鯪鱼曲體表上布滿大塊白色碘泡蟲囊
鯉鰓上碘泡蟲胞囊
本病為鯪魚和鯉魚體表和鰓上的寄生碘泡蟲病,可引起死亡,患病魚同樣喪失商品價。
【病原】病原是野鯉碘泡蟲(Myxoboluskoi)。胞囊白色,卵形或圓形,寄生在鯪的體表和鯉的鰓弓和體表。孢子長卵形,前方尖而後方鈍圓,兩個極囊呈梨形,大小幾相等,約占孢子的2/3。
【症狀】在鯪夏花階段的症狀主要是體表上形成由許多小胞囊融合而成的大胞囊,外裹以魚體的結締組織膜;鯉魚則主要寄生生鰓弓上,打鰓蓋,可見鰓弓上許多由小胞囊融合而成的大小不一、形狀不一、外裹宿主結締組織膜的胞囊,猶如葡萄瘤,令人望而生畏。
【發病規律】野鯉碘泡蟲寄生於鯪、鯉、鯽上,目前僅在鯪、鯉上發現引起病症。播和感染大致與其他碘泡蟲類似,廣東、廣西以鯪魚容易發病,發病季節為3~5月;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則以一足齡以上鯉魚易發病,發病季節在春秋兩季。
【防治方法】參閱上述碘泡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