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盲蝽象,又名"臭鳖子",近几年来在夏玉米上是仅次于玉米螟危害的又一重大害虫。它多危害于夏玉米苗期,由于其危害症状不易观察,往往被农民忽视,到发现症状时,已给玉米造成极大的危害。
一、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
夏玉米盲蝽象在淮北地区发生种类较多,但都以卵产在绿肥、杂草、残茬等上面越冬,春季3月底4月初孵化成若虫,5月成虫在棉花和小麦上危害,6月中旬夏玉米苗期危害夏玉米。
盲蝽象有群集性,怕光、喜湿,白天躲在夏玉米心叶内危害,早晨傍晚最活跃。玉米盲蝽象常三五成群一起吸食夏玉米的心叶幼嫩组织的汁液,由于它刺吸时留下一种臭液,危害组织很难恢复。当夏玉米的心叶被危害后,玉米不能正常生长出新叶,使玉米形成"扫帚苗"或坏死。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改善农田生态条件,合理布局,合理轮作,清除"三边"杂草及残茬,减少虫源及栖息寄主。
2、人工捕捉。由于盲蝽象有群集性、怕光性,常在玉米心叶内危害,人工极易捕捉,用手捏死。
3、化学防治。在夏玉米盲蝽象防治适期,用快杀灵、杀敌宝等1500倍液进行防治。
(来源《安徽农业》200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