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东风螺的人工育苗高产技术

时间 : 2023-01-01 18:33:19 投稿人 : 琤琤 点击 : 加入收藏

方斑东风螺属腹足纲、新腹足目、娥螺科,是热带、亚热带种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广西沿海,它生长速度快、肉质味道鲜美,是近几年新兴的一个海水养殖品种。但过度捕劳使方斑东风螺的自然资源大大减少,需要对方斑东风螺进行人工养殖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笔者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于2002年和2003年在湛江海洋大学覃斗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的方斑东风螺人工育苗试验,取得了出苗量13万只/m2的好成绩,现将试验的技术措施和结果报道如下

东风螺的人工育苗高产技术 | 淡水养殖

 基本情况和主要技术

1.1 设施

亲螺培育及产卵池、育苗池共10个,规格为3mx6.3mx1.3m,每池水体25m3;幼体孵化池及饵料培养池共12个,每池水体5m3。育苗系统由一台3KW罗茨鼓风机供气。育苗用水为经过沉淀再经过过滤的沙滤水。

1.2 亲螺来源

亲螺购自广西合浦营盘的拖网鱼船,两批分别购得亲螺30kg和40kg,其规格为壳高5cm以上。因每天的收购量较小,先将收购的亲螺暂养于当地育苗场,收购所需数量后采用降温干运的方法将亲螺运回试验基地。具体运输方法是:将一个装有冰块的塑料篓子放进泡沫箱中(冰块要用塑料袋密封,以防冰融化后浸泡到亲螺),再在篓子周围放上亲螺,亲螺上方盖上一层湿布,加盖密封即可进行运输,塑料篓子的作用是将冰和亲螺隔开,防止亲螺被冻伤;每箱装亲螺20kg。

1.3 亲螺的培育

方斑东风螺有潜沙习性,将运回的亲螺放于池底铺有5cm沙的亲螺培育池中培育。投以当地易得的杂鱼和珍珠贝肉,每天晚上投饵一次,投饵量约为亲螺体重的5%~10%,具体投饵量可根据亲螺摄食情况调节,一般以第二天早上略有少量剩余饵料为适宜。每天早上8:00-9:00进行换水和清污,先排干亲螺培育池的水,消除池底的残饵,用海水将池底沙冲洗干净后再加满水;换水清污时为防止将亲螺冲走在出水口加隔离网;每星期用(50~100)x10-6浓度的高锰酸钾将沙消毒一次。

1.4 亲螺的交配产卵和孵化

在人工培育条件下成熟亲螺会自然交配并产出卵囊,方斑东风螺一般将多个楔形卵囊产在池底的沙上形成卵群。采集卵囊结合换水进行,排干水后即可进行卵囊采集,将采集的卵囊清洗干净,用100x10-6浓度PVP-I消毒2~5min后,置于40目小网箱在育苗池中孵化,网箱底部要尽量拉平,以避免卵囊大量堆积在一起造成局部缺氧而影响卵的孵化率。在水温27℃经过6天左右幼虫即可孵出,孵出的幼虫穿过网箱进入育苗池,而空卵囊和未孵化的卵囊则留在孵化网箱中,待育苗池中幼虫密度达到1万~2万只/m3将卵囊移到另一个池子中继续孵化。

1.5 幼虫的培育管理

换水:前5d每天换水一次,以后每天换水二次,日换水总量为20%~50%。随幼虫生长更换换水器不同网目的网布,浮游期用100目网布,变态后用80目网布。

投饵:浮游期幼虫以投喂小球藻为主,金藻、扁藻和面包酵母为辅,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饵1次,幼虫不同发育时期投饵量见表1。

培育期的水质条件:水温23℃~29.8℃,海水相对密度1.021~1.023,pH8.1~8.3,溶解氧>5mg/L。

1.6 幼虫变态期的管理

幼虫达760μm即具有变态能力,此时将幼虫移到另外池底铺有沙的育苗池进行变态,具体方法是:将40目网布筛取的海沙用淡水冲洗干净,用200x106浓度PVP-I消毒10min,冲洗干净药液后均匀铺放到消毒好的育苗池底,沙的厚度为0.5cm左右,加满水备用。

用换水器将培育有幼虫的育苗池水排至30cm~50cm,在育苗池排水口安放集苗网箱,并在集苗槽内加入海水,使槽内水位比育苗池水位低10cm~20cm,拔起排水胶塞将幼虫排至集苗网箱。保持集苗槽与育苗池的水位差不要太大,以控制幼体的排出速度,防止水流太急而损伤幼虫。将集好的幼虫清洗干净后移入上述已准备好的育苗池。

此时的饵料投喂方法为藻类继续投喂,再投喂少量鱼肉,为了便于观察幼虫的变态情况和及时清除残饵,鱼肉应投放到饵料台上,饵料台的制作见图1。每天投喂鱼肉1~2h后提起饵料台,检查鱼肉上是否附有已变态的幼虫。每3~4m2安放一个饵料台。

1.7 药物防病措施

浮游期每隔3d投一次抗菌素,其种类有百炎净、氟哌酸、环丙沙星,这几种抗菌素轮流使用,浓度为0.5x10-6浓度。投药后停止换水一天。

1.8 稚螺期的管理

育苗池水中没有浮游幼虫时幼虫完全变态为稚螺,停止投喂藻类,只投喂鱼肉。刚变态的稚螺口中的齿舌尚娇嫩,投喂肉质较细软且经过急冻再解冻的鱼肉。

稚螺有爬壁习性,在池内壁水面上方贴挂经海水浸湿的双层纱布,防止稚螺干燥死亡。7:00、18:00各收纱布一次,将池壁的稚螺冲洗入育苗池水中。

1.9 幼螺的出池方法

1.9.1 过筛法

将沙和幼螺置于40目的筛网中在水中过筛,沙通过网布沉于水底,稚螺则留在筛网中。

1.9.2 饵料诱捕法

停投一次饵料使幼螺处于适度饥饿状态,再把鱼肉投放到饵料台上,一小时左右提起饵料台,将附在鱼肉上的幼螺收集起来。

2 结果与分析

2.1 亲螺的交配和产卵

方斑东风螺雌雄异体,属体内受精、卵胎生种类。雄螺在右触角下方有交接突起,雌螺则没有交接突起。人工饲养条件下雌雄亲螺都可成熟交配产卵,一般早上换水后至傍晚进行交配活动,晚上进行产卵,产出的卵被包在卵囊中。卵囊一般产在池底的沙上,每个雌螺所产长楔形卵囊的柄基部粘在一起形成卵群,每个卵群所含卵囊数和每个卵囊所含受精卵数不同,随机抽取10个卵群进行产卵指标统计,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方班东风螺的产卵量一般为3.4~4.7万粒,每个卵囊含卵量为670~940粒。

2.2 幼虫及稚螺生长速度与水温的关系

方斑东风螺幼虫及稚螺的生长速度受水温影响较大,水温高生长速度快,水温低则生长速度减慢。2002年和2003年育苗试验中幼虫及稚螺生长情况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水温低时幼虫生长速度变慢、浮游期增加,2002年浮游期为33d左右,2003年因水温高浮游期仅为24天左右。在2002年育苗试验中的5、6、7号池变态期水温因有冷空气降到23℃,绝大部分幼虫不能变态而死亡,其余四个池的稚螺也因水温低而处于停食状态,故整个育苗期水温应在25℃以上;2003年试验中各池育苗期的水温均较高,从变态到长成壳高2mm稚螺的时间仅为21~23d。

2.3 2002年和2003年的育苗结果

2002年9月~11月的育苗试验中共产卵7池,出苗68.4万,单位底面积出苗0.9万/m2;2003年5~8月的育苗试验中共产卵10池,出苗248万,单位底面积出苗1.3万m2,取得了很好的育苗效果。具体试验情况见表4。

3 问题与讨论

3.1 关于变态期动物性饵料的投喂技术

变态期是幼虫生活习性从浮游向底栖、摄食习性从植物性饵料向动物性饵料转变的时期。东风螺产卵不同步,导致幼虫发育不同步、到达变态期也不同步,所以在幼虫变态期要在投喂藻类的基础上增投动物性饵料。根据资料[1,2]介绍,变态期幼虫要投喂鱼浆或碎鱼肉以满足已变态幼虫的摄食需要。根据笔者在育苗过程中的观察,变态期投喂鱼浆幼虫也可以变态为稚螺,但鱼浆中小颗粒鱼肉悬浮于水中,不能被稚螺摄食到,易污染水质;大颗粒鱼肉则沉于水底,不能被稚螺完全摄食干净,也没有办法将它们清除,易污染底质,投喂鱼浆和碎鱼肉的做法往往会引起水质和底质的恶化,导致幼虫和稚螺的大量死亡,造成出苗率低。

变态期幼虫个体较大、面盘趋于萎缩、而腹足变得发达,活动于水体的底层,并交替进行爬行和游泳。笔者曾将即将变态的幼虫放入玻璃缸中,一夜之间幼虫面盘全部脱落而从浮游生活转变为底栖生活,并开始主动觅食块状鱼肉。已变态的幼虫具有爬行能力,其嗅觉也很发达,投喂鱼肉后,距离鱼肉1m远以内的稚螺很快地向鱼肉移动,距鱼肉不同距离的稚螺对鱼肉反应时间见表5。

我们在试验中采用多点、定点将薄片状鱼肉投喂到饵料台的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已变态稚螺充分摄食,并可以检查幼虫的变态情况,另一方面便于清除残饵、避免残饵污染水质,经试验证明是变态期合理的饵料投喂方法。

3.2 关于稚螺期稚螺死亡原因及对策的探讨

根据笔者观察:稚螺有爬壁习性,常爬于水面以上的池壁上;稚螺腹足分泌物粘性较强,而幼螺身体较轻,附于池壁上的稚螺即使腹足已收回壳中往往也会被粘液粘在池壁上,不能自行从池壁落入水中,时间长了会造成幼螺干燥死亡,2003年7月进行的不同气温下壳高1~1.2mm幼螺露空时间与死亡率关系试验,结果见表6。由表6可以看出在气温越高幼螺在露空状态下的生态时间越短。

在东风螺人工育苗中一般采用水瓢淋水的方法将幼螺冲回水池中以避免幼螺因露空时间太长而死亡,但此方法需要30~50min泼淋一次池壁,常因为工作量太大不能及时泼淋而造成附壁幼螺的大量死亡。我们在试验中采用池壁贴挂湿纱布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幼螺附壁死亡问题,具体做法是将海水浸湿的双层纱布一边搭在池壁面上,另一边沿池壁垂下并浸入水中;幼螺爬壁时进入纱布与池壁之间的空隙,而且也不能爬得太高,经试验幼螺以此法保持湿润状态12h后其成活率为100%。实践证明此法简单易行,是提高幼螺成活率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章

  • 鳗鱼养殖常见病锚头鳋病防治技术
    鳗鱼养殖常见病锚头鳋病防治技术

    锚头鳋病是由锚头鳋寄生于口腔或鳃壁引起。被寄生的鳗鱼口张不开,打开鳃或嘴时,可见锚头鳋体。鳗鱼食欲减少或拒食,鱼体消瘦,甚至死亡。防治方法:(1)清池,用石灰或敌百虫喷洒消毒。(2)发病池塘用0.4毫克/升的敌百虫泼洒,每隔2天使用1次,连用3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0.7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药...

    1012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鱼苗池敌害防治
    鱼苗池敌害防治

    1、龙虾:龙虾是一种分布很广、繁殖极快的杂食性虾类,对鱼苗危害特别严重。防治:水深1米,每亩用20%速灭杀丁2支溶水稀释,再加少量洗衣粉于溶液中充分搅匀,对水全池泼洒,效果很好。2、水螅:水螅是淡水中常见的一种腔肠动物,一般附着于池底石头、水草、树根或其他物体上,在其繁殖旺期大量吞食鱼苗,危害较大。防治:清除池水中水草...

    139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三月份广东顺德地区加州鲈鱼苗疾病的治疗方法
    三月份广东顺德地区加州鲈鱼苗疾病的治疗方法

    【基本情况】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麦阿姨有个精养加州鲈鱼塘,养殖面积5亩,水深1米左右,养有40万尾小苗,大小为8朝左右。【症状】自从3月23日下过雷雨后,24号早上就发现大量死鱼在下风口和塘边,赶到她的鱼塘时发现很多发病鱼仔浮在水面不动。有些鱼仔出现打转现象,大多数病鱼有红头和拖便现象。取病样回来镜检未发现虫。只发现鳃...

    658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早期的河蟹塘肥水,真的这么难吗?
    早期的河蟹塘肥水,真的这么难吗?

    作者:北京水世纪费洪鑫肥水,真的这么难吗?一直有些河蟹养殖户朋友们说前期肥水困难,那么今天就跟各位老板探讨一下河蟹早期肥水的一些问题,河蟹早期肥水对养殖重要性非常大,下面就跟各位分享一下为什么早期难肥水,还有该怎样有针对性的肥水。一、早期难肥水常见原因1、早春低温,光照弱2、浮游动物过多(枝角类、桡足类等)3、大型藻类...

    280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常见鱼类肠道疾病如何防治
    常见鱼类肠道疾病如何防治

    一、病毒类肠道疾病肠炎病。危害对象:草鱼、青鱼。症状:病鱼体色发黑,肛门红肿,严重时鳍调基部充血,腹部出现红斑,肠管发炎,呈红色或紫红色。防治方法:①鱼种放养前,用10ppm漂白粉浸浴。②流行季节每隔半月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一次,或投喂磺胺互药饵。③大蒜治疗。大蒜按每250千克鱼种投为250克的用量,拌入饵料,连为...

    120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乌鳢成鱼罗非鱼池套养技术
    乌鳢成鱼罗非鱼池套养技术

    罗非鱼和乌鳢鱼有共同的特点,对水质要求比较低,耐低氧、耐肥力强、抗病力强、生长快、产量高。但是,罗非鱼繁殖能力强,在南方每年可以繁殖6~10次,长江流域各地在自然条件下每年可繁殖4~5次,每次产卵数百至数千粒,这一习性成为罗非鱼养殖受阻的难题。由于年繁殖次数多,池塘养殖密度不断增加。而且7月之后繁殖的仔鱼,当年根本长不...

    2633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鱼病的简单辨别方法
    鱼病的简单辨别方法

    在养鱼生产中,要做到有效防治鱼病,首先要能正确地诊断鱼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断:一看行动鱼虱侵袭,鱼主要表现为上跳下窜,时而急剧狂游;鲢碘泡虫侵袭的鲢鱼尾部上翘,鱼在水中狂游乱窜,抽搐、打圈;中华鱼蚤侵袭的鱼尾鳍部往往露出水面,病鱼在水体表面打转或游动;农药或工业废水中毒,鱼会出现兴奋、跳跃和冲撞现象,而后麻痹死亡。...

    281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山区塘库适宜养殖虹鳟鱼
    山区塘库适宜养殖虹鳟鱼

    虹鳟鱼介绍虹鳟鱼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其体侧具一棕红色纵纹,如同彩虹一样而得名,又俗称为淡水“三文鱼”。虹鳟鱼属冷水性鱼类,其正常生长水温为1℃~24℃,最适水温在14℃~16℃之间;每公斤水中含氧量要求在5毫克以上;水体PH值在7~8之间为宜。市场前景虹鳟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生长迅速,人工...

    1230 淡水养殖 虹鳟鱼 虹鳟鱼养殖 虹鳟鱼养殖技术 虹鳟鱼养殖方法
  • 泥鳅无公害稻田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
    泥鳅无公害稻田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

    1.饵料投喂:投饲要做到“四定”,还要根据泥鳅食性,投喂充足的适口饵料。夏花阶段(3~5厘米),主要是施肥培养浮游动物,另外,还需投喂蛋黄和其他粉状饲料、蚕蛹粉等。鳅种阶段(5厘米以上),可投喂米糠、豆渣、菜叶、螺、蚯蚓、动物内脏和小型甲壳等。投喂时要注意动、植物饵料的合理配合。稻田养殖亦可用配合饲料(成分:鱼粉20%...

    2717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斑点叉尾鮰的池塘繁殖产卵
    斑点叉尾鮰的池塘繁殖产卵

    斑点叉尾鮰的池塘繁殖方法可分三种:一是在池塘中自行产卵孵化,然后收集鱼苗;二是自行产卵,人工孵化;三是人工催产孵化。其中第一种方法孵化极低,且鱼苗在亲鱼池中数量无法估计,收集鱼苗也难以进行,故一般不被采用;而第三种因雄鱼精液无法挤出,只能用杀鱼得精进行人工授精,这对保护亲鱼不利,亦不常被采用。因此,采用自行产卵、人工孵...

    2945 淡水养殖 鮰鱼 鮰鱼养殖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养殖方法
  • 广东江门开平李卫杨:巧设底管增氧降低养草鱼料比
    广东江门开平李卫杨:巧设底管增氧降低养草鱼料比

    李卫杨是浙江丽水人,养鱼已经有10个年头,之前都是养罗非鱼,去年年初以1800元/亩的塘租价格,拿下200多亩鱼塘转养大草鱼。当地的鱼塘多是上世纪90年代政府鼓励农户承包,租金便宜约500-600元/亩,租期15年左右,不少养户有割草喂鱼的习惯,虽然草鱼产量不高,但由于塘租低还是有钱赚。而在塘租的压力下,李只能提高草鱼...

    2031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脂肪是继蛋白质之后甲鱼所需的第二大营养要素
    脂肪是继蛋白质之后甲鱼所需的第二大营养要素

    脂肪也叫油脂,是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类化合物。脂肪是继蛋白质之后甲鱼所需的第二大营养要素,脂肪的营养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证甲鱼的生活能量脂肪是甲鱼正常生活生长能量的主要来源,甲鱼在体内氧化1克脂肪可产生的生理热能,相当于蛋内质和碳水化合物的2.25倍。特别是有些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甲鱼自身不能合成的,所以必须从外...

    2749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黄鳝养殖技术之水霉病防治方法
    黄鳝养殖技术之水霉病防治方法

    症状:初期病灶并不明显,数天后病灶部位长出棉絮状菌丝,在体表迅速繁殖扩散,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治疗:用400mg/L食盐、小苏打(1:1)全池泼洒。...

    888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无公害河蟹养殖饲养管理要求
    无公害河蟹养殖饲养管理要求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生产、流通及加工等环节监控不力等多种原因,致使部分农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较为突出,食用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而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是当前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河蟹养殖也亟待从粗放的、随意的养殖走向无公害养殖生产。一、饲料种类...

    2573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河蟹冬季塑料大棚度严寒
    河蟹冬季塑料大棚度严寒

    一、大棚温室建造。拥有充足、新鲜、清洁、没有农药及化工废水污染的水源,是搞好河蟹增温暂养的前提。大棚温室一般应建在河边、湖边或大的池塘边上,也可使用井水(但须有增氧设备)。暂养池建成长方形,东西向,长4-10米,宽10-100米,池深1-1.2米,坝、底压实,使其不漏水、水塌边。较大的池塘应布设充气管道,饲养时用气泵从...

    152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