较为困难。典型症状:病鱼体表及体内各器官和...

    1757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生物制剂方法治疗泥鳅病一例
    生物制剂方法治疗泥鳅病一例

    病鳅症状如下:泥鳅鳃盖两侧有明显的白色突起,有的已破损,部分病鳅眼睛有一层不透明的白色障碍,鳃丝有部分溃烂。检测池塘水质,蓝藻较多、水质浓厚。综合分析如下:由于塘内的水质过于浓厚,而且蓝藻较多,底部硫化氢气体超标。泥鳅因水环境太差,向塘底的淤泥内钻去,但由于塘底含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又从塘底串到水面上,来回反复磨擦,引起泥...

    1822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一例二龄草鱼持续死亡案例分享
    一例二龄草鱼持续死亡案例分享

    实例分享:鄂州庙岭养殖户陈老板,共30亩水面,2米水深,主养二龄草鱼,套养花鲢、白鲢、鲫鱼等,草鱼密度为1000尾/亩。6月15日草鱼死亡15尾,6月17日草鱼死亡增至100尾,技术员小周对病鱼进行检测,口腔、鳍条基部、鳃盖有充血,解剖有花肝,肠道局部充血发红,内有黄色脓性分泌物,但肠道有弹性、花肝、有腹水,诊断为草鱼...

    2081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为什么河蟹在生长期必须蜕壳?
    为什么河蟹在生长期必须蜕壳?

    河蟹的生长过程,总是伴随着幼体的蜕皮或幼蟹的蜕壳而进行的。这是因为河蟹是节肢动物,具外骨骼,外骨骼的容积是固定的,当河蟹在旧的骨骼内生长到一定阶段,积贮的肌体已发展到旧外壳不能再容纳时,河蟹必须蜕去这个旧“外衣”,才能继续生长。将要蜕壳的河蟹,背甲呈黑褐色,停止摄食,选择安静隐蔽的浅水处进行蜕壳。(来源:农广在线-农事...

    147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秋季鲤鱼养殖常见病之烂鳃病的防治技术
    秋季鲤鱼养殖常见病之烂鳃病的防治技术

    一、发病情况及症状2005年土门子水库网箱养殖鲤鱼共8箱,从4月末苗种投入到9月中旬,始终坚持每半月外用泼洒或挂篓消毒剂,每隔20天间隔投喂一次药饵。杀菌药和杀虫药交替使用进行预防。养殖前期并未发现鱼病。由于以往经验,秋季很少发病,忽视预防。从10月1日起发病,10月1~3日,每天每箱死鱼少则1尾,多则3~5尾,每天死...

    2004 鲤鱼 淡水养殖 鲤鱼养殖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方法
  • 低聚木糖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低聚木糖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草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也是我国主要养殖鱼类,具有味美、生长快和产量高等特点,但由于幼鱼成活率低,抗病能力差,环境污染、水质变差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草鱼的养殖。随着人们对水产品安全健康要求的提高,开发高效、安全、天然的饲料添加剂势在必行。低聚木糖是我国农业部批准的饲料添加剂,它结构稳定,在储存加工中不易失活,无毒、无害、...

    261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之指环虫病防治技术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之指环虫病防治技术

    指环虫病是泥鳅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之一。指环虫病病原:鳃片指环虫。患有指环虫病的泥鳅主要症状:由于指环虫用锚钩和小钩钩住泥鳅的鳃组织,并不断在鳃上活动,破坏鳃丝的表皮细胞,刺激鳃细胞分泌过多的粘液,妨害泥鳅的呼吸,从而影响泥鳅的正常代谢作用。大量寄生时,泥鳅鳃部浮肿,鳃丝紫红色,离群独游,不摄食,逐渐瘦弱而死亡。指环虫病...

    2404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常被误诊的鲫鱼肝胆病---弥散性水肿
    常被误诊的鲫鱼肝胆病---弥散性水肿

    经常有养殖户反馈说死鲫鱼,有时发来的图片,明显的可以看到体表鳞片松动症状,遇到这种情况,通常都会考虑细菌性疾病,或是底质酸化,但有些时候,通过解剖还会发现其他原因,也会引起死鲫鱼,比如鲫鱼肝脏的弥散性水肿。肝胆类疾病,在草鱼上容易发生,大家都很好理解,因为草鱼是吃草的,改来投喂高蛋白的饲料,容易因为能量过剩,引起的肝胆...

    2399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 气温骤降时节河蟹养殖户要加强幼蟹成蟹营养
    气温骤降时节河蟹养殖户要加强幼蟹成蟹营养

    随着气温的逐步下降,河蟹销售市场日趋火爆,蟹农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尽早抓蟹干塘,进行池塘准备,在年前购进蟹种放入池塘;二是进行河蟹屯养,押后销售时间等待更高的价格,部分养殖户甚至会将河蟹屯养至春节前后再出售。不管何种销售模式或养殖规划,均需面对冬季河蟹损伤和安全越冬等问题,尤其是几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严冬。越冬管理的核...

    416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鱼外伤的治疗办法
    鱼外伤的治疗办法

    鱼体表面有一层粘膜,起着保护体表不受细菌侵袭。当鱼受外伤后,容易感染细菌或霉菌,引起二次性疾病。因此,当鱼受外伤时,应及时治疗,以免感染。治疗时,可直接在外伤处涂抹红药水(应避免涂及眼部),或将病鱼浸泡在百万分之一至二的抗生素(如四环素、呋喃西林等)稀溶液里。还可在受伤处涂抹消炎药物软膏(如红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然...

    61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乌龟繁殖的基本知识
    乌龟繁殖的基本知识

    首先要选好种。最好选250克以上的亲龟,因为这种龟性腺发育已经成熟,卵巢呈澄黄色,略带灰色,可以交配交卵。选用人工繁殖的种龟,产卵次数多,也易驯化。雌性成龟不论交配成功与否都要产卵。产卵期各地有所不同,平原水域地带一般五月底开始产卵,七,八月时产卵的高峰期,九月产卵结束。雌龟一年可产三、四批,每批一穴,每穴3—7个。在...

    557 乌龟 淡水养殖 乌龟养殖 乌龟养殖技术 乌龟养殖方法
  • 鱼虾鳝鳅蟹混养要点
    鱼虾鳝鳅蟹混养要点

    选塘池塘为近正方形,四周沟宽8米,深0.6米~0.8米,滩面可提水至1.2米,池底为沙质土壤,淤泥较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设施齐全,塘内可设小木船—条,用于投饵、施肥和管理。池塘内侧用密眼聚乙烯网布埋入土中,以防鳝、鳅、克氏螯虾、蟹等钻洞。池埂牢固,不漏不渗,用石棉瓦做防逃墙。一个养殖周期开始时,池塘要清淤修补,用生...

    248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高温期河蟹爬边、趴草的预防和措施
    高温期河蟹爬边、趴草的预防和措施

    随着7月的持续高温,普遍在35度以上,河蟹池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蓝藻爆发,前期的连续下雨导致,残饵、有机物粪便等大量沉积在池底部,随着温度的急剧上升,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导致蓝藻爆发2、水草腐烂较多,由于高温导致水体不稳定,许多塘口出现水草从中下部开始发黑腐烂,草头发暗变黑,导致水体恶化,亚硝...

    2274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温室养殖模式下台湾鳖、黄河鳖苗种特性对比
    温室养殖模式下台湾鳖、黄河鳖苗种特性对比

    □正源公司营销部岳剑敏时值初秋,又是一年温室甲鱼养殖的黄金季节,我司走访了杭州临平地区李建兴、孙水彪、沈国强等资深养殖户,他们都是有着十几年温室甲鱼养殖经验的行家,在实际养殖中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养殖理念。现将走访了解到的信息在此与广大养殖户朋友分享。一、甲鱼蛋的孵化率(1)台湾甲鱼蛋:台湾甲鱼蛋的孵化率与甲鱼产蛋的时间...

    2503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笋壳鱼(褐塘鳢)的病害防治技术
    笋壳鱼(褐塘鳢)的病害防治技术

    褐塘鳢在养殖过程中也会发生鱼病,一般鱼病多在低水期、江河流量少的时间发生。在养殖过程中,每年都有很多鱼由于鱼病而死亡。鱼病主要有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一、寄生虫病寄生虫病主要为锚头鳋。它主要附着在鱼的鳞片、尾鳍和口等部位,象锚一样插在鱼体的肌肉吸血。它寄生在鱼体上,造成生长缓慢,引起寄生部位损伤,除这以外,它还常常因损...

    1857 笋壳鱼养殖方法 淡水养殖 笋壳鱼 笋壳鱼养殖 笋壳鱼养殖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