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鱼苗鱼种的合理放养

时间 : 2023-01-28 05:15:59 投稿人 : 夜玉 点击 : 加入收藏

从鱼卵中孵化出来的稚鱼,俗称水花,学术上称鱼苗

鱼苗鱼种的合理放养 | 淡水养殖

己打“腰点”的水花,可以下塘培育

鱼苗、鱼种,两个概念的含义既相似也有重合。鱼苗是对苗种的通用(俗称)称呼。从鱼卵中孵化出来的稚鱼,俗称水花,学术上称鱼苗。

在民间,鱼苗不包含才从鱼卵中孵化出来的稚鱼,将才从鱼卵中孵化出来的小鱼儿单独称为“水花”,不称鱼苗,把水花育苗以后的鱼儿称为鱼苗。育成达3厘米左右的苗种,俗称鱼苗,学术上称鱼种。

学术上,把“水花”称鱼苗,而把水花培育以后的苗种才称为鱼种。

“鱼种”称谓只在学术或理论上盛行,民间一般不用鱼种称呼,只用“鱼苗”名词或者“苗种”称呼。

己打“腰点”的水花,可以下塘培育了。

水花培育一般一口池塘养殖一个品种为宜,特殊情况下也可多品种的水花混养。以四大家鱼为例,水花下塘数量的一般标准:

速成大规格苗种:计划抢时间速成大规格苗种的,一般每亩放养水花10万尾左右,鲢、鳙鱼还可适当多一些,肥水塘可适当密些,新塘、瘦水塘应适当稀些。

鱼苗饲养20天左右,便可长到3.3厘米(寸片)左右,称夏花。这时就要进行第一次分塘,一般每亩放夏花1万~1.5万尾。

经30天左右的培育,夏花长至6.6厘米(2寸)左右,要进行第二次分塘,每亩放5000尾~8000尾为好。

再经50天培育,鱼种达10厘米~13厘米(3寸~4寸)时,要进行第三次分塘,每亩放3000尾~4000尾,这样饲养到年底,如果培育管理得好,每亩可育出300公斤~400公斤大规格鱼种(苗种),规格一般可达17厘米以上。

如果嫌分塘麻烦,一次下塘,一养到底的鱼塘,每亩建议放入夏花(寸片)5000尾~6000尾,到年底即可养成大规格鱼种(苗种)。

合理密养:正规的合理密养是每亩放养水花一般标准为20万~30万尾。计划要出售小规格苗或要提前分塘的可以亩放80万~100万尾,用作育成小饵料鱼的可以高密度达亩放100万~150万尾。

水花放养密度总的原则:在正常情况下,养殖量一般根据出池规格大小而定。速成大规格苗种的,每亩放养水花10万尾左右。如果一次性培育到7厘米(2寸)以上鱼(苗)种,每亩养殖水花10万~15万尾。如果培育至3.3厘米左右即寸片的夏花,每亩水面养殖水花20万~30万尾,这是标准水花放养量。如果培育乌仔(1厘米~1.5厘米)后陆续出售或分塘的,每亩水面可以养殖水花80万~100万尾。培育小饵料鱼投喂肉食性鱼类的,可以高密度达亩放100万~150万尾。

上列水花投苗数量只是参考数据,须结合实际情况而定。饲养成品鱼的鱼种(苗种)放养,一般以吃食性鱼类为主养的,单一主养鱼的亩放养量大致标准是:主养草鱼500尾~1000尾,主养鲫鱼2000尾~5000尾,主养鲤鱼800尾~1500尾,主养禾花乌鲤1000尾~2000尾,主养鲢鳙鱼,一般亩放养500尾~1000尾;花白鲢作为配养鱼的亩放养量大至是150尾~300尾(鲢鳙分别为100∶50或200∶100),有利于净化水质。

目前,养鱼池普遍螺蚌泛生,危害相当严重,特别倡导混养青鱼,既能控制底栖动物大量繁殖消耗肥料和氧气,又可减少它们作为宿主传播疾病,投放量占5%,或者亩放养量30尾~50尾,主养青鱼每亩500尾~800尾为宜。

上述苗种放养量只能作为参考依据,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苗种合理放养的依据:苗种密度的合理投放是渔业生产最重要的环节,池塘养殖的水体容纳量有一个合理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放养密度小,苗种密度投放过低不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单产低,效益可能差一些。密度过小,虽然生长较快,但浪费池塘水面,肥料和饵料的利用率也低,单位成本往往还会增高,影响效益。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鱼类生长良好,浮头较少,饵料系数低于一般水平,则证明放养密度合理。从来不浮头也不正常,表明密度过稀,产量低效益微薄。

放养密度大,苗种密度投放过高,则生产过程中易造成经常性缺氧浮头,或因过多的排泄物又会使池塘的水质恶化,容易引起鱼病暴发。密度太大,饵(饲)料往往不足,活动空间变小,特别是到后期鱼体长大时,水质条件较差、溶氧量低,生长就变慢,可能饵料系数会高一些。

如果密度过大至超出水体承受能力时,会造成低溶氧综合征(长期缺氧)或者个体偏小而如期达不到上市规格。如果鱼类生长较差,又经常出现浮头,而且出塘规格偏小,饵料系数一般都高,则证明投放密度过大,应适当减小密度。

综合确定苗种放养密度的因素,确定苗种放养密度时,要根据品种、水源、鱼池条件、肥料或饵料来源、放养时间的早迟、地区及气候差别、管理水平、市场行情以及资金丰欠等情况来灵活判断,据此确定合理的密度。刘文俊

(来源:中国渔业报)

相关文章

  • 鱼苗培育成活率低的原因
    鱼苗培育成活率低的原因

    1.鱼苗质量差。要重视亲鱼淘汰更新及提纯复壮工作。2.鱼苗池过大过深。鱼苗培育池以面积2~4亩、水深1~1.5米为宜。3.鱼池敌害多。在鱼苗放养前要彻底清塘,杀灭敌害生物;进水时,进水口应用密网严格过滤,以防敌害进入。4.鱼池天然饵料生物少。一般可在鱼苗下塘前5~7天,每亩施有机肥300~400公斤。5.药物残留毒性未...

    118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虾蟹混养池塘如何保草,减少伊乐藻腐烂?
    虾蟹混养池塘如何保草,减少伊乐藻腐烂?

    伊乐藻是湖北虾蟹混养池塘种植最为广泛的草种,是一种及其耐低温、不耐高温的沉水植物,5℃以上就开始生长,长期处于30℃以上就容易发生烂草现象。最适生长温度为10-25℃,所以一般3-5月为伊乐藻的生长旺季,5-6月是烂草高峰期,是水草生死存亡的重要阶段。养殖中期(4-5月)水草管理非常重要,只要这个阶段水草管理的好,后期...

    1017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甲鱼养殖之爱德华氏病的防治技术
    甲鱼养殖之爱德华氏病的防治技术

    此病虽老、危害不小、新手上路、多加小心。感染对象:以稚鳖为主,近几年幼成鳖也偶有发现。症状:病鳖无明显外观症状,稚鳖死后2--3小时可见胸前一块红斑,幼成鳖须解剖后才能看到。前期不减料,温室发病先见于一至数池一般不会所有池同时发病。防治方案外泼:安康1号(艾力迈);氧福欣(朗博);强力菌毒杀(三友);溶净(艾杰斯);卡...

    2804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生姜治鱼烂鳃病
    生姜治鱼烂鳃病

    鱼烂腮病病原为黏球菌属的鱼害黏球菌,病鱼发病初期,鱼鳃腐烂发白,鳃上常附着污泥和粘液,严重时鱼鳃盖骨内表皮常常腐蚀一块,从外向里看去似一个透明的小窗。病鱼常上浮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变黑,体形消瘦。该病水温越高越易爆发流行。治疗方法:每亩水面用生姜0.25公斤,菜油0.75公斤,先将菜油放入锅里烧热,然后把切成碎片的生姜...

    73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温室养殖甲鱼大棚里四种水质调控方式
    温室养殖甲鱼大棚里四种水质调控方式

    温室养殖甲鱼,调水至关重要,构建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促进甲鱼健康成长。温室养殖过程处于温室大棚之中,光线阴暗,养殖密度大,投料量大,养殖水体的水质管理难度大,极易发生水质变化。养殖水体出现水体恶化,滋生病菌,容易引起甲鱼摄食量下降,发生病害从而出现甲鱼死亡。温室水体代谢废物主要依赖水体中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及适当排污,正常的...

    2673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黄鳝苗种培育方法
    黄鳝苗种培育方法

    肥料培育法: 该法优点是成本低,操作方便,鳝苗入池后就有天然活饵料,有利于生长发育;缺点是肥料在池水中腐烂分解、污染水质,而且水质肥度不易掌握。大草培育法:在鳝苗入池前5天,每平方米放150-200克大草、10-15克生石灰。做法:池底先放5厘米厚的田泥,接着放10厘米厚大草,草上放上述1/3深度的生石灰,然后2-3天...

    701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虾蟹秋季“贴膘”三个“合理”做法
    虾蟹秋季“贴膘”三个“合理”做法

    立秋后是水产养殖催肥提膘,提高水产品质量的关键季节。养殖户应采取以下三个措施,促使虾蟹质量提高,增产增效。1、合理换水,增育肥水。养好一池虾、蟹首先要培好一池水,池塘因从5月份开始,每隔一个月或20天就要用“药饵”和“药液”防治病虫害一次。池塘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到夏、秋季节过渡期更要勤换新水,预防池水变“老”,保持...

    207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几种常见甲鱼病害的病因及防治(上)
    几种常见甲鱼病害的病因及防治(上)

    一、红底板病1、发生与危害:红底板病又称赤斑病、红斑病或腹甲红肿病。就目前研究的结果,认为红底板病有两种病因:一种是由红脖子病引发的症状,另一种是由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引起的症状。从病原来讲,主要针对后一种病因而谈。该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甲底板呈发红发肿的斑块,甚至发生溃烂,使部分腹甲裸露,患病甲鱼往往爬上饵料台或晒...

    147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甲鱼养殖常见病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的诊治方法
    甲鱼养殖常见病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的诊治方法

    甲鱼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又称“白底板病”或“出血性肠炎”,该病无论成鳖和幼鳖均可能发生,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患病后死亡速度较快,严重时可能造成全池覆灭,引起较大的损失。一、病原及流行情况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的病原为细菌和病毒。据研究,病毒可能是原发性的,细菌是继发性的。病原可能会由患病的亲鳖或幼鳖直接带人,也可由所用饲料带入...

    2284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螃蟹夹草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
    螃蟹夹草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

    作者:水世纪周成成在大闸蟹养殖过程中许多塘口都会出现伊乐藻夹草、苦草夹草、轮叶黑藻夹草等,特别是苦草夹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打捞,因此塘口出现夹草或者夹草增多,要加以判断以判断是不螃蟹出现了问题。常见夹草原因1、投喂不足:主要是在阴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天,或者脱壳后会出现大量夹草,这时候需要适当增投饵料。2、缺乏维生素和微量...

    299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俄罗斯鲟养殖场的建设技巧
    俄罗斯鲟养殖场的建设技巧

    为了发展鲟鱼养殖,充分利用鲟鱼这一宝贵物种资源,及较高的经济价值优势,建立现代化人工养鲟场是可行的。拟建鲟鱼养殖场要有长远规划,并考虑是否有科学技术作保证,不应盲目上马,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一、鲟鱼场址的选择对拟建鲟鱼人工养殖场的场址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水源水质水量充沛、水质未受污染的水源是选择鲟鱼养殖场场...

    1603 鲟鱼 淡水养殖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 鲟鱼养殖技术
  • 如何进行草荡养螃蟹?
    如何进行草荡养螃蟹?

    草荡即水浅、水草丛生的小型湖泊,通常面积在1000亩以下,也有少量为2000~4000亩。由于面积大,不可能设防逃设备,而只能以改善生态环境,采取半精养式的鱼蟹混养。其成本低,收益较高,一般河蟹亩产2~20公斤。草荡养蟹的主要措施是:(1)选好养殖水域要求草荡的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水位稳定,能排能灌,水生植物和天然饵料...

    1253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河蟹都去哪里啦?早期管理是关键!!
    河蟹都去哪里啦?早期管理是关键!!

    这两年河蟹市场价格持续走高,有部分高水平养殖户有了很高的回报。但通过今年的走访了解还是有很多的养殖户辛苦一年没有赚到钱还到贴不少资金。哪我们养殖的螃蟹去哪里了呢?通过近几年的跟踪调查和大多数的养殖户交流,河蟹成活率低,产量低,主要原因忽略了蟹塘早期的管理。1、清塘时使用大量的有毒清塘剂(如菊酯类·敌杀死等)药残严重,导...

    142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黄颡鱼柱形病的防治方法
    黄颡鱼柱形病的防治方法

    在黄颡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水环境恶化等原因,黄颡鱼病害时有发生。常见有车轮虫病等寄生虫性疾病、出血性水肿病等细菌性疾病,但柱形病引起黄颡鱼体表溃疡的病例鲜有报道。柱形病一般多见于斑点叉尾鮰,其病原菌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cloumnare)一般危害鱼鳃。鱼类自然感染柱状黄杆菌一般发生在水温高于2...

    1835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鳜鱼养殖常见病锚头鳋病防治技术
    鳜鱼养殖常见病锚头鳋病防治技术

    1、症状:鱼体被锚头鳋钻入寄生后,肉眼可见虫体,被虫侵袭的部位发炎红肿,因充血而出现红斑,同时被侵袭的部位附近的鳞片,被锚头鳋的分泌物所溶解、腐蚀成缺口。鱼体被虫侵袭,初期表现为急躁不安,食欲减退,继而身体消瘦,体色变深,游动缓慢。2、危害:锚头鳋病多发生在成鳜饲养阶段。3、防治方法(1)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

    601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