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猪链球菌病?
XX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一、猪链球菌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5-11月份发病最多,一般呈地方性流行。一旦潜入后,往往在猪群中陆续发生。潜伏期为1-3天或稍长。
临床症状:
1、败血型
(1)最急性:往往未见任何症状,次日晨即死亡。或停食1-2顿,呼吸困难粘膜发绀,突然倒地,口鼻流红色泡沫液体,腹下红紫色。
(2)急性:体温41.5-42℃,食欲不振或不食、便秘、浆性鼻液、眼结膜潮红、流泪。1天左右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后期呼吸困难。
2、脑膜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体温40.5-42.5℃,不食、便秘、有浆性或粘性鼻液,出现前肢高踏,四肢不协调,转圈磨牙,背部水肿,1-2天死亡,长的可达3-5天。
3、关节炎型:由前两型转来,或从开始即呈现关节炎症状。表现为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甚至不能站立。
以上三种情况多数是混合发生,或先后发生,很少单独发生的。
预防和治疗
(1)接种疫苗:可用猪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或猪链球菌弱毒菌进行免疫。疫区在猪60日龄免疫一次,以后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
(2)药物预防:每吨饲料中加四环素,125-150克,连喂4-6周或每吨饲料中加菁华菌得清连用2周。
(3)治疗:
1、芙安,每升水添加本品0.5ml,连续用药3-5天,重症加倍。
2、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2毫克,每日肌注两次。
3、毒菌清拌料连用5天,同时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每天两次注射连用5天。
二、猪瘟是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没有严格季节性。
发病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一般为7-10天。
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体温41℃上下,稽留不退,皮肤和粘膜发绀和出血,一至数天死亡。
2、急性型。体温40.5-41.5℃,精神沉郁,绝食,全身无力,发抖,行走摇摆不稳,常挤卧一隅或钻入草堆,呈怕冷状。两眼结膜发炎,口粘膜苍白或发绀,齿龈、口角、会厌、阴道有出血点。
3、亚急性型。体温先升高后下降又再升高,皮肤有明显出血点,耳、膜下、四肢,会阴有陈旧性出血点,也有新出血点,扁桃体溃疡,舌、唇、齿龈、结膜有时也可见到出血点;后躯无力,走路摇摆,多见于流行中期。病程约20-30天。
4、慢性型。体温40℃以上,时高时低,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行走时缓慢无力,食欲不振,便秘和腹泻交替。有的皮肤有紫斑或死痂,病程1个月以上,有的能康复,但生长缓慢,没有饲喂价值。
三、猪肺疫又称锁喉风,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以急性败血症引起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故又称猪败血症。
临床症状:在南方多发生于湿热的夏季,在北方则多发生在阴湿寒冷气候骤变的季节。流行肺疫通常都是急性的多,病猪突然发生高热,体温升高至41-42℃。先表现呼吸困难,继而哮喘,张口伸舌,烦躁不安,最后口鼻流出泡沫和清液。重症病猪泡沫中混有血液,呈红色,此时病猪精神沉郁,拒食或卧地不起。颈下咽喉一带急剧肿胀,呈红色、高热、坚硬,其范围向上可延及耳根,向下可达到前胸,腹侧,耳根和四肢内侧等皮肤可发现血斑,用手按压时退色。口、眼黏膜出现紫红色。最后呼吸极度困难,口、鼻流泡沫、窒息死亡。自出现症状至死亡在24-48小时之内。死亡率高达100%。
一般的亚急性和慢性,很少体温超过41℃,病猪呼呼困难,偶尔急促,有的呈腹式呼吸,带有咳嗽,后期鼻孔常流出黏稠的分泌物。由于病期较长,病猪常瘦弱,行动不稳或呈犬坐式。可视黏膜蓝紫色,一般颈部不表现红肿,病程可拖1-2周,慢性的长达3-6周,治疗不当会衰竭死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