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双9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成功的双低、高产、高抗、高含油量、高蛋白油菜新品种。2002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进入全国各油菜产区参加全国区试。
一、特征特性
属早、中熟甘蓝型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07天左右。株高中等,分枝部位中等,单株有效角果313个,每角18粒,千粒重3.51克。在湖北省区试中,最高亩产249.75公斤,平均亩产165.5公斤,比对照中油821(下同)增产15.33%,是湖北省区试中第一个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常规双低品种,其增产潜力超过许多杂交油菜品种,创造了湖北省区试常规双低品种(系)增产幅度之最。经农业部检测,饼粕中硫甙含量22.69微摩尔/克,芥酸含量0.23%,符合国际双低标准,饼粕粗蛋白质含量32.83%,菜籽含油量44.67%,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均超过目前湖北省主推的油菜品种。芥酸、硫甙含量是2000-2001年湖北省(B组)区试所有组合的品种中最低的。该品种极抗(耐)病毒病,抗倒能力强。菌核病发病率仅6.43%,病情指数仅2.89,均低于对照;病毒病发病率为0,病情指数为0,是同组区试中抗病性唯一超过对照的品种。2002年长时期大风大雨条件下,唯有该品种未见倒伏。
二、栽培要点
适宜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陕西、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推广种植。长江中游地区育苗移栽适宜播种期为9月上、中旬,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于9月中、下旬到10月初播种。育苗移栽,中等肥力田块,亩植9000株左右,高肥力田块,亩植8000株;直播可适当密植,亩植10000-15000株。在菌核病高发区应注意防治该病,可于初花期后1周左右喷施菌核净,用量为每亩100克菌核净对水50公斤,叶面喷施。
(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郭庆元电话:027-86836265)
(来源:《农技服务》200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