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种鸡场的管理。在多种应激因子中,热应激对鸡群影响最严重,一般说,种鸡群的温度适应范围13-26℃,产蛋鸡群最佳适应范围为18-22℃;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鸡体温升高,生理功能紊乱,能量代谢减少,采食量下降,导致一系列生产指标降低,如产蛋率、蛋壳质量、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等,甚至可能导致种鸡衰竭死亡。防止家禽热应激,应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1、调节鸡舍温度。具体做法可以采用室内喷雾,使用水帘,打开排气扇、吊扇、风机等降温设施,加大通风量,使空气加速流通。但应注意噪音应激。
2、减少鸡群密度。改平养为棚架养;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加大对粗蛋白、维生素C和钙的补给;调整日粮结构和饲喂时间;及时选用抗应激添加剂。
3、加强免疫,认真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高湿下病原维生物的孳生与繁衍。
㈡种蛋的贮存和运输
1、贮存温度。胚胎发育的生理零度为21℃,超出生理零度,胚胎开始苏醒,发育,导致胚胎生活力下降,孵化时死胚增加,严重的可能失去孵化能力。贮存温度因贮存时间而异,贮存期0-3天,最佳温度为17-18℃,4-7天为16-17℃,超过7天,以12℃为宜。
2、贮存湿度。高温高湿季节,种蛋的贮存湿度不十分重要,但也要给予合理的湿度,防止蛋内水分过多的蒸发导致胚胎脱水,防止霉菌的孳生。一般要求70%-80%即可。
3、贮存期。高温季节孵化,种蛋越新鲜越好,最好是不超过产后3天的种蛋。贮存期过长,不仅会影响孵化率,还会影响雏鸡质量,拖延孵化时间,降低仔鸡生长速度等。
4、运输。种蛋在运输途中应防止列日直射,防止剧烈振动;酷暑尽量不要停车。
㈢孵化。高温季节,种蛋孵化无需预热,直接入孵,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整进整出的变温孵化方式。孵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翻蛋、通风是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因素。
1、孵化温度和湿度。孵化温度应根据不同的种蛋品系,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孵化机的生产性能而定。如地处东南沿海,梅雨季节来临,空气温度,湿度变幻不定,在室温30-33℃的环境下,使用E1FJ-FB箱体式孵化机入孵艾维茵父母代肉用种蛋,采用0-5天37.9℃,6-11天37.8℃,12-18天为一降温阶段,19-21天时降到36.8-37.0℃,可获得较好的孵化成绩,与春季基本持平。气候炎热时,由于种蛋在贮存,运输,孵化等过程中用温不当,胚胎很容易受热而提前发育,看胚施温十分重要,及时做好温度的适当调整。
高温季节孵化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1-18胚龄50%-55%,19胚龄到出雏时可在60%-70%,如环境湿度过高,机内湿度可以酌降。
2、孵化机内的种蛋消毒。夏季蛋库内与外界温差大,环境湿度偏高,种蛋从库内搬出,蛋表易凝聚水珠,孵化温度又易受霉菌的孳生与繁衍,为防止这一现象,最好适当加大熏蒸消毒的剂量,每立方米可用高锰酸钾150克+水300毫升+福尔马林300毫升,消毒时间最好定在入孵10小时后,蛋表无水珠时进行。但应禁止24-96小时内熏蒸消毒。
3、翻蛋。孵化温度使供给胚胎吞食的蛋白非常粘稠,为了防止蛋白与壳膜粘连,使胚胎受热均匀,促进羊膜运动,保持新鲜空气的供应和流通,机器孵化一般每2小时翻蛋1次。
4、通风。通风的目的是为了排出二氧化碳,供给氧气,因为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必须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高温季节尤为重要,特别是18胚龄后,胚胎开始用肺呼吸,耗氧量巨增,因此,合理的通风对胚胎发育非常重要。
5、凉蛋。高温季节,孵化中后期的凉蛋可排出蛋内的多余热量,防止鸡胚"自温自烧",也可驱散机内余热,对于设计合理的孵化机(有冷却装置)而言,并非必做的程序,一般来说,如抽照时发现胚胎发育提前,机内温差大,环境温度高(超过30℃)适当凉蛋是有益的。
6、落盘。孵化18.5-19天,胚胎发育已接近尾声,这时应适时落盘,轻拿轻放。落盘时间应避开18天进行。
7、孵化20天后,雏鸡逐渐"起啄破壳",为了防止病原维生物的交叉传播,这时应适时消毒,一般要求出壳20%-30%时进行,每立方米空间可用120毫升的过氧乙酸溶液或者用福尔马林200毫升+水150毫升的混合液自然蒸发消毒。有报道说用福尔马林蒸发消毒会损伤雏鸡的呼吸道,其实,只要消毒的时间和用量适当,不会有影响的。
高温季节,还应适时捡雏,不可在机内停留时间过长,否则,可导致雏鸡脱水、失重。
(来源:《农村养殖技术》2002.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