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有夜尿增多的现象,这里指的“增多”主要是指量多,而不是次数多。正常情况下,夜间小便次数为0~2次,总尿量为300~400毫升,如果夜尿总量在750毫升以上,就该上医院看看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早期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尿液有变化是身体在“报警”所以必须要提高警惕!
看一天中总尿量的变化。正常情况下,一天的尿量为1500~2000毫升,超过2500毫升为多尿,少于500毫升为少尿,均提示肾血流减低或者肾功能严重受损。无论尿量增多还是减少,都表明身体出现异常,尤其是肾功能异常的表现,都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如果发现排出的尿液泡沫较多,而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面部、眼睑浮肿,很可能是尿液中有蛋白,也应该上医院检查了。
尿液的颜色也是重要的观察指标。正常情况下,尿液是透明、淡黄色的,如果尿液呈淡红色或棕红色,说明尿液中有红细胞,常见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等病症;如果尿液呈乳白色,常见于丝虫病、腹腔肿瘤、肾周围淋巴管受压等病症;如果尿液呈清晰红茶色、酱油色、葡萄酒色,而镜检下无红细胞者,常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蚕豆病、恶性疟疾等病症。
如果老年人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排尿不畅,严重者甚至完全尿不出来,医学上称为急性尿潴留,老年男性很可能是前列腺增生引起。还有些老年人在咳嗽或大笑时,尿液会自动流出,临床上称为尿失禁,可能是得了中风后遗症,也可能是长期使用安眠、镇静以及抗抑郁药物引起的,或骨盆手术后引起的;另外,更年期女性和多次分娩造成子宫下垂的老年妇女也容易出现尿失禁。
1、尿不远
在男洗手间经常有类似提示语“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提醒男性尽量尿在小便池内。可对于部分男性,他们并不是不想尿在“规定范围”内,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尿不远,有甚者尿液还会滴滴答答尿在鞋子上。这种情形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提示可能出现了前列腺增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处于萎缩的趋势,独独前列腺却逐渐增大。男性的尿道就正从前列腺中穿过,增生后的前列腺就会压迫尿道,而导致排尿不畅、尿不远。
2、尿变细
“以前排尿时尿得很畅快,尿得远,尿也粗,这两年尿怎么越来越细了?”一些中年男性会心里犯嘀咕。这可能是出现了前列腺增生。增生后的前列腺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不畅。随着前列腺的不断增大,对尿道的压迫增加,膀胱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如果不加以干预,尿道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尿液会变细,尿不远,甚至最后会出现梗阻,尿不出的情况。
3、尿分叉
尿分叉有两种
(1)一种分叉不是经常发生,可能是由于前尿道或尿道开口处暂时有部分梗阻所引起的。比如,早晨起来排尿,由于一夜的尿积存,膀胱内压力大,尿排出时冲击力量大,使尿道口的形态暂时改变所致。有时射精后,由于部分精液仍存留在尿道中,同时阴茎海绵体充血还没完全消失,也会导致排尿不畅通,出现排尿分叉现象。
(2)另一种是长期性排尿分叉,那是一种病态。常见的是尿道炎患者,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尿道内膜组织形成瘢痕,造成部分尿道狭窄,发生排尿分叉和排尿困难现象。
4、尿等待
仅仅是小便而已却需要20分钟,甚至半小时。尿等待也是许多男人的难言之隐。尿道狭窄(如前列腺增生症、膀胱出口梗阻)的病人需等待一些时间才能开始排尿。因为膀胱颈部存在梗阻,且膀胱括约肌及逼尿肌活动不协调。当后者收缩时,前者不能随之放松,导致膀胱颈部及后尿道不能很好开放,尿液不能顺利排出,必须要点时间来蓄积膀胱内压力,即出现排尿迟缓的症状。所以,排尿等待的原因与尿道和膀胱有关。但是尿等待不是单一因素作用形成的,心理因素常表现为心里过度紧张或恐慌,所以心理因素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5、尿里有泡沫
民间有看尿液判断自己是否患病的传统,很多老人根据尿液中的泡沫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肾病,他们认为泡沫是由尿液中的蛋白造成的。许多肾病患者由于尿中蛋白含量高,排尿时是会出现泡沫。但是泡沫尿也不一定是蛋白尿,尿中的尿酸高、尿比较浓,在排尿时也可能出现泡沫。若想明确尿中的泡沫是否由于某些疾病引起,需到正规医院接受系统检查,如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沉渣检查等。
6、米汤尿
清晨起床后,尿盆里的尿呈米汤样,甚至还漂油花,这种情况可能是乳糜尿。从尿中排出的乳糜,是由于淋巴管里含有蛋白质和脂肪的淋巴液随尿液排出体外。提示可能有丝虫病或结核、肿瘤等,建议应立即就医。
7、气尿
排尿时尿中出现气体称为气尿,中医称为“气淋”。临床较常见原因是尿路与肠道之间有瘘道存在,如创伤、肿瘤、结核、节段性回肠炎等疾病都可导致气尿。也有部分患者因气肿性膀胱炎或气性肾盂肾炎而导致气尿。
8、血尿
我们在吃了某些食物后,也可能导致尿液变成红色,相当“吓人”,比如红肉火龙果。如果排除了食物因素外,如果你尿出的尿是红色的,则往往提示是血尿。如果血尿还伴有疼痛,提示可能出现有感染或结石疾病。如果只是血尿,而没有任何疼痛,那更要当心,一定要检查排除是否患有肿瘤,建议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