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渔业防汛救灾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生产救灾领导组,并根据渔业特点,细化预案,认真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落实措施。
二、在目前洪水成灾地区,各地要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第一线,对所辖渔区进行全面细致地调查,掌握灾情,准确填报灾损情况;督促、指导生产单位明确防汛重点,做好人员、财产转移,加固拦鱼设施,特别要对往年防汛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三、按照“水到哪、管到哪”的原则,加强渔政管理,维护渔业生产自救的良好秩序;严厉打击哄抢水产品、无证捕捞等违法行为,对使用电、毒、炸鱼、迷魂阵等有害渔具、渔法进行非法捕捞的,要及时进行重点查处。
四、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各地要鼓励渔民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参加抗洪救灾;所有渔船必须按规定配备救生、消防设备、信号设备,不得超过核定航区航行,不得在大风、暴雨、浓雾、山洪中冒险航行;严禁从事经营性载客、运输。
五、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灾区,加强技术指导,进行科技救灾,现场提供病害防治、环境污染监测、市场信息等咨询和服务,加强鱼病预报测报,开通鱼病防治热线,指导养殖户备足水体消毒及暴发性鱼病防治药物。
六、在退水或泄洪时,尽力做好养殖水域的拦截,减少鱼、蟹逃逸损失;退水后,一是抓紧修复冲毁的池塘、网箱、围拦网等设施,及时清塘和补放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的大规格名特优鱼种,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鱼病暴发,力争年底达到商品规格;二是在保护好现有亲鱼的同时,注意在冬季捕捞时选留符合质量标准的亲鱼进行补充;加大鱼种培育面积,为明年生产打好基础;对于稻田及浅水滩涂湖泊,可发展稻田围拦网青虾养殖、大规格鱼种、蟹种培育。三是加大宣传抓推介力度,加快无公害、绿色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帮助渔民开拓市场,增加收益。
七、目前我省长江流域汛情尚未造成大的灾害,所在地区切勿麻痹松懈,要做好准备,确保安全渡汛。要加强苗种的产销管理,为灾区恢复生产提供优质苗种。
八、沿淮地区要根据本地的环境生态条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退田还湖(渔)力度,转种为渔,提高蓄洪能力。
(来源:安徽省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