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异育银鲫几种黏孢子虫病及其防控技术研究概况

时间 : 2023-03-15 01:31:40 投稿人 : Santiago 点击 : 加入收藏

异育银鲫几种黏孢子虫病及其防控技术研究概况

通常被人们称为孢子虫(Sporozoans)的动物,实际上是对在分类学上属于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黏体动物门(Myxozoa)、单孢子虫门(Haplosporidia)和顶复门(Apicomplexa)等相关动物的总称。随着对这些种类动物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证明了属于微孢子虫、黏体动物门和单孢子虫门的各类动物具有与孢子虫明显的差异性生物学特性而被单列。因此,现在只是将包括血族虫科(FamilyHaemogregarinidaeNeveuLemaire,1901)、指状虫科(FamilyDactylosomatidaeJakowskaabdNigrelli,1995)、艾美球虫科(FamilyEimeriorinaLeger,1911)和隐孢子虫科(FamilyCryptosporidiidaeLeger,1911)的顶复门原生动物称为孢子虫,也就是说只将由这些寄生虫引起的鱼类疾病,称为鱼类孢子虫病(Sporidiosis)。而将由黏体动物引起的鱼类寄生虫疾病,称为鱼类黏孢子虫病(Myxosporidiosis),本文仅介绍对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危害比较严重的几种黏孢子虫病及其防控技术的研究概况。

1异育银鲫常见的几种黏孢子虫病及其症状

全世界已经报道的黏孢子虫有2,200多种。能寄生于异育银鲫的黏孢子虫种类也比较多。但是,对异育银鲫危害比较严重的黏孢子虫主要有武汉单极虫(Thelohanelluswuhanensis)、洪湖碘泡虫(Myxobolushonghuensis)、丑陋圆形碘泡虫(M.turpisrotundus)、瓶囊碘泡虫(M.ampullicapulayus)等几种。这几种黏孢子虫与其他黏体动物一样,几乎可以寄生在鱼类任何器官和组织,黏体动物引起鱼类病变的常见器官和组织为神经系统(如脑部、脊椎等)、肠道、肾脏、膀胱、肌肉、心脏、鳃、喉部、皮肤等。

1.1武汉单极虫病

病原体武汉单极虫。成熟黏孢子壳面观呈瓜子状,前端狭窄尖锐,后端钝圆,大小为21.9µm×11.5µm×10.8µm;有一个极囊,呈球形,位于孢子前端,极丝7~10圈;部分新鲜孢子孢壳外还包围一层膜状鞘。寄生于鱼体真皮层的成熟黏孢子,初期形成包囊呈乳白色,其包囊表面分布由少量由黑色素细胞形成的黑色素小点,随着包囊的发育,黑色素越来越多。

症状与流行由于成熟的黏孢子寄生于鱼皮肤真皮层中间,随着包囊的逐步增大,病鱼体表可见明显突起,肉眼观察课件鱼体表面呈现出许多凹凸不平的部位。虫体包囊外有一层宿主结缔组织膜,其上面有比较多的黑色素沉积物。

武汉单极虫仅寄生于鲫鱼,尤其是多寄生于异育银鲫夏花阶段的鱼种体内,通常是在水温18℃以上开始发病,主要流行季节为每年的4月底~8月中下旬之间,疾病的发生与否与水温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水花鱼苗下塘后20d左右,即可在受感染的鱼体内发现发育成熟的孢子,其感染源为发育于苏氏尾鳃蚓中的雷射孢子虫。

1.2洪湖碘泡虫病

病原体洪湖碘泡虫。成熟黏孢子壳面观呈长梨形,前端尖细,后端钝圆,缝面观为透镜状,孢子大小为17.9µm×9.1µm;两个极囊基本上等大,呈梨形,占居孢子的一半,极囊的大小为8.8µm×3.2µm。

症状与流行感染早期,受感染鱼体没有明显症状。而感染后期,患病鱼体整个喉部几乎被包囊取代,病鱼出现明显厌食、游动迟缓、浮头、组织坏死及炎症症状。导致病鱼迅速死亡的原因,推测与出现其他病原的继发性感染有关。

这种疾病是近年来危害异育银鲫养殖业的主要黏孢子虫病(图1)。在江苏、湖北等异育银鲫养殖地区属于多发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明,流行于江苏省苏北地区的洪湖碘泡虫病的病原是随着鱼种的引进而传入的。该病的主要流行季节为每年6~7月或者8~9月,推测放射孢子虫感染期为4月底~5月初。

1.3丑陋圆形碘泡虫病

病原体丑陋圆形碘泡虫。成熟黏孢子寄生于鱼体鳃弓、咽部、吻部、鳃盖、背鳍、胸鳍、腹鳍、尾鳍、皮肤及肠壁等多个器官皮下结缔组织内,形成大小不一的肉眼可见包囊,圆形,可形成0.6~6.2mm的包囊。成熟黏孢子圆形,缝面观呈透镜形,缝脊宽而直,孢壳厚而均匀,孢子长8.0~9.3µm,孢子宽7.5~8.9µm,孢子厚3.8~5.0µm;两个极囊呈梨形,大小相等,呈“八”字形分开,约占整个孢子长度的1/2,极囊长3.8~5.0µm,极囊宽2.9~4.0µm,极丝5~6圈。

症状与流行病鱼体表,尤其是吻部、口腔、头部及鳍条等部位出现大量包囊,尽管患病鱼体并不立即死亡,但是,由于大量包囊的出现,其商品价值会受到很大影响。

在湖北地区异育银鲫养殖地区每年5月初至翌年4月均可发现包囊,其后包囊脱落,病灶痊愈,感染最严重(以每尾鱼体上寄生的包囊数计)出现于每年的秋冬季。

1.4瓶囊碘泡虫病

病原体瓶囊碘泡虫。成熟黏孢子寄生于鱼体鳃、咽部皮下结缔组织内,形成1.2~3.0mm的圆形白色包囊。成熟黏孢子壳面观圆形,后端钝圆,孢子长17.7~19.5µm,孢子宽8.0~9.6µm,孢子厚6.4~8.3µm;两个极囊呈梨形,大小稍有差别,大极囊长8.7~11.0µm,大极囊宽2.7~3.6µm;小极囊长8.5~10.6µm,小极囊宽2.7~3.6µm,极丝9~10圈。

症状与流行主要是寄生在鱼体的鳃部,可以出现大量包囊。当包囊过多时严重破坏鳃丝正常结构,可导致患病鱼体死亡。在江苏省苏北地区每年5月初~7月,可以发现严重感染的异育银鲫。

除上述4种危害异育银鲫比较严重的黏孢子虫病外,还有吴李碘泡虫、倪李碘泡虫、口腔碘泡虫(Myxobolusoralisn.sp.)等黏孢子虫也能寄生与异育银鲫,并且引起疾病的发生。

2黏孢子虫的生活史

黏体动物种类众多,其传播方式也呈现多样化。黏体动物有性生殖过程仅发现于无脊椎动物,所以,有人推测鱼类只是黏孢子虫的偶遇宿主,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寄生于鱼类的无性生殖增大其繁衍、传播能力,而无脊椎动物才是黏体动物的终末宿主。综合已有的文献内容,黏体动物传播至鱼类的过程包括三种方式:①形成与无脊椎动物(寡毛类、多毛类等)的放射孢子侵染宿主鱼,绝大多数黏孢子虫纲的种类是以这种方式感染鱼类的;②鱼-鱼水平传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已经在肠黏孢子虫属得到证实;③形成于苔藓动物的苔藓软孢子通过皮肤或者鳃侵染宿主鱼,孢质侵入宿主上皮组织,随后经过血液循环迁移入肾间质,孢子发生于肾管,形成成熟软孢子虫。

一般认为黏孢子虫和鱼软孢子虫是通过被无脊椎动物吞食后开始其在无脊椎动物体内发育的,而对于放射孢子或苔藓软孢子是通过何种机制感染鱼类的了解得并不清楚。最近有人发现,易感鱼类通过释放化学信息素(肌苷、鸟苷等几种核苷)使得水体中放射孢子虫靶向识别易感宿主。而受体介导对于诱导孢子的极丝挤出、释放感染性孢质中发挥重要作用。易感宿主的粘液能特异性刺激放射孢子虫的极丝挤出。但是,某些种类的放射孢子虫也会被非自然宿主的粘液激发,这些种类的放射孢子虫不能区分易感鱼类和其他鱼类,非易感鱼类究竟是如何终止孢子虫感染性胚质的发育、移行的?尚不清楚其机制。

3鱼类黏孢子虫病的防治方法

对于鱼类黏孢子虫病,迄今为止尚无专用药物和疫苗可用于防控。人们经过口服给药,完成的化学药物治疗试验结果证实,烟曲霉素、TNP-470(烟曲霉素类似物)、妥曲珠利、奎宁+盐霉素、盐霉素+氯丙啉、辛酸、盐酸氯苯胍和左旋咪唑等,控制某些种类的黏体动物病害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现有的防控方法主要是基于对黏体动物生物学的了解发展而来的,由于人们对于这类动物的生活史尚未完全清楚,导致药物控制鱼类黏孢子虫病的效果并不稳定。我们最近利用一些药物进行了杀灭异育银鲫肠道中孢子虫的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简介如下:

试验是在江苏省射阳裕达水产养殖公司进行的。在水泥池中设置网箱作为本试验的饲养场地。每个2.0m×2.0m×1.5m网箱内放养平均尾重为22.5g的100尾,经过镜检证实体内带有黏孢子虫(未鉴定种类)的异育银鲫。经过预备试验饲养7d,待供试异育银鲫适应养殖环境后,开始投喂药物饵料的试验。试验期间水温变化幅度为(23±3)℃。

供试药物包括“新孢虫杀”、“驱孢灵”(5%地克珠丽预混剂)、“精制敌百虫”(80%晶体)、精体敌百虫(90%)、盐酸氯苯胍、左旋咪唑、槟榔粉(黄芪、槟榔、鸦胆子,经过粉碎后同比例混合,用前经过煎煮)、百部粉(黄芪、百部、红莲、天麻,经过粉碎后同比混合,用前经过煎煮)和孢虫净。

根据鱼体重计算各种药物的用量后,再将药物定量添加在饲料中做成药物饵料。按照饲料计算,各种药物在其中的添加量为“孢虫灭”20.0g/kg、“新孢虫杀”1.2g/kg、“驱孢灵”2.5g/kg、“精制敌百虫”2.5g/kg、“晶体敌百虫”2.5g/kg、“盐酸氯苯胍”0.2g/kg、“左旋咪唑”0.25g/kg、“槟榔粉”2.5g/kg(经过煎煮)、“百部粉”2.5g/kg(经过煎煮)、“孢虫净”10.0g/kg。添加药物后的饲料经过阴干后,备用。

按照鱼体重2.0%的投喂量,换算成药物在鱼体中的剂量分别为“新孢虫杀”0.03g/kg鱼体重;“兽用孢虫灭”,0.4g/kg鱼体重;80%的晶体精制敌百虫0.05g/kg鱼体重;5.0%驱孢灵50.0mg/kg鱼体重、盐酸氯苯胍5.0mg/kg鱼体重、左旋咪唑5.0mg/kg鱼体重、槟榔粉,50.0mg/kg鱼体重、百部粉,50.0mg/kg鱼体重、晶体敌百虫(90%)5.0g/kg鱼体重,另外设不添加药物的水族箱作为对照组。每天投喂2次,连续投喂8d为一个疗程。

从开始投喂药物饵料后,分别于第3d、第9d、第15d和第21d,从每个试验和对照族中捞起3尾,解剖检查肠道中的孢子虫状况,即剖开试验鱼的肠道后,除去肠道中的残留食物与粪便后,刮取肠粘膜和粘液在载玻片上压片,在10×40倍显微镜下检查孢子虫。参照《鱼病调查方法》中规定的检查标准,以一个视野下超过50个孢子虫,判定为“+++”、一个视野下21~50个孢子虫,判定为“++”,一个视野下看见1~20个孢子虫,判定为“+”,没有发现就判定为“-”。通过孢子虫在供试鱼肠道中的感染率与感染强度,判断各种药物的杀虫效果。

投喂药物饵料开始后的第3d、第9d、第15d和第21d,分别从每个试验和对照组中各捞起3尾供试异育银鲫,解剖后检查肠道中的孢子虫状况,结果证明所有的药物连续投喂8d结束后,至第21d检测的结果仍然未显示出药物对银鲫孢子虫的杀灭效果(见表1)。

异育银鲫几种黏孢子虫病及其防控技术研究概况

表1投喂各种药物饵料开始后的第21d检测异育银鲫肠道中孢子虫的数量

对于鱼类黏孢子虫病的防治,有人尝试了生物防控的方法,即通过制备疫苗、将抗性鱼种引入养殖水体、抗性中间宿主(水蚯蚓等)的引进、抗性与品系的培育以及将底栖鱼类的引入养殖水体等。还有人尝试了物理防控措施,如使用水泥池养殖鱼类、利用紫外线(UV)和臭氧消毒养殖水体已经改变中间宿主的栖息环境等,这些防治措施都或多或少地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比成熟的黏孢子虫而言,水源的放射孢子虫可能对于各种药物的作用更为敏感。因此,对黏体动物病害的防控重点,似乎更应该置于针对水体中放射孢子虫阶段以及虫体感染鱼体后的前孢子阶段,可能更容易获得良好防控效果。

陈昌福1曹丽敏2方苹3

(1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2沈阳元丰饲料厂,辽宁省辽中县110200;3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南京210036)

相关文章

  • 春季养鱼须知问题
    春季养鱼须知问题

    一、抓好基础性准备。首先要抓好物质准备,如人工滋生装备、常用药物、养鱼机械和工具以及肥料、饵料等。不能自繁鱼苗的渔场和养鱼户,还应选好鱼苗滋生单位以便及早购回优质鱼苗,同时还应做好鱼池的清塘消毒等工作。二、抓好鱼苗、鱼种的投放。依据当地饵料和水质条件,判别主养品种。若水旱草丰盛,宜主养草、鳊鱼;若肥源充分,可主养鲢、鳙...

    146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如何正确判别鱼类中毒与泛塘
    如何正确判别鱼类中毒与泛塘

    养鱼往往因管理上的疏忽而发生塘鱼中毒或泛塘事故,造成大批鱼死亡。因此,准确辨别鱼类中毒与泛塘,并及时准确地采取相应的解救措施,减少损失,是渔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别和解救。一、从时间上判别:鱼类中毒一般无季节、天气和昼夜之分,随时都可发生。泛塘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连续的低气压、闷热天气...

    23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防止黄鳝缺氧死亡的八个方法
    防止黄鳝缺氧死亡的八个方法

    黄鳝和其他鱼类一样,当水体中容氧量每升低于2毫克时,就会引起缺氧浮头,严重时还会成批死亡,下面介绍几种防治黄鳝缺氧死亡的办法。1、降温增氧。夏秋季节水温高,会造成水体中缺氧。为此,可在鳝池顶上搭架,盖上稻草遮荫;也可在池周种藤蔓植物,如南瓜、黄瓜等,让藤蔓爬到池顶架上遮荫,以降低水温。2、注水增氧。高温季节,每天向鳝池...

    229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鱼苗的饲养方法
    鱼苗的饲养方法

    (一)有机肥饲养法在鱼苗下塘前4—7天先施基肥,每亩施牛粪或人粪尿300—500公斤,繁殖天然饵类生物,供鱼苗摄食。鱼苗入池后,应根据水质、水温、天气和鱼苗生长决定追肥量,每2—3天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肥100—200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鱼池早晨有鱼苗浮头,日出后恢复正常,说明池水肥度适中;若晴天上午8时后...

    769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不同河蟹塘口,养殖户如何选择不同清塘方法
    不同河蟹塘口,养殖户如何选择不同清塘方法

    很多塘口螃蟹卖的几乎差不多了,面临着清塘,如何正确的清塘,掌握好方法,为来年的养殖埋下伏笔,至关重要!大家都很清楚,兴化地区,放苗到成蟹回捕率并不高,放1000只,收500只这是普遍现象,从未看到过死亡,为何回捕率这么低?剩下的500只蟹苗去哪了?这个话题值得深思!到底是清塘药物残留原因?还是放苗时间不对?栽草时间及方...

    700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鳗鲡(又叫鳗鱼)的养殖技术
    鳗鲡(又叫鳗鱼)的养殖技术

    鳗鲡是一种江海洄游性鱼类,生长在江河、湖泊、池塘等淡水水域。经2年~3年的生长,体长达50厘米~60厘米时,性腺开始成熟,就向深海作产卵洄游。到当年底或翌年初,鳗苗即向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河口集群。此时即可于夜间张灯,用手抄网、张网、曳网等捞捕鳗苗。养鳗池可用水泥、砖、石等筑成,分4级。一级池为白仔池,每口池面积10...

    667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PH过高,没办法处理?老司机教你进苗塘口pH值过高如何调控!
    PH过高,没办法处理?老司机教你进苗塘口pH值过高如何调控!

    开篇大家晚上好!我是饶小坤,欢迎大家来到《蟹讯速递》现场,今晚我们将跟大家分享前期下苗后出现PH过高的情况该如何解决?是不是真的就没有办法处理PH偏高的情况呢?降低pH值的措施(1)塘口换水。对于水源丰富的地方来说,换水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换水应在早晨9点开始,每次边出边进,保证10Cm交换量,连续一周。(2)对塘口过...

    2221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草鱼塘混养多种鱼类高产高效养殖经验分享
    草鱼塘混养多种鱼类高产高效养殖经验分享

    近年来,常规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一直处在低位振荡、徘徊,江苏宿迁市宿城区兴华水产合作社的养殖户,却摸索出了一条高效养殖途径,依托本地的地理、资源优势,把传统的养殖理念与现代先进养殖工艺有机结合,发展了以主养草鱼、多品种鱼混养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辐射带动了本地主导产业——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放养...

    2482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广西河蟹养殖发展前景与对策
    广西河蟹养殖发展前景与对策

    一、前景河蟹(绒螯蟹)是我国传统名贵淡水食用蟹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70年代安徽、江苏两省率先开展人工育苗和养殖并取得成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江苏、安徽、浙江、辽宁、湖南等省相继成为养蟹大省。如辽宁省其育苗水体达30万m3,苗种产值达30亿,利润10亿。江苏育苗水体达到40万m3,养殖面积11...

    406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乌鳢出血性败血症症状病因及防治方法介绍
    乌鳢出血性败血症症状病因及防治方法介绍

    乌鳢亦称“黑鱼”,出血性败血症是危害乌鳢养殖较严重的疾病之一。1.病鱼症状鳞片松散,甚至部分脱落。胸鳍基部充血发红,下颌至肛门的腹部同样充血发炎。靠近鳃盖后缘的体壁两侧有垂直鱼体侧线的出血条纹。有些病鱼还伴有眼眶充血和肌肉充血现象。严重时腹部肿胀。剖检可见体腔内有无色腹水,肠道中空无食物并伴有充血现象。肝脏瘀血成紫色。...

    1862 黑鱼 淡水养殖 黑鱼养殖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方法
  • 浅色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
    浅色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

    俗名白奈,金丝,隶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该鱼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其鳔是名贵的中药补品。浅色黄姑鱼属于温水性的鱼类,适温范围8-33℃,最适生长水温为24-29℃,产卵水温24-28℃,性成熟年龄为Ⅱ龄,生长适盐范围10-40。为探讨浅色黄姑鱼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笔者于2002-2003年对浅色黄姑...

    2727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河蟹土池暂养管理要把握五个方面关键点
    河蟹土池暂养管理要把握五个方面关键点

    河蟹销售季节,养殖户常常把河蟹从大面积的养殖池收集到小面积的池中进行暂养,这样做的既可以方便起捕、批量上市,也利于短期育肥、提高河蟹品质。1、暂养池选择:暂养池临近养殖塘口,交通便利,水源清新充沛。每个池面积控制在3~10亩,浅水区与深水区面积比为2︰1,水草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1/3,四周建有防逃设施。放蟹前20天要进...

    2856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每周一例]加州鲈鱼苗氨氮中毒死亡
    [每周一例]加州鲈鱼苗氨氮中毒死亡

    [病例481]广东佛山九江镇上西村一客户养殖加州鲈,水面7亩,平均水深2米,用网格把鱼塘对半分,一共5台1.5kW的增氧机,网内2台,网外3台(图1)。2018年5月10日进水,鱼塘水是打井抽上来的地下水,未处理,只是开增氧机曝气。5月18日,晴。上午到店检测水质指标:氨氮15mg/L,亚硝酸盐1.2mg/L,pH值8...

    1865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加州鲈鱼的水泥池精养技术
    加州鲈鱼的水泥池精养技术

    1.养殖池的条件水泥池面积不宜过大,以50~100平方米为好,也可利用室内养鳗、养蟹、育苗室等水泥池。池底稍倾斜,有利于排水。日光充足,通风良好,池底铺沙或水泥底。要有防逃措施,放养密度较大时,要有增氧装置。2.鱼种规格和密度视条件而定,每平方米放养20~30尾为宜,同池放养的规格要一致,一般为5~8厘米。3.饲养管理...

    1971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鳅稻共生的十二个要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