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鲤鱼秋季烂腮病治疗

时间 : 05-06 投稿人 : Erick 点击 :

症状

鲤鱼秋季烂腮病治疗 | 养殖病虫害防治

浮动缓慢,食欲不振,上下窜游。捞出死鱼观察,有的腮丝腐烂,有的成花瓣腮,有的开天窗。

治疗

1、消毒剂治疗3日,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泼洒,浓度为2克/立方米(水体按网箱内水体计算),由于网箱养殖泼洒药物容易扩散,所以应适当加大剂量,3日后,泼洒长效敌百虫,浓度为1.25克/立方米。

2、泼洒长效敌百虫的同时开始内服药饵治疗。药饵是经过饲料厂家直接加入饲料制成颗粒。

体会

烂腮病是一种传染迅速、病程长、比较常见的鱼病,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烂腮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腮病和细菌性烂腮病。由养殖户实践表明:预防较好时,没有出现鱼病,一旦忽视预防,便会有鱼病发生。

相关文章

  • 小龙虾腹部肌肉出现白斑是什么病
    小龙虾腹部肌肉出现白斑是什么病

    小龙虾是大众所喜爱的一道美味佳肴,而我国也是小龙虾的消费大国,可以说小龙虾市场一直处于火热状态,需求量也是很高。目前我国小龙虾的养殖分布还是十分广泛的,优质的产区也不在少数,像湖北潜江等等,作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各地养殖户们想要依靠小龙虾获得增收,就得熟练掌握小龙虾的养殖技术,尤其是在病害防治上得过关。小龙虾腹部肌肉出...

    1309 养殖饲料 养殖疾病防治 养殖常见疾病
  • 温室甲鱼烂颈病用药效果不明显怎么办
    温室甲鱼烂颈病用药效果不明显怎么办

    浙江兰溪甲鱼养殖户徐老板:我养殖的是温室甲鱼,水质还可以,但是近期出现烂颈的情况,平均每天死亡在30到40只之间,询问了很多的药方也没见效果,请问该怎么办?答复:温室甲鱼出现烂颈主要是由于水环境不适引起甲鱼互相撕咬,伤口被易感染菌感染,从而出现烂颈现象,而导致甲鱼烦躁互相撕咬的原因可能是:1、水温控制过高;2、水体透明...

    2147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罗非鱼假单抱菌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罗非鱼假单抱菌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假单胞菌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从病灶取材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20度-25度培养1天-2天,可见乳白色,有光泽的圆形菌落。[症状与诊断]本病除眼球突出混浊发白,腹部膨胀外,其他外观症状不明显,解剖观察,腹腔有腹水贮积,在鳔,肾,脾有白色结节状病灶,鳔腔内有土黄色脓汁贮积。[流行与危害]本病于1980-1981年...

    1404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母猪药物保胎方
    母猪药物保胎方

    母猪配种后9~13天和分娩前21天易流产。为此,下面介绍几种保胎的中药处方:方一:在母猪配种后21天,用党参、黄芪、当归、续断、黄芩、白术、砂仁(土炒)各20克,川芎、灵草各15克,加水2500毫升,煎留1500毫升,去渣后再加入糯米,煮成稀粥,喂服,每日1剂,连用2天;产前10天再喂1剂,对胚胎的保护率可达96%以上...

    62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水产养殖户如何防治鱼病科学用药
    水产养殖户如何防治鱼病科学用药

    在养鱼过程中,防治鱼病、合理用药是一个重要环节,现根据养殖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诊断鱼病,科学用药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鱼病的诊断鱼病的诊断是鱼病防治的基础,尤以早期诊断更为重要,能否对症下药、能否使药物发挥效果、能否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都取决于鱼病的诊断。鱼病诊断应遵照以下程序:(一)现场调查1、养殖的品种结构、苗种来...

    530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渔药 水产养殖用药 水产养殖药物使用
  • 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刺参免疫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刺参免疫的影响

    作者: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王东梅王维新刺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现已成为中国北方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养殖品种之一。然而近几年刺参细菌性与病毒性疾病大范围发生,造成刺参养殖产业损失惨重。刺参疾病防御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抗生素及化学药品治疗给动物自身、动物产品及环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动物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引起内...

    1525 海参 海水养殖 海参养殖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养殖方法
  • 白对虾养殖4.0用药规范将助力尾茬虾成功养殖!
    白对虾养殖4.0用药规范将助力尾茬虾成功养殖!

    白对虾养殖4.0用药规范将助力尾茬虾成功养殖!2016-08-24责任编辑:阿诚白对虾水产养殖4.0标杆就是投苗~40天的用药管理规范,近几天,尾茬虾养殖将迎来新一轮投苗高峰,白对虾养殖4.0标杆规性用药规范再一次引起了会员们的热切关注!现再将由中国白对虾养殖产业联盟黄会长提出的4.0标杆模式重点解读如下:1.第一天:...

    358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虾类专题 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养殖 南美白对虾养殖方法
  • 池塘高密度精养鱼类三种异常病症的处理方法
    池塘高密度精养鱼类三种异常病症的处理方法

    随着池塘精养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高,饲料使用量也越来越大,导致水质环境和养殖鱼类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病害。现将笔者近期在养殖区调查发现的三种异常情况进行剖析,并提出处理建议,供养殖者参考。1鱼类肝胆综合症1.1症状该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色。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

    1589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鱼类植物性敌害及杀灭技巧
    鱼类植物性敌害及杀灭技巧

    鱼类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除受到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威胁之外,还受到植物性敌害的危害。鱼类植物性敌害主要有:一、青苔青苔是一些丝状绿藻的总称,常见于鱼苗池中。它繁盛时像绿色罗网张在水中,衰老时呈黄绿色棉絮状浮在水面,不仅鱼苗钻入其中容易被缠裹致死,而且还会大量吸收水中养分,使池水变瘦,影响鱼苗所需的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鱼...

    423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浅谈鳃病和肝病之间的关联:从肝治鳃病,调水治肝病
    浅谈鳃病和肝病之间的关联:从肝治鳃病,调水治肝病

    鱼类的鳃丝血管丰富,血液在此汇集,获取水中的氧气,然后通过背动脉,进入肝、脾、肾、肠等组织,支持这些器官完成必要的生理活动;如果水中缺氧,首当其冲的就是鳃部缺氧,鳃部缺氧后血中的细胞也会缺氧,进而引起机体缺氧,导致鱼类代谢减缓或窒息死亡;肝脏,作为鱼类最大的代谢器官,其内部生理活动需要大量的氧气参与。从以上生理功能来看...

    305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鱼病知识 人畜共患菌之弓形杆菌
    鱼病知识 人畜共患菌之弓形杆菌

    弓形杆菌大量存在于各种水体中[1-2],可通过水体进入肠道,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是一类人畜共患病菌,为革兰氏阴性,目前属内由27个种组成[3]。其中,布氏弓形杆菌(Arcobacterbutzleri)、嗜低温弓形杆菌(Arcobactercryaerophilus)和斯氏弓形杆菌(Arcobacterskirrowi...

    799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渔药的保管与贮藏
    渔药的保管与贮藏

    渔药的保管与贮藏应做到科学、安全。首先要将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贮存;其次对性能相反的药物如酸类与碱类、氧化剂与还原剂等药品以及名称容易混淆的药品分开贮存;再次,对药品本身的理化性质要明确了解,要熟悉外来因素对药品质量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别药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进行贮藏保管。例如:1.易吸潮变质的药品,如硫酸亚铁、青霉素等...

    414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渔药 水产养殖用药 水产养殖药物使用
  • 笼养鸡口服给药新方法——溜药
    笼养鸡口服给药新方法——溜药

    笼养鸡的给药途径主要有三种:注射、口服、吸入。其中口服给药的方法主要有拌料、饮水、直接投服三种。但随着养殖设备的更新改造以及兽药新药、新剂型的开发应用,原有的给药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现介绍一种口服给药的新方法——溜药。首先,制作一个溶解药物的溜药器。可用桶式饮水器的圆桶制作,方法是在圆桶底部扎两排小孔,孔的数...

    83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真鲷虹彩病毒引起美国红鱼死亡一例
    真鲷虹彩病毒引起美国红鱼死亡一例

    广东珠海斗门白蕉镇一美国红鱼养殖池塘,水面7亩,水深1.8米,配备1.5kw的增氧机7台(图1)。2012年5月10日放苗10万尾,7月中旬规格约150克/尾。2012年7月初开始发病,开始每天死亡20余尾,之后死亡数逐日增加;发病期间调水、外用聚维酮碘和抗菌药物。7月13日达到最高峰,死亡600尾,之后死亡量下降。7...

    271 水产病害 海水鱼病 水海养殖病害 海水鱼养殖病害
  • 鹅脚软了怎么办?养鹅注意事项
    鹅脚软了怎么办?养鹅注意事项

    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家畜养殖,其主要原因是它的营养价值高并且易养活,尽管它很好养,但是也经常会有一些病害的发生,而软脚病就是养鹅过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那么针对鹅软脚了怎么治疗呢?有是因为什么所导致的呢?鹅脚软了怎么办?脚软的原因鹅脚软的原因有很多,有病毒性因素、细菌性因素、营养因素以及自身的新陈代谢因素等。比如说营养...

    1878 动物养殖饲料 养殖教程 养殖疾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