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体:嗜酸性卵甲藻。
2、症状:当鱼体感染了裸甲藻后,病原体表黏液增多,背鳍、尾鳍等先后出现白点。白点逐渐蔓延至尾柄、身体两侧、头部和鳃内。白点之间有充血的红色斑点,尾柄特别明显。病鱼食欲减退,后期鱼体表白点重叠连片,像涂上水粉,又名为“白粉病”、“白鳞病”。白粉脱落处发炎溃疡,并发霉菌。乌鳢鱼种放养密度过高,饲料投饲不足时容易发生。
3、防治方法:养殖池塘用生石灰150千克/亩进行清塘消毒。养殖期间定期施用生石灰,使池水呈25~30克/立方米的浓度。
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1、病原体:嗜酸性卵甲藻。
2、症状:当鱼体感染了裸甲藻后,病原体表黏液增多,背鳍、尾鳍等先后出现白点。白点逐渐蔓延至尾柄、身体两侧、头部和鳃内。白点之间有充血的红色斑点,尾柄特别明显。病鱼食欲减退,后期鱼体表白点重叠连片,像涂上水粉,又名为“白粉病”、“白鳞病”。白粉脱落处发炎溃疡,并发霉菌。乌鳢鱼种放养密度过高,饲料投饲不足时容易发生。
3、防治方法:养殖池塘用生石灰150千克/亩进行清塘消毒。养殖期间定期施用生石灰,使池水呈25~30克/立方米的浓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