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病在淡水鱼养殖中最为常见,一旦爆发危害也是相当严重。尤其是黄颡鱼,近年来经常有地方出现有爆发出血病的现象。对于黄颡鱼养殖者来说,需要先找到致病因素,然后对已经发病的患鱼进行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好的疗效。本文就针对黄颡鱼出血病的发病原因及用药做以下介绍,供大家参考。
黄颡鱼出血病是怎么产生的?
1、在苗种期或成鱼期,养殖户习惯换水,换水对黄颡鱼会产生应激,加上水体消毒不及时或不彻底而引起鱼体感染。
2、池塘水质条件差,氨氮亚盐偏高,鱼体在抵抗力弱时对氨氮和亚盐的敏感度很高。
3、5-6月雨水多,7-8月白撞雨多,雨水对鱼体应激大。
4、养殖后期投喂量加大,池塘粪便和有机质积聚过多,加上高温季节细菌繁殖快,鱼体容易被感染。
5、投喂饲料营养单一,抵抗力下降。
黄颡鱼出血病用什么药治疗好?
1、经药敏实验发现,出血病致病菌对沙星类、头孢类和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西林类药物不敏感。
2、黄颡鱼出血可内服沙星、头孢或氟苯尼考类药品,杀死鱼体内的有害菌,可配合多维类内服产品,提高其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还需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可用解毒类的产品降低氮亚盐的毒性。
3、治疗泼药之前,必须调好水质,药物治疗效果才会显著,亚硝酸盐高的池塘往往易于诱发出血病。有寄生虫寄生的池塘,必须先进行杀虫,然后泼洒消毒药物才会有效。
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辛硫磷(40%)每亩20-30ml配合硫酸铜250-350g/亩;对于寄生虫引起的鲫鱼、鲂鱼的出血病效果很好。苯扎溴铵配合戊二醛溶液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内服三黄粉加恩诺沙星加VK;或氟苯尼考加三黄精加VK3连续投喂一周。
由于长期投喂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防病,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建议采用三黄份加盐酸多西环素治疗。
任何药物长期投喂都容易产生抗药性,尤其是抗生素类。所以在治疗时注意药物交替使用。平时注意水质的调节和鱼类的肝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