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海蜇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时间 : 2023-01-03 03:40:03 投稿人 : 小元 点击 : 加入收藏

海蜇(Rhopilemaesculenta)是一种大型食用水母,近几年,由于海蜇养殖的不断扩大,海蜇苗种的需求量也在加大,人工育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海蜇人工育苗技术要点,供广大生产单位参考使用。

海蜇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 淡水养殖

一、自然海区采捕亲蜇

北方沿海海蜇的生殖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而在一个生殖季节内性腺有2次-3次的排放高峰期。生产中,应在自然种群性腺第一个成熟期,即8月末至9月初采捕亲蜇。亲蜇要求伞径在30cm以上,雌雄鉴别可用镊子从生殖下穴插入,取出小块性腺放大20倍-40倍观察,卵子呈现为大小不等的球形颗粒,精于呈现为不规则肾形,当性腺颜色由棕色变成乳白色时标志性腺成熟,即将排放。一般地,将亲蜇的雌雄个体分池培养,亲蜇耗氧量在20℃-25℃条件下大约为3000mg/天-4000mg/天,蓄养期间若以每24小时换水1次估算,每1个亲体所占有的水体不应小于2m³,亲蜇蓄养密度越大则应增加换水次数。

二、产卵与孵化

1、蓄水和水处理育苗前1天,将水池刷洗干净,注入新鲜海水,作为孵化池。如果育苗室地处内湾或城市附近,可在海水中加入4X1O-6mOl/L-8x10-6mOl/L的EDTA(乙二胺四乙酸钠盐)起到络合重金属离子的作用,以利于提高孵化率。

2、雌雄搭配海蜇产卵和排精的时间在黎明,因此,凌晨5:00-6:00将亲蜇从蓄养池移入孵化池,产卵时间可持续1小时-2小时,产卵量在第1天-第2天较少,之后急剧增加,至第7天-第10天为高峰期,之后又急剧减少。亲蜇的雌雄比例以2-3:1为宜,密度为2个/m³-3个/m³,增大密度有利于雌雄个体之间的相互诱导,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受精卵。亲蜇产后大部分都死亡。

3、抽样镜检移人亲蜇1小时后,从池底取样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卵是否出现卵裂,之后每隔20分钟-30分钟抽样观察1次,直到发现有大量出现卵裂的受精卵或未受精卵解体为止。

4、移出亲蜇受精卵卵裂自16细胞期开始形成囊胚腔,胚胎幼体自池底逐渐上浮,并在水体中呈半沉浮状态,因此,应在受精卵卵裂进行3小时左右而将亲蜇移出,于次日再重复用于产卵中。待孵化池池水静置30分钟后,使用胶皮软管进行虹吸,将上层池水排出,一般水位降至30cm左右。排水时,应使孵化池内端的软管管口向上,使池水尽量不搅动,且最好在1小时内完成,避免受精卵大量流失。排水完毕后,每天应适量添加等温海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5、孵化受精卵经过6小时-8小时孵化为浮浪幼虫,使用体积法定量,通常孵化率在80%以上。

三、浮浪幼虫变态和附着的管理

1、投放附着基在24小时内投放附着基,由于浮浪幼虫多以前端向斜上方游动,故附着基应与水面平行。当浮浪幼虫变态为螅状幼体时,绝大多数附着于附着基下侧,多数螅状幼体柄部向上,呈倒垂状。

2、添加新鲜海水海水添加量以能淹没附着基为宜,之后每隔2天添加适量新鲜海水,以5次(10天)添满为止,亦即10天内不换水,防止浮浪幼虫或尚未附着的螅状幼体大量流失。

3、重复投放浮浪幼虫浮浪幼虫变态附着密度以300万个/m³-500万个/m³为好,可将孵化出的浮浪幼虫定量后投入已下附苗器的孵化池中。

四、螅状幼体的培养与管理

1、螅状幼体的培养主要技术包括适时投喂和换水。早期螅状幼体以贝类担轮幼虫和本类的浮浪幼虫作开口饵料效果最佳,投喂时间应在下附苗器4天-5天后开始,每日投喂1次,投喂量为附苗量的5倍以上;5天-6天后可发育至中期螅状幼体,此时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每隔2天投喂1次,并在投喂和充气1小时后开始换水,换水量为全池的1/4-1/2;再经过8天-10天培养,可发育为后期螅状幼体。

2、螅状幼体的管理人工培养螅状幼体的时间为秋季9月-10月,培育幼蜇的时间是翌年夏季5月-6月,其间隔时间7个月左右,并有一个越冬阶段。在此期间,螅状幼体将进行足囊生殖,复制新螅状幼体。螅状幼体定量之后应倒池,并全部换水,一般采取如下四项管理措施:

第一,控制光度。用黑布覆盖水池,使池中保持黑暗或弱光,防止杂藻等在附苗器上大量繁殖生长,以提高螅状幼体成活率,且也有利于足囊生殖。

第二,保持低温。螅状幼体适应低温生活,以10℃以下、冰点以上为宜,长期生活于1O℃-15℃条件下则畸形个体增多,所以,海蜇产卵不能过早,应在秋末池内水温降至10℃以下。至冬季,室内应有保暖设施,以维持池水不结冰为准。当春季室内水温达10℃以上时,应采取降温措施,或增加换水次数,以使室内水温与自然海区的水温接近,直到自然海区水温上升到13℃-15℃为止。

第三,适时投喂。以卤虫无节幼体为饵料,投喂次数依水温而定,一般在5℃以下可不投喂或4周投喂1次,6℃-10℃时每周投喂1次,11℃-15℃时每周投喂2次,投喂量为螅状幼体数量的10倍-20倍。螅状幼体饱食后呈桔黄色,饥饿时呈苍白色,所以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可根据螅状幼体颜色的深浅而酌情增减,如果投喂后1小时水体中明显有卤虫无节幼体分布,则可视为投喂过多;第四,适时换水。10℃以下,窒息点溶解氧含量为0.1mg/L,氨态氮的安全浓度为1.Omg/L,一般每次投喂后换水1/3-1/2即可,用虹吸法从池底吸出含有沉淀物的海水,再加入等量新鲜海水。

五、碟状幼体的培养和管理

1、碟状幼体的培养螅状幼体必须通过横裂生殖才能产生水母型碟状幼体。螅状幼体发生横裂生殖主要受水温条件制约,当自然水温上升至13℃-15℃时,可用人工控温的方法诱导横裂生殖。在22℃条件下,螅状幼体种群可在2周内完成首次横裂生殖,形成碟状幼体的发育时间为1天-2天,即可在短期内培育出大量的幼体或幼蜇,以满足集中时间放流增殖或养殖的需要。光度和营养对横裂生殖也有影响,因此,在螅状幼体越冬后,应解除黑暗条件而置于室内自然光(18001x-24001x)条件下培养。另外,在螅状幼体越冬后至发生横裂生殖之前的这段时间,应特别重视饵料生物的充分供给。

2、碟状幼体的管理初生的碟状幼体无色、透明,直径2mm-4mm,在18℃-22℃条件下经7天-10天半径达10mm左右为中期碟状幼体和幼蜇,经15天-20天半径达20mm左右为幼蜇。在海蜇水母体的培育过程中,保持水质新鲜至为重要,水体溶解氧下限为2.0mg/L,氨态氮浓度上限为1.5mg/L,pH范围为7.5-8.5。投喂次数:碟状幼体2次/天-3次/天,稚蜇3次/天-4次/天,幼蜇4次/天-5次/天。每次的投喂量以卤虫无节幼体计算,约为碟状幼体1:10-20,稚蜇1:100-200,幼蜇1:500-1000。碟状幼体前期每日换水1次,每次1/3-1/2;幼蜇时每日换水2次,每次1/3-1/2。一般采取微量充气方法,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碟状幼体至幼蜇阶段的成活率可达70%以上。

六、出苗

育苗池中碟状幼体数量达2万只/m³以上时,可将附着基移入空闲的育苗池,以便螅状幼体继续放散碟状幼体。当碟状幼体部分生长发育为幼蜇时,不再进行充气。所以,碟状幼体难以高密度培养,可采用双袋出苗法出苗,出苗成活率在95%以上。

相关文章

  • 河蟹(苗种)池浑浊水形成原因与改良方法的剖析
    河蟹(苗种)池浑浊水形成原因与改良方法的剖析

    图片由汪心昌提供基本情况:本塘为河蟹苗种暂养池,种殖的水草种类为伊乐藻。池塘面积20亩,水深0.5米。放苗时间为3月初,4月初施用过复合肥(50kg)、尿素(20kg)等培草,5月初泼洒过阿维菌素溶液,至5月15日尚未转入成蟹养殖池。本塘水色如图所示为浑浊水质,且沿岸边已形成藻类水华带,暴雨后水色变为更浑浊。水质检测结...

    142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鱼苗的饲养方法
    鱼苗的饲养方法

    (一)有机肥饲养法在鱼苗下塘前4—7天先施基肥,每亩施牛粪或人粪尿300—500公斤,繁殖天然饵类生物,供鱼苗摄食。鱼苗入池后,应根据水质、水温、天气和鱼苗生长决定追肥量,每2—3天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肥100—200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鱼池早晨有鱼苗浮头,日出后恢复正常,说明池水肥度适中;若晴天上午8时后...

    769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南方大口南养殖常见传染性疾病鳃霉病防治方法
    南方大口南养殖常见传染性疾病鳃霉病防治方法

    由鳃霉引起,病鱼鳃部苍白色,伴有充血或出血,鱼种容易感染,流行于5~8月,鳃霉在环境适宜时。1~2天内即可大量繁殖,因此大口鲶一旦感染易呈暴发性死亡。此病一般与水质密切相关。水质恶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很高时易发生。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代替茶粕清塘有一定预防作用。②一旦发生此病,加注新水,降低有机质含量,同时全池泼洒15...

    2611 鲶鱼养殖技术 鲶鱼 淡水养殖 鲶鱼养殖 鲶鱼养殖方法
  • 鱼苗鱼种运输技术
    鱼苗鱼种运输技术

    苗种的运输,是养鱼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需要认真对待。苗种运输成功的关键,是应做好运输前的准备工作,它是提高运输途中鱼类成活率的保证。在运输之前,除事先检查运输工具,掌握运输时间和人员安排外,还应做到“人等鱼到”,“塘等鱼放”,使运输顺利进行。一、运输方法。1.帆布桶运输:帆布桶运输的优点是装运速度快,操作简便...

    1446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优质鱼苗选购技巧
    优质鱼苗选购技巧

    一是肉眼观察。好鱼苗规格整齐,群体体色一致,鲜艳有光泽,身体健壮,光滑而不拖泥,游动活泼;差鱼苗规格参差不齐,体色黯淡,个体偏瘦,有些身上还沾有污泥,少活力。二是反应能力。将手或棍插入盛鱼苗容器中,惊扰鱼苗,好鱼苗会迅速四处奔游,差鱼苗则反应迟钝。三是逆游能力。搅动装鱼苗的容器,产生漩涡,好鱼苗能沿边缘逆水游动,差鱼苗...

    2181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过冬之前应积极预防日本鳗鱼鳃肾炎
    过冬之前应积极预防日本鳗鱼鳃肾炎

    以下的各种方法具有预防日本鳗鳃肾炎的发生。1、夏季发生的疾病一直到停饵都要积极治疗,10月中旬要内服土霉素、氟苯尼考等抗菌素。2、投给维生素、微量营养充分的饵料,11~12月份充分添加维生素或营养成分,使耐受长期过冬生活营养需要,添加复合维生素和VE较好。3、尽量推迟停饵时间,以减少越冬期间的体力消耗,水温低时不要投饵...

    311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鳙鱼的加工利用研究
    鳙鱼的加工利用研究

    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又名花鲢、黑鲢、胖头鱼,属硬骨鱼类,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鳙的外形似鲢,往往会被有些人误认为是同一种鱼,但肉质味道没有鲢鱼好,且头特别大,一般为体长的1/3。鳙鱼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低值淡水鱼,这是因为:(1)鳙鱼的产量大,价格低廉;(2)鳙鱼头部较大,造成了可食部分少的印...

    1093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斑点叉尾鮰肠套叠病的成功治疗案例分享
    斑点叉尾鮰肠套叠病的成功治疗案例分享

    斑点叉尾鮰肠套叠病的典型症状是肠套叠:有的前肠缩进胃里,有的后肠末端脱出肛门外,也有的出现1-3个肠套叠,其他症状还有口腔、下颚、腹部等充血、出血,肛门红肿,肝肿大发白,腹部膨大,腹腔积水等症状。病鱼游动无力,或头上尾下悬垂水中。死亡量很大。治疗方法:一、外用家佳得,3亩米/套;内服:渔多星+康复王+三友强肝散,拌料投...

    781 淡水养殖 鮰鱼 鮰鱼养殖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养殖方法
  • 大蒜防治七种鱼病
    大蒜防治七种鱼病

    防治鱼烂鳃病和肠炎病每100公斤鱼用大蒜素10毫升,拌入饵料中投喂,3天为一个疗程;或每100公斤鱼每天用10%人工合成大蒜素200克拌饵投喂,连喂6天。防治鱼暴发性出血病可每万尾鱼种用大蒜0.25公斤、喜旱莲子草4公斤、食盐0.25公斤与豆饼磨碎投喂,每天2次,连用4天,效果明显。防治草鱼出血病可每50公斤鱼用水花生...

    244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鱼粉主要应用对象有哪些
    鱼粉主要应用对象有哪些

    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猪、鸡和牛等动物饲料需要高质量蛋白质,尤其是幼龄动物日粮中的添加。因为幼龄动物处于生长旺盛期,对蛋白质需求和氨基酸平衡要求较高,而且鱼粉中氨基酸比例与动物所需的比较接近。水产鱼、蟹、虾类等饲料蛋白质的主要原料就是鱼粉,与水产所需的氨基酸比例较接近,能保证水产快速生长。特种经济动物产毛皮的狐、貉等肉食性...

    120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判断河蟹脱壳高峰期的方法及脱壳期间注意事项
    判断河蟹脱壳高峰期的方法及脱壳期间注意事项

    一、河蟹脱壳高峰期的判断方法1、检查剩饵。河蟹在脱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连续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同时,水质没有问题,河蟹也未发病,则表明河蟹即将脱壳。2、检查体色。脱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脱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3、看蟹壳。看池塘脱壳区和浅滩...

    2644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解密高温期河蟹缺氧死亡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解密高温期河蟹缺氧死亡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对于河蟹养殖户朋友来说,最揪心的事情莫过于河蟹出现死亡了。然而,进入六月份,河蟹的死亡量逐渐增多,这给养殖户朋友带来了不少烦恼。那么,河蟹为什么会出现死亡呢?笔者认为,死因千百种,结果都一样,而高温期河蟹死亡最终还是因缺氧而死。在这里,我把缺氧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缺氧,另一种为非生理性缺氧,即外部环境缺氧。一、生...

    2474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池塘那些事之如何处理五月份水混问题
    池塘那些事之如何处理五月份水混问题

    进入五月河蟹二壳逐渐结束,在近期大雨过后大多数蟹塘出现养殖水体浑浊水体透明度低,在平时塘口服务过程中大多数养殖户会问水是怎么混的?该怎样处理水体浑浊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5月蟹塘水浑的原因;一、近期蟹塘水浑原因分析1、由于近期天气突变、投饵不足导致河蟹活动性大易引起水浑。2、水里鳅鱼、鲫鱼等野杂鱼过多也会造成水浑。...

    1240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一例福瑞鲤急性烂鳃病发病案例及治疗
    一例福瑞鲤急性烂鳃病发病案例及治疗

    作者:甘肃永靖县农牧局苏玲,魁海刚摘要:福瑞鲤是永靖县依托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白银综合试验站引进并大力推广的养殖新品种,在养殖过程中急性烂鳃病时常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了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发生在试验示范点的案例分析了该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给养殖户提供参考。关键词:福瑞鲤;急性烂鳃病;发病原因;治...

    2737 鲤鱼 淡水养殖 鲤鱼养殖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方法
  • 温棚投放的甲鱼苗身体肿胀是怎么回事
    温棚投放的甲鱼苗身体肿胀是怎么回事

    杭州萧山区新湾镇甲鱼养殖户吴老板(2014-9-7):今年温室共投9万只日本鳖,已有10天左右的时间,有两个棚投苗后甲鱼苗情况很不稳定,每天都陆陆续续有几个死掉,而后技术员用泡腾片消毒了这两个棚,泡腾片主要成分二氧化氯,第二天苗死亡了很多,死掉的和还未死在水表层游的甲鱼苗,身体看起来有肿胀的现象,这两个棚已经死了有2万...

    2401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