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豆11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豫豆24号"为受体、"豫豆11号"为供体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育成的高油、高产与多抗大豆新品种,200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化验分析,"周豆11号"脂肪含量22.35%,较当前黄淮流域推广品种高4-5个百分点,高于美国进口大豆12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干基)40.31%,高于美国进口大豆2-4个百分点;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62.66%,达到国家规定的优质高油大豆品种指标。
1999-2000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试,2年35点次,平均亩产200.77公斤,比对照种"GS豫豆16号"增产8.84%,达极显著水平,居汇总第一位。2001-2002年参加河南省大豆新品种生产试验,2年20个点次,平均亩产180.7公斤,比对照种"GS豫豆16号"增产7.6%。经省区试两年35点次汇总分析,"周豆11号"品种×地点互作方差及变异系数均为最低,属高产稳产品种。
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该品种花叶病毒病0.25级,倒伏程度1级,青株率1.8%,紫斑粒率0.6%,褐斑粒率0.45%,综合抗性优良。
"周豆11号"平均生育期105天,属中熟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0厘米左右,节间短,结荚密集,单株有效分枝2-3个。底荚高10-15厘米,叶色浓绿,椭圆形,紫花,灰色茸毛,成熟后荚皮黄褐色,不炸荚。百粒重24.5克,粒色深黄近圆形,商品性好。
该品种经河南各地及安徽与江苏两省淮河以北地区试验示范,均比当地推广品种显著增产,适合黄淮流域夏大豆产区推广种植。
(河南省周口市农科厅杨青春等周口466001)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200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