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水牛新蛔虫病是一种大型线虫--牛新蛔虫寄生于小肠中引起,是犊水牛的常见多发病(犊黄牛也可发生,但相对较少),危害严重,常因诊断不清、治疗不及时而导致死亡、造成损失。
一、症状及诊断
牛新蛔虫主要侵害1个月左右的犊牛,3个月以后的犊牛发病很少。
幼虫在犊牛体内移行,对肝、肺等组织器官可产生刺激损伤;成虫寄生于肠道,不仅刺激肠壁、掠夺营养、损害消化,还分泌毒素产生毒害。因此,染病的犊牛在出生后20-30天即可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消瘦虚弱、被毛粗乱、腹部膨胀等症状,并交替发生便秘和腹泻,初排黄白色干粪,后排腥臭带黏液的黄白稀粪,口腔发出一种类似乙醚或丙铜的特殊气味,还可引起咳嗽、不安、肌肉痉挛等症状,有时可因大量虫体集结成团堵塞肠管,引起虫源性肠阻塞甚至造成肠破裂,严重病犊常因体质虚弱而死亡。
临床诊断除注意犊牛的发病月龄及其所表现的症状外,还应进行必要的粪便检查。粪检采用直接涂片法,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检查观察有无虫卵。患病犊牛的粪中含有大量虫卵,通过粪便检查很容易发现,从而获得确诊。
二、治疗及预防
选用下列驱虫药物治疗该病,通常一次用药即可驱出大量虫体,其中,左旋咪唑价廉、效高,是该病的首选驱虫药。
1、左旋咪唑。剂量按每公斤体重5-6毫克,一次灌服。市售有左旋咪唑片剂,每片25毫克;另有5%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每支5毫升(含250毫克),供皮下或肌肉注射用,剂量按每公斤体重4-5毫克,一次注射。
2、抗蠕敏(丙硫苯咪唑)。剂量按每公斤体重5-15毫克,一次灌服。市售有抗蠕敏片,每片25毫克。
3、枸橼酸哌嗪(驱蛔灵)。剂量按每公斤体重0.2-0.25克,一次灌服。市售有驱蛔灵片,每片0.5克。
4、阿维菌素。剂量按每公斤体重0.3毫克,一次灌服。市售有粉剂成药“阿福丁”,每包5克含阿维菌素10毫克。
预防性驱虫,是指在该病的常发地区,对尚未发病的犊牛灌服驱虫药物进行预防,通常是在犊牛出生后15-30日施行,如果在出生后15日进行第一次驱虫,隔一个月后再进行第二次驱虫效果则更好。药物以选用左旋咪唑灌服为佳,对肠道中的成虫及移行阶段的幼虫皆有较高的驱杀效果。
根据牛新蛔虫的生活规律,也可对怀孕母牛施行预防性驱虫,时间可选在母牛临产前两个月,施用左旋咪唑,以杀灭其体内潜伏的幼虫,防止侵害胎牛。
摘自《农村百事通》2001.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