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罗非鱼链球菌病暴发的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

时间 : 2023-05-28 12:39:21 投稿人 : 梦凡 点击 : 加入收藏

4月份,罗非鱼链球菌病在海南省即呈点状发生,说明链球菌病的发生时节在不断延伸,而链球菌病在也确实广泛流行了。

罗非鱼链球菌病暴发的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 | 淡水养殖

(文/图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樊海平)

一、链球菌病概述

世界范围内由链球菌感染引起鱼类死亡在二十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已有零星报道,九十年代呈上升趋势,目前链球菌已成为主要的鱼类致病菌之一。链球菌主要感染鱼体头部,破坏鱼脑神经,继而通过血液循环破坏肝、肾、脾等器官引发全身性出血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治疗困难,且水温越高病情越重。链球菌对养殖品种有一定的选择性,多发于鲑科鱼类、罗非鱼、斑点叉尾鮰、香鱼和淡水白鲳,而草鱼、鲤鱼、鲢鳙鱼未见报道。文献报道感染罗非鱼的链球菌菌株主要是海豚链球菌(S.iniae)和无乳链球菌(S.agalaciate),国内分离到的链球菌菌株多为海豚链球菌,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首次报道了无乳链球菌引起的罗非鱼暴发性死亡。Robinson和Meyer于1966年第一次报道在淡水鱼金色美鳊(Notemigonuscrysoleucas)中分离出B群属链球菌。随后,Plumb及Baya等从鱼类中分离出的多株非溶血性B群链球菌,但不能确定其归属。至1994年,Eldar等将其定名为Streptococcusdifficile。Wilkinson、Elliott及Vandamme等将分离鉴定的链球菌,大都归属为B群无乳链球菌。2002年,Evans等再次报道溶血性无乳链球菌是鱼类的主要致病菌。2005年,Kawamura等提议重新划分Sdifficilis的归属,确定为无乳链球菌的同物异名。Evans等2006年从水生哺乳动物中分离出无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被认为是唯一拥有B群特异性抗原的链球菌。

二、罗非鱼链球菌病概述

链球菌病多发于水质差、养殖密度大的水域,长期使用低质廉价饲料也是诱因之一。此外,与水体中存在大量的链球菌菌群也有直接的联系。有时在自然发病亲鱼的卵巢中也能检测到病原体的存在,因此,病原体在罗非鱼中可能存在垂直传播的可能性。鱼类链球菌病的病害控制主要有药物防治、生态防治和免疫防治。化学药物和中草药防治是最为直接和简便的控制手段,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品难免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导致防治失败,同时也可能导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引起质量卫生安全问题。因此,生态防治和免疫防治为重要的控制手段。无乳链球菌是鱼类重要致病菌之一,同时也是人畜共患的病原菌之一,在养殖中除了要投放无病原携带苗种,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全程投喂优质饵料外,追查病原体的传染源,切断其传播途径是生态防治的重要工作。链球菌病一旦发生,既感染脑部,破坏脑神经,又损坏肝、肾等器官,影响鱼体的自身免疫机能,疫苗和免疫激活剂的研制和开发是控制无乳链球菌导致的罗非鱼暴发性流行病的主流方向。

三、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概况

罗非鱼链球菌病常常在水温长期过高、缺氧或养殖密度过大等情况下暴发,于春、夏和秋季发生,流行高峰为5~9月,流行水温25~37℃,尤其水温高于30℃时易导致疾病暴发;主要危害亲鱼及100克以上的幼鱼和成鱼。传染性强,发病率达20%~30%,发病鱼的死亡率达80%以上,病程持续时间长,死亡高峰持续2~3周;在低温季节,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持续时间更长。我国主要罗非鱼养殖区如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近年均不同程度的暴发,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损失。

四、主要症状与病理变化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症状有:患病病鱼逐渐失去平衡,有的在水中翻滚,有的侧身做圆圈运动;病情严重时,临死前病鱼于水面打转或间隙性窜游;腹部体表具点状或斑块出血或溃疡,下颚及两鳃盖下缘有弥漫性出血,肝脏、胆囊、脾脏肿大、出血,严重时糜烂;肠道和胃积水或积黄色粘液,肛门突出;眼球充血、肿大、突出,严重的眼角膜混浊发白,甚至眼球脱落。病理切片显示鳃小片充血、水肿、坏死,呼吸上皮增生、融合,毛细血管肿胀、充血,鳃丝末端充血膨大,淋巴细胞浸润;心外膜破裂,肌纤维断裂、紊乱、松散心肌炎性水肿,淋巴细胞浸润;肝脏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动脉管与肝实质细胞分离,管壁堆积血细胞和肝细胞核,血铁黄素沉着,肝细胞浑浊、肿胀、坏死;肠道粘膜上皮坏死、脱落,固有膜炎性白细胞浸润;脾脏出血、水肿,淋巴细胞减少,组织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肾脏组织内有化脓灶,内有大量嗜中性白细胞浸润,肾小体肿胀,中央毛细血管血液淤积肾小囊腔隙增大,肾小管细胞增大、排列不规则,小动脉血管壁玻璃样变性,血管内形成微血栓,上皮细胞坏死;眼球脉络膜和眶骨膜组织出现炎性损伤,晶状体纤维断裂和脱离,严重者被囊和晶状体坏死,出现角膜溃烂,视网膜损伤。

五、罗非鱼链球菌病诊断

以无菌器具解剖病鱼,分别取鳃、肝脏、肾脏、脾脏、性腺、眼球等器官的小块组织或鳃盖内侧膜内积液,于洁净载玻片涂片,风干后,革兰氏染色,于油镜下检查,可发现革兰氏阳性的链状球菌,发现较多的为成对球菌,病情严重时可发现典型链状细菌,结合鱼体症状可基本确诊。确认病原体的种类可通过细菌的分离鉴定或免疫学病原检测方法确认。

六、暴发的因素分析

养殖环境条件、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与链球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养殖密度高、养殖水源受畜禽污染、保持高量投喂全人工配合饲料的发病率高;高温与疾病暴发和导致高死亡率密切相关,而一旦温度下降,死亡率显著下降;养殖品种与发病率也有关系,这可能是与鱼体摄食量高,生长速度快有关;与鱼体规格相关,100克以上的鱼体发病率高,这可能也与摄食量和生长迅速相关;发病鱼体未采取隔离措施,疾病在不同池塘及养殖区的水平传播;另外,在部分自然发病的亲鱼性腺中有时也能检测到病原,是否存在垂直传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由于链球菌为人畜共患的病原菌之一,畜禽污染是否是传染源也值得探讨。

七、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控对策

由于病原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预防和治疗较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更为困难。链球菌的防控主要措施有:

1、加强对养殖水环境的控制,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条件。在疾病暴发的高温季节,降低饲养密度,增加开增氧机的时间,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尤其是水源受畜禽养殖污染的区域,应严格控制污染水源的流入,并降低投饵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降低水温。

2、加强对疾病的管理,病死鱼及时捞出,作无害化处理,并加强对疾病的隔离,隔离发病池与健康池的水、工具和人员。

3、在疾病流行季节和易暴发季节,加强对病原数量的控制,如环境和鱼体内病原数量的控制。养殖环境使用消毒剂,如氯制剂、氧化剂、海因类等,消毒池水,减少环境病原数量和传染率;鱼体携带的病原一般采用口服敏感药物加以控制,但使用口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用药周期,药物的种类要选择敏感药物或复配制剂,如选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多西四环素、米诺环素、磺胺类等对G+细菌敏感药物;药物剂量要能确保药物利用后能有效杀灭和抑制病原繁殖的剂量,一般使用剂量要达到50毫克/千克鱼以上;药物使用周期一般要达7~10天以上。

4、提高鱼体的体质,加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提高。如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酵素等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机能,有效抵抗病原对机体的危害。

5、在疾病治疗时,更应注重环境条件和鱼体机能的提高,在应用上述药物的同时,鱼体肝脏及其它内脏功能的改良,如使用654-2(商品名)、肝泰乐(商品名)等内服,对疾病的辅助控制具有显著的效果。

6、免疫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技术正在开展,要想真正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免疫预防和治疗一定是最重要的手段,在现阶段国内广西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珠江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均在开展链球菌疫苗的研究。

八、存在的问题

由于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其是否存在垂直传播?是否与畜禽污染有关还不得而知。养殖品种是否与病原敏感相关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确认。,海南省在4月份即呈点状发生,说明链球菌病的发生时节在不断延伸,也意味链球菌病可能在广泛流行,因此,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科技工作者和养殖业者的相互配合和努力,加强对流行病学的调查与监控,加强对病原菌株的收集与分析,才能为免疫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所必要的基础材料。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本病是否具有垂直传播途径,苗种检疫不但能佐证是否存在垂直传播,还能有效控制疾病的蔓延,因此,笔者建议有关单位应对苗种开展检疫工作。

相关文章

  • 异育银鲫气泡病“游边”
    异育银鲫气泡病“游边”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一异育银鲫成鱼养殖池塘,面积180亩,水深1.1米,未安装增氧机(图1)。2017年4月2日投放异育银鲫鱼种1600尾/亩,规格80克/尾;花鲢70尾/亩,规格350克/尾;白鲢50尾/亩,规格350克/尾。4月11日开始升温,当天最高气温18℃,连续6天晴天,且持续升温至27℃。4月13日下午,天气...

    1698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 泥鳅无公害稻田养殖条件及苗种放养技术
    泥鳅无公害稻田养殖条件及苗种放养技术

    稻田养鳅是一种无公害生态养殖方式,成本低、收效快、经济效益高,是较稻田养鱼更有前途的养殖方法。稻田养鳅还具有保肥、增肥、提高肥效、除虫等作用,对促进水稻优质高产有较大作用,因而很适合推广。1.稻田选择: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和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养鳅最为适宜。土质要求微酸性、黏土、腐殖质丰富为好。在黏...

    1415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亲鳖池的清塘消毒和沙床清整
    亲鳖池的清塘消毒和沙床清整

    亲鳖在进入繁殖之前,要对其繁殖环境进行清整。一是亲鳖池的清整:主要是清塘消毒,杀灭池水和底泥中的各种病原体、有害生物和野杂鱼等,并改良水质和底泥结构;二是对产卵沙进行清整:清除杂物、翻晒消毒、配合适合于产卵的沙床,为鳖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一、清塘消毒1.生石灰消毒:生石灰是所有清塘药物中最经济、最常用、效...

    603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罗非鱼养殖之肥胖症防治技术
    罗非鱼养殖之肥胖症防治技术

    [病原]长期投喂低蛋白、高脂肪、高糖类和缺维生素的饵料,造成罗非鱼脂肪代谢障碍,脂肪大量贮积,鱼体肥胖,抗病能力降低。[症状与诊断]患肥胖症的罗非鱼呈全身性脂肪细胞增生、脂肪浸润,特别是腹腔内的脂肪组织以及脏器周围的脂肪组织显著增加,患病鱼腹腔内脂肪组织可达体重的3%-5%,肝脏呈淡黄色,肝组织高度脂肪变性,肝细胞萎缩...

    301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笋壳鱼市场前景与养殖要点概述
    笋壳鱼市场前景与养殖要点概述

    一、市场前景:笋壳鱼是外国引进品种(泰国和澳洲),加之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为此自引进之日起便定位为高档水产品而深受消费者欢迎。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的日消费量与日俱增,在重庆、西安、合肥等相对缺乏海鲜产品的内地城市倍受欢迎,是招待、酒庆的“常客”。据多年跟踪统计,除09年上半年受经济危机大环境和鱼贩恶意压价外,泰...

    357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草鱼养殖过程中六种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方法
    草鱼养殖过程中六种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方法

    一、草鱼主要疾病:赤皮:细菌性疾病烂鳃:分寄生虫烂鳃、细菌性烂鳃肠炎:细菌性肠炎细菌性并发症:发病症状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三种症状;肝胆病:肝胆综合症出血病:病毒性出血二、疾病预防:1,稳定投喂:控制投喂量(1斤规格以上,控制在2%左右;1斤规格以下,控制在3%以内);发病严重时直接停止投喂饲料(鱼塘网箱均适用)。2,...

    1153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长吻鮠江团养殖常见病之锚头鳋病防治技术
    长吻鮠江团养殖常见病之锚头鳋病防治技术

    1.病原和症状:此病由锚头鳋寄生在鱼体引起。锚头鳋利用头部2对腹角钻入鱼体皮肤肌肉组织吸取营养,使寄生部位发生红肿、组织坏死。在长江流域,每年4~10月为锚头鳋产卵繁殖季节,最适水温为20~25℃,即使在冬、夏两季也能患此病。长吻鮠鱼种如被多个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2.防治方法:①使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以杀灭幼虫和带...

    233 淡水养殖 长吻鮠 长吻鮠养殖 长吻鮠养殖技术 长吻鮠养殖方法
  • 为啥今年水草长势大都不太好?
    为啥今年水草长势大都不太好?

    文|李振不同去年,今年许多池塘的水草长势都不太好。有的栽种在大沟底下,由于水肥慢慢"化掉"了。有些水草看上去还在,实则根部已经开始发黑、奄奄一息。前期,我们对水草与水质的要求可以说非常"矛盾"。纠结点在哪里呢?水体透明度!经历过前几年早期顶壳、拉掉的塘口来说,水体透明度过高很容易造成第一次蜕壳不遂。水草好的池塘多数水质...

    844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农村坑塘莲田养鱼技术
    农村坑塘莲田养鱼技术

    一、莲田的选择及改建1、养鱼莲田所需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优良而充足的水源。二是池塘面积一般要在0.2-0.5公顷,最少不要小于0.13公顷;三是水深要以适应藕的生长为主,根据藕的生长特点,逐步调节水深来满足藕、鱼的要求。房前屋后的闲散自然坑塘,只要能够保证植藕,养鱼的水源,都可以用来发展莲田养鱼。2、养鱼莲田的工程设施...

    237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的防治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的防治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症状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

    251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鱼类混养可有效预防鱼病
    鱼类混养可有效预防鱼病

    经试验证明,通过鱼虾混养可防控病害,那么如何在草鱼和罗非鱼的养殖中进行运用呢?我们对此有专门研究。简单来说,首先虾放苗密度应不超过10万尾/亩(普通苗3-4万尾/亩,一代苗2.0-2.5万尾/亩)。对于高位池养殖模式,小于2亩的池塘,普通苗小于10万尾/亩,一代苗小于7.5万尾/亩;5亩左右池塘,普通苗约7.5万尾/亩...

    47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无公害河蟹标准化生产之一龄扣蟹培育
    无公害河蟹标准化生产之一龄扣蟹培育

    1.育种池条件与设施:水源必须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池塘、稻田为宜。塘埂坡比1:(2~3),防逃设施可用钙塑板、石棉板、玻璃钢、白铁皮和尼龙薄膜等材料,防逃墙高60厘米以上。形状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面积以6000平方米以下,1500~3000平方米为宜。水深2米以下,以1.0~1.5米为宜...

    103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流行病害:温室甲鱼“烂颈病”的防治方法
    流行病害:温室甲鱼“烂颈病”的防治方法

    □福建正源饲料有限公司李柏青鳖烂颈病又名颈溃疡病、烂脖子病,流行很广,如果是温室养殖则无季节性流行,自稚鳖到成鳖各种规格均可患此病。根据我司向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鳖病害治疗专家咨询了解到的信息,烂颈病是目前龟鳖养殖中的疑难病之一,该病以鳖养殖到第2、3个月时期最多,到了4个月以后就比较少爆发,该病常常会伴随鳖烂爪的发生,...

    1011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中华绒螯蟹养殖常见病蟹奴病防治技术
    中华绒螯蟹养殖常见病蟹奴病防治技术

    1.病因:由蟹奴寄生于蟹体腹部引起。虫体由石灰质坚壳包被躯体及全身,形成外套。具6对蔓状胸肢、腹部退化。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于河蟹所致。2.流行:发病时间一般为6~9月份河蟹快速生长季节。3.症状: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乳白色或半透明颗粒状虫体寄生于附肢和胸板上,病蟹生长...

    584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甲鱼生殖器外露的防治技术
    甲鱼生殖器外露的防治技术

    □福建正源饲料有限公司郭清雄自然条件下甲鱼原本需2-3年方可性成熟,而在工业化温室养殖模式下,高温养殖的甲鱼在250g左右即可性成熟。而性早熟的危害性是:生殖器外露。1、疾病症状生殖器外露的症状为:甲鱼肛门红肿发炎,严重者肛门充血,生殖器伸出体外2-5cm,刚伸出体外为损伤前为血红色,生殖器损伤后为乳白色。病鳖食欲减退...

    295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