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瓜9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大果、高产、抗病、品质优和耐贮运的杂交新品种。经6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试种示范,证明豫西瓜9号产量、品质、抗逆性均超过丰收1、2号及新红宝等,是目前我国较理想的中熟西瓜栽培品种之一。199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豫西瓜9号",2000年8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特征特性
豫西瓜9号植株生长势强健,分枝性强,单性花,第一雌花着生于第七节,雌花间隔6-7节,雌花率20%-15%。果实椭圆形,果形指数1.38。果皮黑色有暗条带,表面光滑,有果粉。果皮厚1.20厘米。果肉鲜红,质脆多汁,风味纯正,单瓜重7-8千克,心糖含量11.50%,边糖8.50%,种子大型,麻褐色,千粒重95克。每亩产量4000-5000千克,高产田亩产7000千克以上。较抗枯萎病,抗炭疽病和病毒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该品种果皮坚韧、瓤质紧密,不但生长期间不裂果,而且耐贮运性好,完果率高,商品价值高。
豫西瓜9号抗低温、高湿,耐弱光,故进行早春大棚栽培,一年收获两茬瓜,效益更高。
豫西瓜9号属中熟一代杂交种,全生育期110天,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33天。
二、产量表现
豫西瓜9号在1996-1998年河南省田间试验中,平均每亩产量3489.80千克,居第一位,最高达5267千克,较对照益农新红宝增产24.60%,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对照平均提高0.50个百分点。在1998-1999年河北省西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3994.60千克,较对照西农八号增产22.80%,居试验第一位,每亩产值1637.80元,超标26.50%,每亩增收343.30元。
三、突出特点
豫西瓜9号与全国名牌品种丰收2号、西农8号及新红宝、金钟冠龙相比有如下突出特点:
1、产量高。豫西瓜9号植株生长强健,果实大,丰产性好,产量高。较丰收2号、西农8号、新红宝、金钟冠龙等品种增产20%以上。据河南、山东、安徽等省西瓜产区大田栽培结果,一般单瓜10千克以上,亩产量超万斤。
2、品质上乘。豫西瓜9号正常年份心糖含量11.50%,较一般中熟品种提高0.50%左右,近皮部含糖8%左右,果肉鲜红,瓤色均匀,不空心,纤维含量少,风味好,适口性强。
3、商品率高。豫西瓜9号果实周正,果形整齐,果粉多,皮黑亮,外观好,且果形大,耐运输,商品率高,符合外销市场需求。
4、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豫西瓜9号耐热耐旱,适应性强,植株长势强健,对西瓜的枯萎病、病毒病、炭疽病都有较强抗性,耐重茬,死棵率低。
耐低温性好。该品种耐低温弱光性较好,在大棚中种植克服了原种植品种产量低、品质下降的弊端,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保护地栽培品种。
四、适应地区和栽培要点
豫西瓜9号适宜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广大西瓜产区以及内蒙、四川、江西等地种植,在华东地区早熟保护地栽培,云南、海南秋冬旱季栽培都很成功,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豫西瓜9号地膜栽培于终霜前一个半月播种;温室、大棚栽培元月底、2月初育苗,苗龄30-35天移栽。
2、播种密度每亩600株,双蔓或三蔓整枝,第三雌花留瓜,人工辅助授粉,标记采收;若每亩种植400株左右,可不整枝,但要注意压蔓和定瓜;温室大棚栽培、地爬式栽培每亩600株,立架式每亩1000株。
3、播种时做好种子消毒和地下害虫防治,生长期间注意防治蚜虫、棉铃虫、炭疽病、病毒病等,科学浇水施肥。温室、大棚栽培第一茬瓜收获后,及时进行水肥管理,可结二茬瓜,促产量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