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秋季鱼病防治技术

时间 : 2023-03-04 09:25:24 投稿人 : 雁丝 点击 : 加入收藏

秋季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此时水温适宜,饵肥充足,鱼类摄食旺盛,是快速生长的最佳时期。但此期间气温偏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水体水质变化无常,导致鱼病偏多,安全隐患较大,一定要加强鱼病的预防和治疗。

秋季鱼病防治技术 | 淡水养殖

鱼病偏多的原因

养殖密度大鱼类经过春、夏季节的生长,进入秋季个体渐渐长大,自然出现养殖密度大的问题。随着养殖密度上升,鱼类排泄物增加,有机质污染超过池塘自净能力时,水质会出现不稳定或变坏的可能,导致鱼病增多。在持续高温的秋季,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池底总处于缺氧状态,易导致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水质调控困难,极易暴发各种鱼病。

水质条件差秋季鱼类排泄物剧增,水体有机质污染加剧,养殖水体缺氧而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造成水质不良,水质调控难度增加,鱼类病害增多。

投入品增多进入夏秋季节,鱼用饲料、肥料及鱼药等投入品使用频率较高,使用量也比其他季节多,大量的投入品施入水体,必然加剧水体污染,使水质难以控制,各种病害增加。

鱼病防治对策

科学投喂秋季水温在20℃以上,此时鱼类生长最为旺盛,饲料效率高,应抓紧这段时间强化投喂。(1)投饵数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天气晴好,水质清新,鱼类摄食旺盛时可适当多投,反之,则酌情少投或不投。精饲料以投下半小时内吃完为度;青饲料以当日吃完为准;贝类以下次投喂前吃完为宜。(2)投饵次数: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2次,上午9时~10时及下午2时~3时各投喂一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次~2次。要严格控制上午鱼类浮头时投喂和夜间投喂,以免造成病害。(3)饵料质量:精饲料要求营养全面且充足,宜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青饲料及鲜活贝类要求适合鱼类口味,无毒无害。避免投喂霉变饵料,在饲料品种上讲究粗精搭配。(4)投饵地点:要求定点投喂,有条件的地方可搭建饵料台以方便投喂并观察鱼类吃食情况。

合理施肥为促进鱼类天然饵料的生长,保证其摄食之需,应注意合理施肥。(1)施肥方法: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应把握时机,入秋以施化肥为主,根据水体需要每周施肥一次,深秋可根据水体需要施用有机肥,每半月左右施肥一次。有条件的也可以施用生物肥。(2)施肥数量:对于养殖鲢、鳙等为主的池塘,应根据池水水质情况及天气情况施肥,一般要求水质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水色应以茶褐色为佳。同时应注意一次施肥量不宜过多,注重少施勤施。人畜粪等有机肥,每次每亩可施100千克~150千克;化肥每次每亩用尿素1千克或硫铵1.5千克,加过磷酸钙1千克~1.5千克,不提倡使用化肥,可使用生物肥。(3)施肥注意:水色过浓时或天气闷热,阴雨连绵时尽量少施肥或不施肥,鱼类发病时停止施肥。

调节水质秋季水温高,水质变化快,加之投喂施肥量较大,鱼类排泄强,极易污染水质,故应加强水质调节。(1)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厘米~30厘米;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天~10天左右应灌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厘米~20厘米。(2)使用增氧机: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2点~3点开机增氧,有浮头危险时也可开机增氧。(3)药物增氧:可用生石灰定期调节水质,一般每半个月按每亩用生石灰15千克~2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一次。在鱼类发生浮头时,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药物予以增氧。

严防浮头秋季,鱼类时常因水质过肥、天气闷热而缺氧浮头,极易造成死鱼现象。鱼类浮头有轻重之分,一般早晨开始浮头是轻浮头,半夜开始浮头为重浮头。在池中浮头则较轻,周边浮头则为重;稍受惊动鱼就下沉者轻,受惊后鱼无反应者重。对于浮头的防治措施:(1)勤于预防:一般每天巡塘3次以上,重点时间在黎明、中午、黄昏,严格检查吃食情况和有无浮头之兆。(2)常清池塘:勤除池塘及饲料台残饵、污物,清除池周杂草。(3)发现浮头预兆,应停止施肥并控制投饵量,高温季节要求下午4时前吃光饲料,尽量不吃夜食。(4)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水质。(5)浮头后立即采取增氧措施,不可贻误时机,造成损失。

综合防病秋季既为鱼类最佳生长季节,同时也是最易感染病害的时期,一旦鱼病发生,传染极快,损失极大,故应抓好鱼病预防工作:(1)清塘消毒:在鱼类投放时期可用生石灰清塘,干法清塘亩用生石灰60千克~75千克,带水清塘则按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25千克~150千克。(2)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以2%~3%食盐水溶液浸体消毒。(3)定期防病:每月用生石灰消毒池水一次,水深1米,亩用生石灰10千克~20千克,或亩用硫酸铜300克和硫酸亚铁125克兑水全池泼洒。(4)有病早治:秋季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及锚头鳋病等发病率高,所以,发现鱼病及时请专业技术人员正确诊断,对症下药,不可讳疾忌医,终酿苦果。

强化管理秋季生长季节的日常管理至关重要,要注意搞好轮捕轮放,以提高产量和效益。要控制好水体的载鱼量,因为到秋季时鱼类生长较快,随着鱼体的增长,超过水体的载鱼量时,就会发生缺氧死鱼的危险,所以应做好轮捕轮放工作,捕大留小,均衡上市。同时,还要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塘内水质肥瘦、池鱼活动摄食等情况,并防止敌害生物对养殖品种的危害。要做好防汛、防旱、防逃、防偷等工作,确保各环节万无一失。并且,对水体的养殖情况要勤作记录,积累经验,为以后渔业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来源:中国渔业报)

相关文章

  • 镜鲤体表寄生吉陶单极虫
    镜鲤体表寄生吉陶单极虫

    湖北省枝江市焦家湖有一10亩池塘,一台3kW叶轮增氧机,水深2米。2016年8月投放镜鲤寸片3万尾(鱼苗来源地不明),鲫鱼寸片3万尾,花白鲢3000尾。从投放鱼苗开始就陆续出现镜鲤死亡,症状都为体表长白色增生物,鲫鱼、花白鲢等未出现死亡。到年底卖鱼时粗略估计镜鲤成活率在50%左右。去年年底卖鱼后还剩余2000尾左右继续...

    1081 鲤鱼 淡水养殖 鲤鱼养殖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方法
  • 鲤鱼人工繁育技术
    鲤鱼人工繁育技术

    鲤鱼为杂食性底层淡水鱼类,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品种之一,也是常见的一种经济鱼类,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鲤鱼人工繁育技术简单,成本低,见效快,是发家致富的好项目。本期介绍一组鲤鱼人工繁育技术,供养殖户参考。1、日常饲喂方式鱼池大小不限,水深宜1.2~1.5米,不过大池塘饵料系数会偏高,也可将...

    153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鲈鱼不吃料了 首先要镜检判断是否因寄生虫引起
    鲈鱼不吃料了 首先要镜检判断是否因寄生虫引起

    一旦发现鲈鱼不吃料时,首先要通过显微镜镜检判断是否是寄生虫引起,再考虑其它因素,如水质问题等。鲈鱼养殖生产实践中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莫名其妙”减料甚至不吃料。因为一两天连续减料甚至不吃料,不但严重影响生长而且会导致鱼体变瘦,即使之后再重新正常吃料,也需要四五天的时间恢复到停料前的体重,变相增加了饲料系数和养殖成本。通过...

    337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淡水龟鳖养殖常见病毛霉病的防治技术
    淡水龟鳖养殖常见病毛霉病的防治技术

    毛霉病是由毛霉菌(属真菌)感染鳖、龟引起的疾病。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亡。(一)病原毛霉菌,菌丝体管状,无横隔。进行无性生殖时形成孢子囊,孢子无鞭毛,不能游泳;孢子囊球形,有囊轴。孢囊梗直接由菌丝体生出,无匍匐菌丝与假根。囊轴与孢囊梗相连接处无囊托。有性生殖由配子囊交配后形成接合孢子,α配子大小相同。(二)流行情况—年...

    2806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鮰类肠败血症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鮰类肠败血症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本材料由农业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整理,供防治工作中参考。具体措施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相关专业机构和人员指导下实施。一、临床症状患病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病鱼头朝上尾朝下悬挂于水中,有时呈痉挛式螺旋游动,继而死亡。因鮰鱼规格和个体免疫力等差异,鮰类肠...

    2573 淡水养殖 鮰鱼 鮰鱼养殖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养殖方法
  • 鳗鱼养殖常见病细菌性烂鳃病防治技术
    鳗鱼养殖常见病细菌性烂鳃病防治技术

    1.病原:引起鳗鲡感染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主要有2种,一种为柱状屈桡杆菌,另一种为嗜纤维菌。2.流行:由柱状屈桡杆菌引起的烂鳃病主要发生在水温20~30℃时,在我国4~10月为流行季节,15℃水温以下时,一般不易发生该病。由嗜纤维菌引起的鳃病,多发生在晚秋及早春。3.症状(1)由柱状屈桡杆菌引起的烂鳃病,发病时,病鳗鳃丝...

    1772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及其防治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及其防治

    套肠症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对象是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斑点叉尾鮰大批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

    641 淡水养殖 鮰鱼 鮰鱼养殖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养殖方法
  • 泥鳅苗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介绍
    泥鳅苗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介绍

    在泥鳅养殖中,泥苗管理对泥鳅产量影响很大。稍有不慎会导致成活率降低,经济效益不好。现总结一下泥鳅苗成活率低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一、培育池条件差1、池塘的面积太大,风浪大,嫩弱的水花鳅苗在近岸风浪的拍击下会有部分损失。2、池水过深、淤泥又厚的池塘,水温回升很慢,泥鳅苗易沉底死亡或形成僵苗。应对措施:泥鳅培育池选择面积3亩...

    2991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黄颡鱼养殖之锚头鳋病防治技术
    黄颡鱼养殖之锚头鳋病防治技术

    (1)病原鲤锚头鳋,虫体较大,全长达0.6~1.2厘米,肉眼能看得清清楚楚。(2)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呈急躁不安、游动迟缓、鱼体消瘦等现象。因虫体表面有累枝虫、椎体虫、小霉菌等附生,使组织发炎、红肿、出血,并出现石榴状的红斑。4~10月是流行季节。(3)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②根据锚头鳋对寄主有选择性的习性,可用...

    346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江苏兴化地区虾蟹混养塘大闸蟹小龙虾莫名死亡处理方案
    江苏兴化地区虾蟹混养塘大闸蟹小龙虾莫名死亡处理方案

    市场负责人员:李勇地点:江苏兴化市下圩镇填表时间:2014/7/2客户资料:徐老板62356一、检测项及检测结果(一)基本情况面积:15亩水深:环沟1m主养品种:河蟹水色:浅绿色吃食状况:无死亡情况:一天死亡20左右(二)水质检测1、PH值:8.82、氨氮:无3、亚硝酸盐:无4、溶氧:二、主要问题分析:腮上发黄,泛黑,...

    122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为什么泥鳅养殖池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为什么泥鳅养殖池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泥鳅养殖的水温范围为15℃-30℃,最适生长水温为25℃-28℃,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摄食量开始减少,超过32℃时则出现停食,钻入土中避暑。根据泥鳅的这种习性,可在池埂上种植藤蔓形瓜果,如丝瓜、南瓜、葫芦、葡萄等,并在池塘上方搭建架子供瓜果攀爬,夏季可减少阳光直射,有效降低池塘水温,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1/3-1/2...

    692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雨后转晴,请谨防泥鳅“气泡病”
    雨后转晴,请谨防泥鳅“气泡病”

    广东台山市海晏奥村徐老板一5亩塘,水深1.3m,配2台1.5kw叶轮增氧机(见图1)。2016年3月中旬标苗800万尾泥鳅苗,平均规格3cm/尾左右,正常吃料,一天3餐。海晏地区4月以来多以阴雨天气为主。4月6日之前,吃料25斤/餐,一天3餐,吃料稳定。4月7日,有阳光。客户反映上午7点以后泥鳅开始上浮,池边游塘逐渐数...

    322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笋壳鱼的收获与运输
    笋壳鱼的收获与运输

    笋壳鱼的收获分为平时捕大留小、选择上市和干塘一次性捕完。养殖过程中在塘边放置一些直径10-20厘米、长1米左右的直筒,直筒要开有多个小孔,利用笋壳鱼喜欢穴居的特点,收捕时双手堵直筒两头提起,水从小孔流出,挑选筒中符合规格的产品。笋壳鱼有钻泥不动的习性,干塘收捕时应注意捕捉干净。笋壳鱼离水后只要保持湿润、阴凉,可存活数十...

    1454 笋壳鱼养殖方法 淡水养殖 笋壳鱼 笋壳鱼养殖 笋壳鱼养殖技术
  • 甲鱼养殖常见病赤白板病预防方法
    甲鱼养殖常见病赤白板病预防方法

    积极预防,尽量避免赤白板病的发生是减少损失的关键,根据赤白板病的发生原因,可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1)改进养殖模式。建议封闭性温室尽量采用一养到底法直接在温室里养成鳖,移到室外养殖的鳖种,最好在塑膜大棚中培育为好。(2)培育体质强壮的优质鳖种。要做到这一点,须在培育期间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整个培育期间要经过几次分养锻炼...

    224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乳酸芽孢M3对鲫鱼饵料系数及增重的影响
    乳酸芽孢M3对鲫鱼饵料系数及增重的影响

    1试验前提与意义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鲫鱼养殖面积以及水产用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滥用,养殖水体水质状况不断下降,且鲫鱼生产对水质及饲料营养的改变比较敏感,恶劣的养殖环境,常常导致鱼肠道微生态失调,诱发鱼病,如肠炎病等,经济损失严重。为控制鱼病,目前主要依靠投服抗生素来预防,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不仅导致抗药菌株的产生,而且鱼...

    1505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