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又逢春季造林的大好时机,农民朋友如何抓住时机,增收增效呢?记者为此采访了省林业厅造林经营总站高级工程师肖斌。
选好树种,注意林种结构调整现在我省的南方山区还主要是松杉为主,阔叶树的总量相对还是较少的,在北方乃至江淮地区新造林还是以杨树为主,树种、林种结构比较单一。
特别是一些竹、名优干鲜果、木本药材、油料、珍稀树种等经济能力强的树种不多,后续产业开发林业资源不足,而且这也不能满足良好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的要求,还有可能因病虫害的大发生,而引发生态灾难,使自己的劳动无收获。从木材市场上看,拿杨树来说,到时杨树木材大量上市,价格很难保持目前水平。
因此,一定要发展多树种、改变大面积单一树种或品种的局面;二要有瞻前性,要大力发展五年八年后市场潜力大的树种,如适合我省淮北的泡桐,其板材因隔热、隔潮、防火、无污染,已在广东等发达地方取代了杨树加工装饰板(含苯、甲醛),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和经济效益好的竹林和干果类树种,这是后续产业开发的基础。
特色果品大有发展空间最近在北京召开的果业研讨会上,专家们纷纷指出,我国的杏、枣、石榴、核桃、柿饼等潜力巨大。枣树发展空间更大,枣的营养滋补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我国的枣树,但大都没有发展起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枣生产国和惟一的枣产品出口国。
从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我省干果、木本药材、油料等种植还是较有发展前途的,特别是山核桃、枣、香榧、山茱萸、宣木瓜等都较好。还有我省的竹笋干、板栗、软籽石榴已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如我省淮北石榴因酸甜适度,集观赏、食用与保健功能于一身,在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很畅销,被视为水果珍品,石榴的一级果能卖到10元1个。
在林业生产中处理好生态建设与农村生产结构的调整关系,可以有力地促进生态建设、群众致富奔小康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发展农村后续产业资源,为地方和农民增收拓宽渠道。
依托重点工程,规模化建立林业产业基地今年我省国家投资建设的林业重点工程,有退耕还林500万亩、其它林业重点工程50多万亩,投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但林业工程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是有年限的。
我省各地,特别是山区的农村,要依托国家现有重点林业工程来规划,充分利用本地的土地、气候、种质等资源优势,建设产业基地,如被市场看好的竹类、木本药材、油料、名优干果等,还有珍稀木材、枫材、桐材等。国家虽对一些重点工程如退耕还林等要求经济林树种不能超过20%,但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树种,很多经济林树种是兼用型树种,不受这一比例限制,若干年后,只要在经营方式上进行一定的改变,就可以作为产业基地。
(来源:现代农村报王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