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冬季对肉鸡的治理措施

时间 : 11-08 投稿人 : Trevor 点击 : 加入收藏

中药增重

冬季对肉鸡的治理措施 | 家禽养殖

喂中草药增重法。取肉桂粉50%,干姜粉20%,甘草粉9%,茴香粉7%,熟黄豆粉6%,硫酸铁8%配成肥鸡粉,加适量净水拌入饲料中,每只肉鸡天天喂0.5克~1克,2天喂1次,一般连喂2个月,便可作为嫩鸡上市出售,比不喂肥鸡粉的鸡可提早20天~30天。

鸡舍消毒

进雏前对雏舍进行严格的冲洗、消毒、熏蒸。用具、衣帽、房舍等完全清洗。

控制饮水,一般饮水是耗料量的2~3倍,但不宜多供水,由于水多会加剧垫料的湿润,用水管时防止跑水。

网上平养防鸡病

网上平养的肉鸡群易发生非传染性呼吸道病,该病是由于饲养治理不善的结果,主要是由于舍内空气干燥、粉尘过量,且在透风不良情况下,被鸡群吸入、长时间蓄积而致病。

防治措施是在保持舍内温度条件下,加大透风量,以保证舍内氧气含量,是鸡群不发病或少发病、发病后尽快恢复的基本条件。

(来源:河北科技新闻网)

上一篇:养鹅妙招 下一篇:鸡喂茶水多产蛋

相关文章

  • 雏鸡“四病”的防治
    雏鸡“四病”的防治

    1.雏鸡白痢的防治。雏鸡白痢是由雏鸡白痢杆菌引起的,病初排粪如粥,后拉白色水样稀粪,粘在肛门上,嗉囊空虚,有时发胀,逐渐消瘦死亡。防治:①用0.1%高锰酸钾溶液饮水。②每10只雏鸡喂大蒜5克,木炭末5克,捣碎拌入饲料,每日喂3次。③土霉素按0.2%的比例拌入饲料中,由病雏鸡自由采食。2.雏鸡消化不良的防治。雏鸡消化不良...

    126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鸡苗开食小窍门
    鸡苗开食小窍门

    适时开食有助于雏鸡体内卵黄充分吸收和胎粪的排出,对雏鸡早期生长有利。开食时间在开水后或同时进行。在开食时,5日龄前的雏鸡可将饲料撒布在背景深色的厚纸或塑料布上,也可放在浅盘中,并增加照明,以诱导雏鸡自由啄食。5日龄后可改用料槽饲喂,并随着鸡的生长,保持槽边高度与鸡背平齐,使每只鸡有2~4厘米长的槽位。雏鸡开食可直接用全...

    89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冬季谨防雏鸡有害气体中毒
    冬季谨防雏鸡有害气体中毒

    冬季,由于气温下降,有些养殖户为了保温育雏室不敢通风过通风孔设置不合理,加上饲养密度偏高导致导致育雏舍通风不足,造成舍内有毒有害气体(煤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机体代谢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炭、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升高。鸡群吸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而持续死亡。预防措施(1)雏鸡密度要合理,不宜过大,一般0~6周龄...

    39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一问、二看、三摸、四试”挑选优质雏鹅
    “一问、二看、三摸、四试”挑选优质雏鹅

    健壮的雏鹅是养好鹅的基础。有经验的养鹅者把挑选优质雏鹅的要求编成了顺口溜,供参考。小鹅要拣老鹅生,生过两窝有保证。蛋得三两多更好,孵出小鹅强有劲。买小鹅时要当心,轻如棉团鹅娘新。要拣体重有份量,不足二两难养成。身长体宽腹圆软,毛有光泽眼有神。叫声洪亮善跳跃,反卧地上速翻身。鹅嘴苍白鼻流涕,缩颈垂翅是有病。肛门粪污臀不饱...

    273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赶鸭子上架”一举多得
    “赶鸭子上架”一举多得

    饲养鸭子是农家的传统项目,由于鸭子饲养方便,生长迅速,投资不多,市场需求旺,效益好,回收快,是当前备受农家欢迎的致富项目。长期以来,农村中饲养鸭子大都习惯于采用散养、围养、圈养、牧养,给村街、家庭卫生环境等造成污染,在“绿化、美化、亮化”等新农村建设整治活动中,农家的家鸭散养成了整治“对象”,因此,传统饲养鸭子的问题也...

    172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蛋鸡饲养的光照管理
    蛋鸡饲养的光照管理

    无论是蛋鸡饲养还是肉鸡饲养,光照是至关重要的。但其对光照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肉鸡饲养,光照只要满足肉鸡能看到吃食、饮水,让肉鸡吃饱、喝足、睡好、长肉就可以了;蛋鸡的育成阶段,适宜的光照条件则是蛋鸡产蛋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后期,光照对其更是至关重要。光照不但可促进鸡的性成熟,而且还有利于蛋鸡高产。因此,光照时间、强度要随着...

    164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雏鸡的初饮与开食
    雏鸡的初饮与开食

    雏鸡的初饮与开食是育雏早期饲喂的关键问题,做好这两点,可以提高雏鸡成活率与均匀度。一、初饮1日龄雏鸡第一次饮水称为初饮。出雏后经长途运输的雏鸡体内水分大量消耗,因此应先饮水后开食。这样可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蛋黄,排除胎粪,增进食欲,减少应激和感染。初饮时可在水中加8%的白糖(5659,92.00,1.65%)?或葡萄...

    294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减轻鸡断喙应激的措施
    减轻鸡断喙应激的措施

    给鸡断喙是控制鸡群互相咬啄伤害和防止饲料浪费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断喙和捕捉对鸡来说是一个很强的刺激,使鸡产生强烈应激。如果刺激的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鸡生长发育受阻、产蛋率降低、产蛋异常,严重的会因内脏器官出血、变性而致死。减轻鸡发生断喙应激,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及时断喙:雏鸡断喙最适宜的时间为7-10日龄,断喙...

    31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乌骨鸡种鸡的选择注意事项
    乌骨鸡种鸡的选择注意事项

    种鸡的选择必须严格按照乌骨鸡“十大”特征的标准进行选种,保证乌骨鸡的纯种血统和优良后裔,避免逐代退化。种鸡来源必须是无病的健康鸡群。而且要求发育良好,体质强壮,头部宽阔,胸深脚高,立势雄壮,龙骨无弯曲,性欲旺盛,配种能力强。母鸡还要求产蛋力强,就巢性差,换羽晚,换羽时间短。种公鸡对后代的影响较大,所以同样应严格选择,要...

    33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浦东鸡
    浦东鸡

    产地(或分布):俗名九斤黄。因其成年公鸡可长到9斤以上,故有“九斤黄”之称,也是上海本地唯一的土鸡品种。产于上海市南汇、奉贤、川沙等地。由于产地在黄浦江以东的广大地区,故名浦东鸡。主要特性:属肉蛋兼用型品种,体型较大,属慢羽型品种。公鸡羽色有黄胸黄背、红胸红背和黑胸红背三种。母鸡全身黄色,有深浅之分,羽片端部或边缘有黑...

    80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夏季如何防止鸡中暑
    夏季如何防止鸡中暑

    一、鸡群易发生中毒的时间气温超过32℃以上,加之鸡舍通风不良和卫生条件较差时,鸡群易发生中暑。鸡群密度过高,鸡体较肥胖时也易发生中暑。晚上19∶00-21∶00是鸡群中暑死亡的高峰时间,因为下午气温较高,鸡只体温调节功能已经发挥到极限,体温多在此时升高至休克的临界限,所以易发生中暑。二、鸡中暑的症状处于中暑状态的鸡,主...

    150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白羽肉鸡育雏的管理
    白羽肉鸡育雏的管理

    白羽肉鸡饲养是否成功育雏是关键,育雏期温度、湿度、舍内的空气新鲜度、鸡雏的密度都要合理,温度根据季节的不同略有差异。鸡雏不聚堆不张口呼吸就可以,不要一味的盯着温度计,不能违背它的生理要求;湿度控制在60-65%,适宜的湿度能防止浮尘进入呼吸道,导致做首免疫苗后甩鼻、咳嗽;鸡雏的通风不能忽视,其实育雏期室内取暖的燃料耗氧...

    143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鸡舍冬春保温与通风要同步
    鸡舍冬春保温与通风要同步

    场景一:天香饭店,名字很优雅的乡村驿站,偌大的房间,一张冰冷的床,一个人,一缕贼风,清晨醒来,鼻涕横流。场景二:酒店的暖气渗透房间每个角落,让人毛孔大肆扩张,还好有矿泉水,不然必定严重脱水,翌日醒来,只觉皮肤干燥,呼吸困难,我需要外面的清新空气。场景三:夏季校园里那个公共厕所,你还记得吗?你愿意在里面安心地待上几分钟吗...

    159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喂蛋鸡维生素切忌过量
    喂蛋鸡维生素切忌过量

    在鸡蛋行情较好时,有些养鸡者为了提高母鸡的产蛋量,常加大维生素投喂量,以期多产蛋,结果造成蛋鸡发生维生素过多症,反而影响蛋鸡生长和产蛋。蛋鸡饲料添加维生素必须严格按标准添加,随意加大用量会对蛋鸡造成危害。维生素A蛋鸡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A的适宜含量为4000国际单位。当投喂量超过饲养标准时,即可引起母鸡维生素A过多症发生...

    100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如何辨别高产鸭
    如何辨别高产鸭

    高产鸭活泼好动,膘肥体壮,换羽迟,换羽时间短,次数少。低产鸭换羽早,换羽时间长,次数多,贪吃好睡、光长脂肪;高产鸭产的蛋壳硬,呈椭圆形,有光泽;低产鸭多产软壳蛋和畸形蛋;抓住鸭颈提起时,若鸭的双脚向下伸直、脚趾伸展不乱舞动的,则为高产鸭;否则是低产鸭;高产鸭眼睛凸出而有神,嘴巴长而宽阔,颈长、背胸部宽大,羽毛整齐有光泽...

    127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