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拥有先进的养殖技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及独特的地理优势,是珠三角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技术条件的不断成熟,顺德区的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在市场的需求背景下,各种名优水产品种,如鳗鱼、生鱼、甲鱼、笋壳鱼及加州鲈鱼等鱼逐步形成了产业化规模。然而在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顺德区水产养殖所面临的病害难题也逐步凸显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尤其在每年的高温季节,水产动物发病是越来越早、越来越严重。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如今病害出现时间早主要与天气有关,如今年的春季,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的天气给水产养殖带来了很大的考验。而进入高温季节后时有暴雨和台风等恶劣天气,使今年的水产病害高峰期来得比去年早了一个月左右。但笔者认为,水产动物发生病害虽然与天气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不过这只是外因,用顺德某位业内人士的话说则是,“顺德区几十年前就已经有高温天气了,但为什么近几年来发病会越来越严重,病害越来越多呢?真正的原因还得从顺德区现阶段的水产养殖模式及面临的难题等方面来分析。”
1、高密度养殖存在隐患
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利润,顺德区的养殖户凭借较成熟的养殖技术条件,不断提高各种水产品种的养殖密度,出现了亩产超过1万斤的“三高”生鱼,亩放养量超过1万尾的太阳鱼等独具顺德特色的养殖模式。但任何养殖水体都有一定的负荷力或养殖容量,如果盲目的提高养殖密度,增加了池塘的负载能力,将会使水体生态平衡遭受破坏,引起养殖环境恶化,最终会导致水产动物病害增加。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顺德区的水产病害发病早,且越发严重的原因之一。
2、亲鱼种质退化严重
另外,放养密度的提高,不单透支了池塘生产力,也间接影响了亲鱼的质量。给亲鱼挑选增加了难度,越来越难挑选到一条符合繁育标准的亲鱼。而亲鱼种质退化是导致鱼苗质量下降,病害增加的根本原因。而就目前而言,顺德区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标准化种苗繁育场。部分种苗繁育场甚至进行不规范操作,亲鱼近亲繁殖现象严重,严重制约水产动物品质的提高。对此,在顺德区建立起一个标准化的良种繁育场显得非常有必要,只有保护好各种水产动物的种质资源,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种苗质量下降的问题。
3、养殖环境受到一定程度污染
保证良好苗种质量是水产健康养殖的根本,而养殖环境则关系到其后期生长的质量。简单的说,水的质量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在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我们看到顺德城市化、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区内环境质量下降的事实,如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等,不仅阻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而且危及农产品的质量卫生以及市场效益,加上在养殖过程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施用,使养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污染,给水产动物的健康带来了隐患,遇到天气等环境因素变化时,更易引起水产动物发生“应激”反应,引发病害,如果处理不当,最终出现大量死亡等事故。
4、面对当前困境,水产养殖该如何突围?
面对当前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模式,种苗质量下降和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注定每年一到高温季节,水产动物病害较多且严重。所以即使每年在病害来临前提醒养殖户做好防范措施,也只能解决当前的问题,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这对于水产养殖的健康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对此,顺德农业信息中的段工根据自己从事水产养殖多年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几点能从根本上去改变当前水产养殖现状的宝贵意见。
(1)合理规划养殖区域
段工认为,农业不仅具有农产品生产功能,还具有旅游观光和环保功能。因此可以从水产养殖的休闲旅游和环保方面去提升养殖效益。例如将养殖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后,形成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垂钓的养殖园区,通过旅游功能来增加收入;另外,如果养殖区进行合理规划后,进行绿色环保养殖,这样养殖户将养殖密度降低到合理的水平,不仅降低了病害,提高了效益。他建议,政府可以保护农业资源的行为给予一定的补贴,从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这样不仅保障了养殖户收益,重要的是能保护好环境。段工表示,虽然这种想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对于顺德这种经济条件好、技术成熟、高素质的人才多的发达养殖区域来说,是有实力去进行尝试的。
(2)发展外延农业
从2001年开始,一群“顺德人”将眼光投向了外地,他们带着技术,在广东省境内甚至外省,寻找适合发展之地,开拓外地租地种养、顺德加工销售的外延农业生产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方式不仅解决了顺德区土地资源有限、环境质量不佳而导致农业发展受限等问题,还将顺德区的先进经验和模式带到了其它地方,带动了顺德和外延地区的农业发展。这不仅仅是顺德农业传统生产模式的改变,也改变了“两地”的生产结构。所以段工认为,要让顺德区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外延养殖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顺德人的技术与外地的优越养殖环境的结合,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是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3)发展工厂化养鱼
不仅土地稀缺是限制顺德农业发展的瓶颈,工业污染对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顺德区想要继续以增加养殖面积来扩大生产,以消耗土地、水资源来换取产量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这些问题的困扰之下,为了提升顺德区的水产养殖水平,段工认为,在顺德区实行工厂化养鱼是改变顺德水产养殖现状,促进顺德水产养殖上升到一个新台阶的有效途径。通过借助相关的工业设备进行可控化生产,可以单位面积产量、减少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水体进行循环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耗损和对环境的污染;通过恒温设备来缩短鱼类休眠期,促进鱼类快速生长,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益。可以说工厂化养鱼能够实现健康绿色水产品与先进工业设备的完美结合,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今后顺德水产养殖发展的方向。但段工也表示,从成本、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来看,近期工厂化养鱼要在顺德进行大面积推广还存在一定难度,只能通过部分企业的试点先行,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逐渐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后才能逐渐推广开来。不过长远来看,工厂化养鱼是水产养殖业产业升级的良好发展方向,值得大家共同去探索和推广。
段工表示,当前顺德区水产养殖面临的难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养殖户和社会人士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和共同解决,全力保护好养殖环境和水产品品质,在保障好养殖户的利益的同时,为人类提供更加优质和丰富的蛋白来源。通过不断探索,寻求到适合顺德区的发展模式,并为国内发达地区的水产养殖业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