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养殖户如何做好草鱼肠道护理?

时间 : 2023-05-10 07:34:19 投稿人 : Tanner 点击 : 加入收藏

作者: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荣道斌

1、草鱼肠道的特点

大多数鱼类没有胃,鱼类肠道结构与其食性密切相关,食浮游生物的鱼类肠道又细又长,在腹腔中盘旋非常复杂,肉食性鱼类肠道一般呈直线型,无回折,较体长短。

草鱼肠壁较薄,直径小。肠道为体长的2倍左右,经过8次盘曲至肛门。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草鱼前、中、后肠特点基本一致,仅可以从细胞结构来区分:

前肠特点:粘膜褶最高,粘膜下层很薄,缺乏由胶原纤维组成的结实层,利于肠壁扩大,便于存储较多食物。

中肠特点:长度最长,粘膜褶较低,褶的基部较宽,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的粘膜层顶端有明显的纹状缘,增加了消化道的吸收面积,利于食物的消化利用。

后肠特点:粘膜褶基部宽而顶部尖,数量较少,粘膜下层特别厚,杯状粘液细胞特别多,利于食物的润滑与排出。

肠道环境:食物、菌落、各种消化液及残渣的混合集中场所,最重要的两项:菌落、各种消化液。

2、鱼类肠道的作用

食物存储:草鱼属于无谓鱼类,所以其前肠兼具胃的食物存储功能,对于草鱼来说,这种功能是比较弱小的,因为草鱼贪食,“直肠子”鱼类,时常还有“一边吃食,一边排便”的习性,所以它的食物存储功能无法与陆生动物或有胃鱼类相提并论,起过渡作用更多一些。

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肠道内的杯状细胞可分泌大量消化酶,帮助消化;肠道的蠕动、摆动、分节运动等活动起到机械消化的作用,辅助肠道快速消化食物。

粘膜免疫:鱼类肠道的粘膜层、粘膜下层及肌肉层组成物理屏障,阻止有害细菌的侵入;肠道内消化液、粘液可分解入侵的有害菌;肠道内的大量有益菌群,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肠道内存在大量免疫活性细胞核抗体系统。

3、鱼类肠道不好的危害

影响消化吸收:肠道不好,对摄入肠道的食物消化利用率低,造成饵料系数高,抬升养殖成本;

影响免疫:肠道不好,对营养物质吸收不足,此时容易导致鱼体体质变差,免疫能力下降,导致反复发病;

发生病害:肠道内有害细菌增多也是肠道不好的一种表现,实践中最常见的就是由此引发的肠炎病。当鱼类出现肠炎时,轻者拒食不长,重者病害缠身,继发其他病害。

4、为什么鱼类肠炎会导致鱼类死亡?

鱼类肠炎本身不是太大病,但为什么会死鱼呢?肠炎发生后,有害细菌(主要为产气单胞菌)会进入鱼体血液,然后通过血液进入其他内脏器官(如心、肝、脾、肾等),正常鱼的心血和内脏中基本是无菌的,而发生肠炎后,各种脏器内有害菌含量占所有菌群的85%以上,而且此时有害细菌的毒性是正常情况下的8倍以上。所以,当鱼体到处充满有害菌,有害菌大量繁殖、死亡、释放内毒素、毛细血管破裂,鱼病大量爆发了。所以针对肠炎,切勿掉以轻心,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如果等到肠炎严重到不再摄食的时候,神仙也无能为力了。

养殖户如何做好草鱼肠道护理?

图1草鱼肠炎及诱发出血病过程示意图

由上图可以明显看出,引发肠炎的点状气单胞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它进入鱼体内部到发病,必须具备若干条件:1、能够穿过机体的解破学屏障;2、必须在鱼体内生长和繁殖;3、必须产生一些物质来对抗宿主(即鱼体)的防御能力。

5、如何护理及注意事项

水产养殖成功关键思想可以总结两句话:“外以溶氧为核心养环境,内以营养为核心养体质”,即“双养理论”。如何保障营养?首先护肠。从前边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肠道在草鱼生理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我们如何来养护草鱼的肠道呢?

养护原则:“保持肠道结构完整,保持肠道正常菌群,保持体外环境洁净”。肠道的存储、消化、吸收和免疫的功能要发挥出来,肠道的完整性是第一要素,完整健全的肠道结构能够组成第一道防护屏障(图1绿色部分);其次就是肠道内的环境也一定要处于正常水平(图1蓝色部分);最后外源环境的有害菌一定不能太多,控制住病源(图1褐色部分)。只有这样三管齐下,肠道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具体措施:

1、优质饵料,定质定量投喂:优质的饵料,对肠道粘膜的刺激相对较少,定质定量可以减少肠道的过渡扩张,更利于肠道保持完整的,减少有害菌穿过物理屏障的可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补充富含维C、维E的“高稳维西”,修复受损粘膜细胞,促进细胞再生,保持肠道功能完整;

2、肠道内定殖有益菌群:肠炎是否发生跟肠道内有害菌与有益菌数量比例高低密不可分,要避免肠炎发生,需要有益菌定殖,且数量一定要占据绝对优势,可以定期补充“生命元”,定殖大量微囊乳酸菌。同时,其所含SOD可清除肠道内有毒物质,甘露寡聚糖能够增强肠道内免疫作用增强,起到防病的功效;

3、保持外界微环境健康,这就要求定期做好水环境的护理,要想保持鱼体外水体微环境的健康,减少有害菌的滋生与补充有益菌的数量同样重要,先达到这个结果,定期使用“全效底改”做底质改良——底层抑菌,定期补充“优加益生菌”——维持有益菌群数量;不定期使用“超碘”消毒——杀灭有害菌。

综上所述,要解决肠炎及其继发病害,需要“喂好料,补好菌,改好底,调好水”等综合措施,绝对不是一个简单使用抗生素或外用消毒剂杀菌的过程。

注意事项:

1、肠道的护理,一定要以预防为主。

2、如果平时不注重,非得以治疗来解决,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以后,也必须补充有益微生物,恢复肠道内正常菌群种类及数量,杜绝再患。

小结:鱼类肠道是内环境护理的第一道关口,只有做好了对肠道的护理,鱼类营养的其他方面(保肝护胆、增强免疫等)才能正常进行。

  谨记:

内重营养养体质,

护肠每年多几次。

要想鱼类肠病少,

改底补菌不能少。

相关文章

  • 小龙虾、河蟹养殖户为什么要割伊乐藻?怎么割最合理?
    小龙虾、河蟹养殖户为什么要割伊乐藻?怎么割最合理?

    伊乐藻水温5℃以上即可萌发;10℃即开始生长,1822℃生长最旺盛。通常在长江流域以45月、1011月生物量达最高。当水温达30℃以上时,生长明显减弱,藻叶发黄,部分植株顶端会发生枯萎。待9月水温下降后,枯萎植株茎部又开始萌生新根,开始新一轮生长旺季。伊乐藻开花:伊乐藻出水即开花,开花即腐烂。这里请各位注意2个数据:1...

    176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野生泥鳅苗种和人工泥鳅苗种成活率的比较
    野生泥鳅苗种和人工泥鳅苗种成活率的比较

    野生泥鳅苗种的成活率一般在40%一60%,最高也不过80%。人工养殖的泥鳅苗种一般在80%左右,好的在90%左右,最高的在95%左右。野生泥鳅苗种的养殖成活率偏低,分析原因主要是:(l)捕捞方法野生泥鳅苗种是在外收购或捕捞的,其方法多种多样,而又没有按照规范的技术操作,容易造成泥鳅苗种的伤害。(2)中间过程复杂泥鳅捕获...

    2306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螺蛳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那些事儿
    螺蛳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那些事儿

    作者:水世纪黄卫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技术也日趋成熟,螺蛳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作为在河蟹养殖业中奋斗了两年的技术人员来讲,一直觉得螺蛳投放是河蟹养殖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近两年的市场调研过程中缺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那就是虽然人人都知道要放螺丝,但就其放养量、何时放、螺蛳的选择及放的过...

    882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强化大眼幼体的前期管理 培育优质蟹苗
    强化大眼幼体的前期管理 培育优质蟹苗

    五月上旬,又到了大眼幼体的投放阶段。培育优质蟹苗,提高蟹苗成活率,必须从大眼幼体的前期管理抓起。关于大眼幼体的选择,一般采取看,问,跟,守的方法。即看亲本大小,问品质口碑,跟幼体进池,守淡化时间。通过细节防控,来降低选种和淡化阶段给后期培育优质蟹苗带来的不良影响。在购回大眼幼体后,怎样保证回捕率,保证规格,培育优质蟹苗...

    297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鲟鱼养殖常见病斜管虫病防治技术
    鲟鱼养殖常见病斜管虫病防治技术

    1.病原:病原体为斜管虫。2.症状:虫体大量寄生体表、口腔、鳃部,病鱼在水中急躁不安,体表呈蓝灰色薄膜样,口腔、眼腔有黑色素增多现象。3.治疗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或用福尔马林20~30克/平方米全池泼洒。治疗后的鱼可以转入流水池饲养以恢复体质。...

    1974 鲟鱼 淡水养殖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 鲟鱼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贴士:提高雌龟产卵量九个方法
    水产养殖贴士:提高雌龟产卵量九个方法

    1.环境安静亲龟饲养池,尽量安排在安静、向阳、避风处,特别要选在附近无突发巨响的环境,如靶场,开山炸石,飞机场等。龟的交配季节,要防止人畜到池边惊扰。交配繁殖季节,每天下午尽量早投料,以赶在傍晚龟交尾,产卵行动之前为宜。2.调节水质龟类喜生活于淡绿色或茶绿色水体内活动,一般透明度10——30厘米内均可,必要时,如夏天可...

    585 乌龟 淡水养殖 乌龟养殖 乌龟养殖技术 乌龟养殖方法
  • 喂饲料养殖河蟹成本比冰鲜鱼低三成以上 每亩多赚近三千元
    喂饲料养殖河蟹成本比冰鲜鱼低三成以上 每亩多赚近三千元

    一、天邦全熟化河蟹育肥料,蟹大膏红肉满、上市早、价格高!立秋(8月8日)即将到来,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已经完成四次蜕壳的河蟹将进入育肥阶段,尤其是紧随其后的第五次蜕壳,河蟹进入长膏育肥期,对河蟹进行促生长,提规格,提品质,增产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专家指出,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将持续至秋季,达到中等以上强度。受其影响,我...

    191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淡水珍珠蚌的苗种繁殖
    淡水珍珠蚌的苗种繁殖

    我国有淡水蚌100多种,但适合养殖珍珠的蚌仅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无齿蚌。目前生产上用得最广、养殖珍珠价值最高的河蚌为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  一、淡水珍珠蚌的生态、生活习性  (一)生活习性  珍珠蚌一般生活于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的底泥中,蚌体潜入泥中的深度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季水温低时,蚌体大部分潜入泥沙中,前腹缘向...

    587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之小瓜虫病防治技术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之小瓜虫病防治技术

    小瓜虫病是泥鳅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之一。小瓜虫病病原:多子小瓜虫。患有小瓜虫病的泥鳅主要症状:小瓜虫幼虫侵入泥鳅的皮肤或鳃的表皮组织后,摄取寄主组织作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形成脓泡。严重感染时,皮肤和口目的脓泡表现为许多小白点,故又称“白点病”。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用0.4g/m3瓜虫敌杀(主要成分为槟榔、苦参、姜粉)浸泡...

    380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滨海梭鱼与银鲫混养效益高
    滨海梭鱼与银鲫混养效益高

    近年来,滨海县滨海港镇和滨海港经济区常年养殖银鲫,虽然每亩可产银鲫800~900公斤,但由于起捕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在滨海县的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中,拟定了梭鱼、银鲫混养模式,取得了较高的养殖效益。目前滨海县梭鱼与银鲫混养面积发展到了4000亩左右,一般亩产梭...

    219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河蟹池塘水浑浅析
    河蟹池塘水浑浅析

    水浑导致水质指标升高,氨氮、亚盐指标超标对螃蟹生长有影响,亚盐直接导致养殖动物载氧能力下降,后期发病厉害;2、水浑导致水体缺氧,水浑降低藻类、水草的光合作用,氧气来源减少,同时水体的有机质耗氧,加重缺氧;3、影响水草生长。水草生长需要光照,如果水质长期浑浊,透明度低会导致水草正常生长,长期附着在草叶上,甚至出现死亡;4...

    68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六月份河蟹养殖注意事项
    六月份河蟹养殖注意事项

    中国养殖资料网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进入六月份以后,气温逐渐上升,临近盛夏高温季节。中国养殖资料网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河蟹养殖大区已经持续干旱好久了,加上上半年天气多变导致河蟹蜕壳不顺利,损失比较大,今年的河蟹养殖情况不容乐观。六月份河蟹已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河蟹养殖管理具有要求高,难度大的特点,现就有关重点工...

    189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鳜鱼的单养——围网养殖关键技术
    鳜鱼的单养——围网养殖关键技术

    选址:应选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野生杂鱼丰富的地方。例如湖汊、水库的汊子、港汊等有流水处都是选址的对象。鳜鱼对农药十分敏感,因此场址应远离有农药污染的地方。这个围养区水深应为1.5~3米,超过3米时,池底溶氧稀少,阳光难以到达,不适合野杂小鱼栖息。养殖水域应池底平坦,水流平缓,水草茂盛,便于野杂鱼觅食,更便于鳜鱼躲藏捕食...

    1266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池塘亚硝酸盐中毒导致泥鳅大量死亡的处理案例
    池塘亚硝酸盐中毒导致泥鳅大量死亡的处理案例

    “天上斑鸠,地下泥鳅”,泥鳅的营养价值相当高,被人们称为“水中人参”,近年来泥鳅的养殖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但是由于养殖技术的缺乏,往往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养殖风险。9月21日,一泥鳅养殖场的泥鳅出现了大量的死亡现象,死鱼汹涌,养殖户无可奈何。成都通威动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在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组织技术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2562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春季水温升高,谨防鲤鱼疱疹病毒
    春季水温升高,谨防鲤鱼疱疹病毒

    前些年养殖鲤鱼的人数很多,且产量高,效益也比较好。可前几年开始,鲤鱼的市场行情开始变差,一直持续了两三年,去年到今年来看,鲤鱼的行情,有所好转,所以养殖鲤鱼,成了不少养殖户的选择。虽然鲤鱼病害不多,可有一种病,却是鲤鱼养殖不得不防的,否则,一旦发生疱疹病毒病,死亡率极高,真可用“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形容。前几天,我们就接...

    1273 鲤鱼 淡水养殖 鲤鱼养殖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