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飞 (黑龙江省海伦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52300)
脊髓及脊髓膜炎是脊髓实质、脊髓软膜及蛛网膜的炎症。脊髓及脊髓膜炎可同时发生,有的则以脊髓实质炎症为主,炎症波及脊髓膜,而有的以脊髓膜炎症为主,炎症蔓延至脊髓实质。兽医临床上以家畜感觉、运动机能障碍,肌肉萎缩为特征。本病多发于马、羊和犬,其他动物也有发生。本病的病因与脑膜脑炎基本相同,主要继发于某些传染性疾病。
1 症状表现
病畜食欲减退,以脊髓膜炎症为主的脊髓及脊髓膜炎,主要表现脊髓膜刺激症状。当病畜脊髓背根受到刺激时,体躯某个部位感觉过敏,用手触摸被毛,即表现骚动不安、呻吟及拱背等疼痛性反应。当脊髓腹根受刺激时,病畜则出现腰、背和四肢姿势改变,如头向后仰,曲背,四肢强直,运步拘紧,步幅短缩,当沿脊柱叩诊或触摸四肢时,可引起肌肉痉挛性收缩,如纤维性震颤、肌肉颤动等。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家畜脊髓膜刺激症状逐渐减弱,感觉减弱或消失、麻痹等脊髓症状。以脊髓实质炎症为主的脊髓及脊髓膜炎,病初病畜多表现精神不安,肌肉震颤,脊柱僵硬,运步强拘,易于疲劳和出汗。由于炎症的性质及程度不同,家畜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弥漫性脊髓炎,病畜的炎症多发生在脊髓的后段并迅速向前蔓延,因而病畜后肢、臀部及尾的运动与感觉麻痹,反射机能消失,还常表现直肠括约肌麻痹,以致排粪、排尿失常,如直肠蓄粪和膀胱积尿等现象。局灶性脊髓炎,一般只表现炎症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相应部位的皮肤感觉减退及局部肌肉发生营养性萎缩,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消失。分散性脊髓炎,炎症主要发生在脊髓的灰质或白质。临床上见到的是个别脊髓传导受损伤,因此出现相应部位感觉消失,相应肌群的运动性麻痹。横断性脊髓炎,病畜病初出现不完全麻痹,并逐渐发生完全麻痹,麻痹部肌肉萎缩。病畜站立不稳,双侧性轻瘫,皮肤和腱反射亢进,臀部拖曳,能勉强运动。因炎症发生部位及范围不同,家畜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颈部脊髓发炎引起家畜前、后肢麻痹,后肢皮肤和腱反射亢进,膀胱与直肠括约肌障碍,瞳孔大小不等。胸部脊髓发炎引起家畜后肢麻痹,膀胱与直肠括约肌麻痹,直肠蓄粪,膀胱积尿。腰部脊髓发炎引起家畜坐骨神经麻痹,膀胱与直肠括约肌障碍。
2 病理变化
肉眼见到家畜脊髓硬膜的血管明显扩张和充血,蛛网膜及软膜组织混浊,有小出血点。蛛网膜下腔充满浆液性、浆液-纤维素性或化脓性渗出物,髓质外周有炎性浸润,甚至软化和水肿。慢性脊髓及脊髓膜炎,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常发生局部性脊髓膜、脊神经和脊髓发生粘连以及硬膜肥厚。
3 诊断要点
根据病畜感觉和运动机能障碍,肌肉萎缩,以及排粪、排尿障碍等临床特征,结合病因分析,可做出诊断,但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患脑膜脑炎的病畜有明显的兴奋、沉郁,意识障碍等一般脑症状和眼球震颤和瞳孔大小不等的局部脑症状,但排粪、排尿障碍不明显。脑脊髓丝虫病多发生于盛夏至深秋季节,其特征是腰瘘,后肢运动障碍,病情时好时坏。脊髓液检查可检出微丝蚴,与本病极易区别。
4 治疗
加强护理,防止褥疮,控制感染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www.nczfj.com)。肌肉注射安乃近,牛、马一次用量3~10克,猪、羊1~3克,犬0.3~0.6克,配合巴比妥钠,镇痛效果更好。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牛、马每天2.5~20.0毫克,猪、羊每天4~12毫克,犬每天0.125~1.000毫克,40%乌洛托品溶液20~40毫升,具有抑制炎症,减少渗出,缓解疼痛作用。为了预防感染,应及时使用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根据家畜病情发展,可以皮下注射0.2%硝酸士的宁溶液,牛、马10~20毫升,猪、羊1~2毫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脊髓反射机能。
家畜四肢麻痹时,可进行按摩、针灸,或用感应电针穴位刺激治疗,并可用樟脑酒精涂擦皮肤,必要时交替肌肉注射士的宁与黎芦碱注射液,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恢复神经机能。对慢性脊髓及脊髓膜炎,可用碘化钾,牛、马10~15克,猪、羊1~2克,犬、猫0.2~1.0克,内服,每天1次,5~6天为1个疗程。
5 病程及预后
本病病程与病变性质、部位有关。若病畜卧地不起,可在数天至数十天内死亡。有的病例即使未迅速死亡,病情逐渐恶化,预后不良。病情轻者经适当治疗,可望痊愈,但病程缓慢,可持续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