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大规格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

时间 : 2023-07-16 01:11:52 投稿人 : 翠丝 点击 : 加入收藏

■江苏省宜兴市新建镇农业服务中心刘云峰毛建国芮梦奇/文

大规格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 | 淡水养殖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尤其是大规格河蟹(雌150g以上、雄200g以上)以其个头大,肉多鲜美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大规格河蟹的生态养殖在我国正处于推广阶段,本文主要讨论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

一.亲本提纯复壮

提纯复壮是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原来的河蟹养殖只是直接地挑选蟹苗,由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华绒螯蟹蟹苗品质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挑选的亲蟹通常品种不纯,品质不佳,直接影响河蟹的产出质量。而通过提纯复壮后,进一步提高了中华绒螯蟹蟹苗的基因纯度,使之优质基因最大程度得到保留,劣质基因得到剔除,保证了亲蟹的优良品质。

二.用生态育苗技术培育壮苗

河蟹养殖的生态育苗技术是指在整个育苗过程中不加温,从布苗到大眼幼体不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生态育苗培育的蟹苗体质健壮,生命力强,成活率高,从大眼幼体培育至扣蟹的成活率可达20%左右。

河蟹生态育苗包括亲蟹的选留、运输、越冬、促产,怀卵蟹的饲养(幼体孵化)、幼体培育和蟹苗捕捞等技术环节,其中亲蟹是生态育苗的基础,幼体培育是生态育苗的关键。

(1)挑选优质亲蟹

河蟹亲本提纯复壮是一个大规模的培育过程,提纯复壮后的蟹苗中仍然存在着低品质,基因纯度不高的蟹苗,因此挑选优质亲蟹也是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的重要一步。

亲蟹的选择是优质蟹苗高产高质的基础。目前,国内公认的优质蟹种是长江水系中精养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优质的的长江水系河蟹蟹苗应该是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动力强的,可以根据苗种活动情况,体表有无寄生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蟹苗,同时还要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蟹苗进行养殖。雌蟹规格在80g左右,雄蟹规格在125g左右,雌雄比例为2︰3。

对中华绒鳌蟹蟹苗标准进行挑选,选择头胸甲明显隆起、额齿尖缺刻深且左右2个呈“U”形、额后具有6个疣状突起,以及具有明显的第4侧齿的优质高纯度的中华鳌蟹蟹苗。亲蟹的挑选时间最好放在河蟹上市旺季的后期,一般在上一年11月初到下一年3月之间,挑选出优质的蟹苗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强化培育,常见方法是将亲蟹直接放入促产池中进行交配。亲蟹的培育环境最好是在封闭的水泥池中,水池深度最好是在1.5m~2m之间。

(2)注重幼体培育

幼体培育前的除淤消毒。在幼体培育开始前的15天至30天就必须开始清理培育池池底以及排水管道中的垃圾、淤泥,采用消毒药物杀灭不利于河蟹幼体培育的各种生物。

严格控制布苗密度。目前公认的布苗密度是每立方米水体的一期蚤状幼体为3万~6万只左右,这一放养标准,就目前的育苗条件和手段而言,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注重生物防治病害。幼体培育期间的病害防治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在使用普通杀菌药物的传统病害防治方法时,还要注重生物防治病害。在幼体培育阶段向培育池中投放光合细菌,光合细菌可以分解有机废物,减少水中有害物质,保持水质清新,光合细菌在水中繁殖时释放出的抗病性的酵素在一定程度上还可防止蟹苗患病,光合细菌在初期还可作为幼体饵料被利用,其所含的丰富B族维生素等活性物质,能促进蟹苗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河蟹在各个生长时期都是属杂食性的。一般来说,河蟹幼体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也摄食有机碎屑。投放饵料是幼体培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措施,原则上以鲜活饵料为主,必要时辅以代用饵料,投饵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实验证明,正确投放饵料的方式方法能够使幼体培育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产量,具体的投放标准:3月~4月,颗粒饵料+小杂鱼为主;5月~7月,颗粒饵料为主;8月~9月,颗粒饵料+植物性饵料为主;10月~11月,颗粒饵料+小杂鱼为主。在河蟹的正常生长阶段,一般每日投放两次饵料为宜,上午占30%,下午占70%。

根据河蟹的各个生长期的不同需要进行科学投喂,科学投喂除了上述所说的投喂时间和投喂类型外,还要注意按照季节和温度来及时调整投喂,一般来说,河蟹生长在5月份到8月份之间,要逐渐加大动物性活口饵料的投喂,但仍然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到了河蟹生长后期,性腺开始快速发育,河蟹的生长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这时河蟹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因此要开始大量投喂动物性饵料。

三.采用生态修复技术修复水环境

(1)大面积栽种水草

河蟹生态养殖的不同阶段对种植水草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河蟹养殖的前期阶段,一般是在清明前,此时要求大面积种植各种适宜的水生植物,栽种水生植物品种要多样化,合理分布,以适合河蟹多方面的需求,一般以黑藻、菹草、苦草、金鱼藻、黄丝草等沉水植物为主。在中期,要求做好水生植物的管理,其中包括通过调节水位达到最佳水色,增强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时打捞清除水生植物上附着的污染物,水质混浊时,可适量使用生物制剂;保证水草活力,及时施肥等。在河蟹养殖的后期要注意控制水草的生长情况,一般来说,控制河蟹养殖水体中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在60%左右。当水生植物生长超出水面时,可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这段时间选择对其割除,让水生植物能够重新生长,从而使水下水生植物更加茂盛。

(2)适量投放螺蛳

螺蛳是河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行动缓慢,净水能力强,既能维护蟹池水质清新,可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活性蛋白饵料,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提高成蟹上市规格,在各种螺类中可选择淡水螺类中养殖个体最大的优良品种苹果螺,螺蛳最好采用本地螺蛳,因其成活率高,且确保数量。

传统的螺蛳投放方法是在养殖过程中间断性投喂的螺蛳肉,但是传统的投放方法忽略了河蟹生长的阶段性需要,螺蛳的利用率低下,同时轧碎了的螺蛳肉对水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针对以上两点,在传统的投放方法的基础上,目前最佳的投放方式是,在上半年清明前后每亩投放250kg,并让其自然繁殖,在下半年7月份根据蟹池螺蛳存塘量再补投一次螺蛳,投放量每亩150kg左右,这种改良投放方式提高了螺蛳的有效利用率,控制水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四.调节水质,定期使用生物制剂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求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mg/L,pH值7.0~8.5之间,透明度30cm~40cm左右。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一定要注意定期换水,一般来说,早期每隔2周换一次水,每次换水的比例为全部水体的1/3左右为宜。特别是在高温季节,一定要确保水体质量,适当增大换水频率,可采取每日加入新水,每隔5天换一次水。此外,在夏季,还要每隔2周~3周向用生石灰8g/m3~10g/m3化水全池泼洒,进行杀菌消毒。同时根据养殖实际,养殖户还应当在水体中定期使用生物制剂,以进一步改善水质。

定期使用生物制剂,有利于微生物群落重建,不但可以改善水质,分解水体中的有机废物,减少水中有害程度,保持水质清新,微生物在水中繁殖还会释放出的抗病性的酵素,在一定程度上还可防止蟹苗患病,某些微生物在初期还可作为幼体饵料被利用,含有丰富营养,能够增强幼体体质。目前常见的主要生物制剂:芽孢杆菌、和EM(有效微生物群)菌。

五.稀养、混养降低蟹种放养密度

河蟹的养殖密度与河蟹的产量和品质有直接的关系,养殖密度并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标准,而是由养殖的规模、条件、管理和预期的成品规格等等因素决定的,从目前的技术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养殖密度以每平方米1只、每亩700只左右为宜,如果养殖密度过大,会降低河蟹的成活率以及河蟹品质。一般来说,两年制的养殖模式最为常见,就是5月底6月初购进蟹苗,在池中粗放增育,年底可育成扣蟹,第二年春再把这些扣蟹

投放到池场,通常蟹种养殖规格为100只/kg~200只/kg,每亩水面养殖500只~800只,采取适当释放,可提高河蟹出池规格和质量。

适当混养,提高水体利用率。我国的河蟹养殖有很大一部分是单一养殖模式,水体利用率低,造成水体资源浪费,以河蟹养殖为主,其他养殖品种共生的新型养殖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河蟹养殖业者的认可。理论上,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等)、杂食性鱼类(鲤、鲫、罗非鱼等)、肉食性鱼类(乌鳢、鲶鱼、鲈鱼等),而只能混养一些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等)。其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变差。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较清瘦,故混养数量不宜多。通过科学合理的放养混养,明显改善了河蟹的生长水体环境,促使了河蟹生长,同时充分利用了水体环境,还同时收获了其他的混养鱼类,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一点是原来单一的河蟹养殖所不能及的。

六.分析与讨论

(1)提高蟹种放养规格有利于提高商品蟹规格

从同一塘口培育的蟹种中筛选个体规格大的放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淘汰个体规格小的蟹种,这是近几年大规格蟹种价格上升、小规格蟹种价格下降的原因。一般来说,在大规格河蟹的生态养殖过程中,最佳的放养规格为600只/亩,最好不要超过800只/亩,如果是混养的话,还要适当地降低养殖密度,一般在500只/亩~600只/亩。

(2)科学种植水草

必须采取多品种水草种植,减少高温季节易于腐败的伊乐藻种植量,增加本地水草的种植量,甚至可以全部种植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苦草等品种,不种伊乐藻。其次要控制水草总量,伊乐藻较多的塘口水草覆盖率不超过60%,地方性水草覆盖率可扩大至70%左右。第三,河蟹属杂食性品种,在投喂动物性饵料时必须有足量的喜食水草,这也是推广种植地方性水草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河蟹不吃伊乐藻,大多数地方品种,如轮叶黑藻、苦草、马来眼子菜等均能被大量摄食,河蟹从中获得生长所需的营养成份。从不同塘口种植轮叶黑藻情况分析,数量多的,河蟹生长快、病害少、饵料成本小,明显好于数量少的塘口。

(3)投喂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

新鲜小杂鱼、冰鱼营养丰富,符合河蟹生长需要。虽然颗粒饵料应用与河蟹已有10多年的历史,从养殖实践来看,以颗粒饵料为主的塘口,养殖平均规格总体要小于投喂动物性饵料的塘口。

相关文章

  • 河蟹养殖池塘水质调节的四个技术措施
    河蟹养殖池塘水质调节的四个技术措施

    池塘养殖河蟹,水质的好坏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格、饱满程度、背甲的颜色,以至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夏季水温高,是河蟹的生长旺季,摄食、代谢明显增强,水质容易变坏,如何调控好夏季蟹池水质,营造良好水体环境,是促进河蟹正常健康生长的关键。一、合理调整水位蟹池的水位,-般以平台的...

    2501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泥鳅(苗种)的运输
    泥鳅(苗种)的运输

    (1)运前准备泥鳅苗种在运输前需先拉网锻炼1一2次,运输前一天停止投喂饵料,装运前先将苗种集中于网箱内暂养2一3小时,令其排出粪便,减少体表分泌的黏液,以利于提高运输成活率。(2)装运泥鳅的规格与密度运输时装的水量为容器的1/2一1/3。每升水体的装鳅数量要按鳅体的规格大小而定。(3)运输管理运输中需注意容器内水体溶氧...

    1461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甲鱼养殖常见病之白底板病防治技术
    甲鱼养殖常见病之白底板病防治技术

    病因:未明,可能由病毒、细菌或饲料方面引起。病症:病鳖体表完好无损,底板苍白,呈极度贫血状态,大部分身体呈水肿状,肝脏大多数呈土黄色和土灰色,肌肉苍白无血,一般腹腔都有积水。防治:1)病因未明,以预防为主;2)发病早期投喂“强克103”或“鳖必康“,连用3-6天;3)发病时用“灭毒灵”或“鱼用博灭”和“毒虫2号”同时使...

    1389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鱼泛塘的预测与解救
    鱼泛塘的预测与解救

    夏秋季节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活跃,鱼塘内如果施肥投饵量大,很容易使鱼因缺氧而出现浮头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解救,就会引起鱼窒息死亡。因此,平时要加强鱼塘管理,搞好预测,鱼发生浮头现象要及时解救,防止塘内鱼泛塘。泛塘前的征兆高温天气的下午,如果发现塘中有机物发酵产生大量气泡,覆盖塘水面积1/2时,离塘很远就能闻到腥臭味,表明...

    38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中华绒螯蟹的人工育苗条件介绍
    中华绒螯蟹的人工育苗条件介绍

    由于中华绒螯蟹属咸淡水洄游性水生动物,盐度对其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正常产卵受精需要在8‰~33‰的咸水中进行,胚胎发育与盐度密切相关,盐度的剧变会引起胚胎的死亡,在育苗期,蟹苗的最适盐度为5‰~8‰,低于2‰时,会导致体质下降而不能顺利蜕皮变态,对病原体的易感性也会增强。幼蟹要求在淡水中生活,盐度过高,也会抑制生...

    1200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乌鳢的人工催产技术
    乌鳢的人工催产技术

    1.催产注射时间安排:随着亲鱼成熟度提高,亲鱼摄食量会逐渐下降,此时投饲量便应适当减少,在催产前2~3天需停食,这对人工催产是有利的。对亲鱼注射分一次注射和分次注射两种。视亲鱼成熟度与季节温度而不同。通常在繁殖季节早期,成熟度较差,需进行2次注射:第一针注射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性腺进一步成熟,其剂量为总剂量的1/3~1/5...

    215 黑鱼 淡水养殖 黑鱼养殖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方法
  • 关于桂花鱼健康育苗技术的讨论话题
    关于桂花鱼健康育苗技术的讨论话题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鳜(桂)鲮养殖联盟微信群里关于桂花鱼健康育苗技术的讨论话题,内容十分精彩。下面是聊天实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群主徐伟辉:今天要讲的桂花鱼健康育苗技术是1-1.5公分桂花苗标粗到5-10公分桂花苗,通过生态预防的手段促使桂花苗健康生长,少用甚至不用抗生素等方式。接下来讲讲自己桂花苗标粗的几个关键...

    2300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罗敏辉:2018年湖北草鱼养殖该如何“变”
    罗敏辉:2018年湖北草鱼养殖该如何“变”

    文|图海大农牧湖北是传统的水产养殖大省,区域内江河、湖泊、水库、连片池塘星罗棋布,相对而言,水资源条件非常优越。湖北水产养殖的主养品种仍以草鱼为主,鳊鱼、鲫鱼、青鱼等主养规模不大;名特优养殖(小龙虾、翘嘴红鮊、黄颡鱼、螃蟹等)发展很快,但除小龙虾外,规模都不大;相比其他水产养殖大省(如广东、江苏等)而言,湖北水产养殖的...

    1273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河蟹脱一壳期间,碰上这样的四月天,养殖户应该怎么管理?
    河蟹脱一壳期间,碰上这样的四月天,养殖户应该怎么管理?

    作者:北京水世纪杨长滨4月的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前几天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这两天就气温骤降,风雨欲来,如图1和图2。图1图2我们都知道,养殖最忌讳的就是天气突变,人尚且感到不适,更何况是养殖动物呢?如今,正值江苏地区河蟹一壳的蛻壳高峰期(如图3),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气温的骤降,必然会引起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发...

    2734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鱼1.来源与选择可从江河、水库、湖泊中捕捞,也可在人工养殖的商品鱼中挑选。要求个体大,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2.成熟年龄与体重年龄2~3龄,黄颡鱼体重150克以上,江黄颡鱼200克以上,雌、雄鱼比例可1∶2搭配。3.雌雄鉴别苗种及未发育成熟的鱼鉴别困难,体重50克以上、发育成熟的鱼较易鉴别。雄鱼体形细...

    22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优质经济鱼类--乌苏里拟鲽
    优质经济鱼类--乌苏里拟鲽

    [形态特征]身体较长,前部宽厚,后部侧扁。体表光滑无鳞,侧线完全,头扁平,头顶有皮膜覆盖,吻钝圆,口下位、横裂。前鼻孔呈短管状,与后鼻孔相距甚远。须4对,鼻须1对。背鳍刺强硬,其后缘仅具齿痕;胸鳍硬刺,后缘具锯齿。尾鳍浅凹,上片略长于下片,末端均圆钝。体背、体侧灰黄色,上部深于下部。腹部白色,背鳍、尾鳍末端为黑色。[生...

    50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夏季暴雨天鳗鱼养殖常见病纤毛虫病防治技术
    夏季暴雨天鳗鱼养殖常见病纤毛虫病防治技术

    夏季为鳗鱼养殖病害发生的高峰期,此期由于持续高温,导致水源及养殖池水水温偏高,使养殖鳗鲡长期处于不适养殖环境中,产生长期持续应激,导致体质减弱;高水温期,一些病原体繁殖迅速,使养殖环境中病原数量增加;高温期雷暴雨为主要降雨方式,易导致水质突发性剧变,使鳗鲡产生应激;夏季雷阵雨频繁,常导致水源理化指标的短时间剧变,如混浊...

    2293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是什么让亩密度130的花鲢半个月长半斤?
    是什么让亩密度130的花鲢半个月长半斤?

    背景华中区每年6-7月份起,池塘中花鲢的存塘量增大,常规的肥水已经不能满足花鲢生长所需的饵料,花鲢上料台抢食的现象非常普遍,按照以往的数据,8-10月份花鲢的产量可占全年的60%以上,随着花鲢存塘量的增大,饵料匮乏会一步加大,饵料是否充足,直接影响花鲢的产量。近几年花鲢的价格一直较稳定,且利润空间较大,提升花鲢产量是提...

    274 淡水养殖 花鲢白鲢 花鲢白鲢养殖 花鲢白鲢养殖技术 花鲢白鲢养殖方法
  • 养鱼达人“防止水花鱼苗应激”的经验分享
    养鱼达人“防止水花鱼苗应激”的经验分享

    今天我们谈一下水花、鱼苗应激的问题,这个现象不但在很多公司的生产环节时有发生,而且在养殖户投苗时也很严重,所以要求公司销售及生产人员都要高度重视。如果pH值太低,鱼苗不会应激,但不利于鱼苗体质的恢复,容易发病,可以提前用石灰调到正常范围;如果pH值稍高8.0~8.5,可以通过施牛、羊粪或糖类甚至粗饲料等。有机物的分解释...

    777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黄鳝高产精养技术
    黄鳝高产精养技术

    近年来,黄鳝养殖业有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大多处于粗养状态,产量不高,效益较差,笔者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黄鳝高产精养技术,具体操作如下:1 基础设施1.1 鳝池:选择避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场所建造鳝池。鳝池用砖砌成,水泥抹面,池形以圆角长方形为宜,单池面积10平方米左右,池深50cm,池埂砌成“T”形防逃檐,池底向...

    1086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