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大家分享一篇来自VetParasitol的文章:两种感染中国淡水鱼的斜管虫的流行病学和鉴定。文章引用信息如下:
斜管虫属于既包含自由生活种类又包含淡水鱼致病物种的一大类原生动物纤毛虫。在致病种类中,Chilodonellahexasticha和Chilodonellapiscicola是最主要的。这些寄生虫导致养殖淡水鱼类的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巨大。关于这些物种在中国的报道很少,它们的鉴定主要基于它们的形态特征。
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确定了2014年至2017年间在中国发生的五次暴发疾病的斜管虫病原。首次发现斜管虫C.hexasticha在草鱼和鳜鱼寄生的记录,以及岩原鲤和短须裂腹鱼作为C.piscicola宿主的记录。
C.hexasticha的形态结构,A和B是活体标本,C和D是染色标本
C.hexasticha的超微结构,A是在鳃丝上的虫体,B是虫体外观,C和D分别是纤毛细微结构
病理学结果表明,C.hexasticha和C.piscicola产生的总体病理学结果没有差异,包括皮肤和鳃中上皮细胞的脱屑、坏死以及鳃片组织的融合。
病理学结果
然而,这两个物种的地理分布不同:C.piscicola位于海拔1500米以上且水温≤18°C的养殖场,而C.hexasticha则位于海拔50米以下且水温≥21°C的养殖场中发现。目前的研究结果证实,C.hexasticha和C.piscicola是两种不同的物种,可以通过它们的形态来区分;然而,它们生物学的多变性可能导致鉴定错误,因此应结合基于核LSUrDNA和线粒体SSUrDNA序列的遗传分析进行分子鉴定。
C.hexasticha(左)和C.piscicola(右)形态结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