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黄花菜,两样的收入。差在种植水平不同
去年,种植黄花菜的农民,获得了较大的效益,一般亩收入2000元左右。但是,由于栽培水平不同,黄花菜的产量有很大差异,有的单产干黄花菜150公斤左右,有的则可高达300公斤以上。差距,就是黄花菜增产的潜力。怎样挖掘?
一、合理安排品种布局。黄花菜的品种有6月上旬上市的四月花,采收时间25-30天;有7月中旬前后上市的细叶子花,采收时间40天左右;有6月中旬上市的五月花,采收时间50天左右;有6月下旬上市的荆州花、猛子花,采收时间50-70天。一般中熟品种产量较高,种植的比例应占70%左右,早、晚熟品种适当搭配,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市场行情,选用当家品种。
二、因地因种适当密植。地力好、分蘖能力强的每亩种植1600穴为宜,每穴栽3株。地力差、分蘖弱的每亩种植1800穴,每穴栽3-4株。春季一般采用分株繁殖的方法,每亩需种苗150--200公斤。栽苗时既可等行种植,也可采用宽窄行种值。采用宽窄行种值的,宽行中还可套种其它蔬菜。
三、施足底肥,调控肥水。春季栽苗前,应深耕开沟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的栏粪或土杂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钾肥10-15公斤。栽苗后,施清水粪安蔸提苗。春苗转入正常生长后,要由浅到深中耕2-3次。3-6月,要结合中耕追肥2-3次。一是当花莛长到20-30厘米高时,追进口三元复合肥20-30公斤,或惠满丰精制有机肥25公斤、碳铵25公斤。花蕾采收后10天左右每亩再施尿素10公斤。盛蕾期若遇干旱,要及时灌水,以水调肥,保蕾保花,预防幼蕾脱落,或喷施万家宝液肥,每亩15-30毫升,对水15-30公斤。同时,还要开好沟厢,及时排除明水、滤渍水。
摘自《安徽科技报》第21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