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鲟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时间 : 2023-05-06 09:24:59 投稿人 : 小玉米 点击 : 加入收藏

鲟鱼是最原始的脊椎动物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的鲟鱼养殖业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步后发展迅猛,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流水养殖都形成了一定规模。近年来伴随人工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鲟鱼病害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广东、湖北、四川等地发病情况均比较严重,给养殖户和鲟鱼产业带来危害。下面就鲟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疾病与防治概述如下:

鲟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 淡水养殖

1鲟鱼病害的预防

鲟鱼养殖方式大多为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鲟鱼很容易因环境不良、投饵不当致病,一旦发病就会迅速在个体间传染,以致在很短时间里发生较大规模的群体疾病,药物治疗较难控制。做好鲟鱼疾病的预防,是控制鲟鱼疾病的首要工作。一是鲟苗放养前,对养殖设施必须进行药物消毒,如用高锰酸钾溶液(20mg/kg)浸泡或用生石灰(150mg/kg)全池泼洒。值得注意的是养殖设施消毒后,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药物残液或让消毒药物药性消失(生石灰要等5~7d)后,才能放鱼。二是鲟鱼苗种放养时,需用3%的食盐水浸泡5~10min。三是在鲟鱼发病高峰的仔鱼开口和幼鱼转食时期,需定期用聚维酮碘(PVP-I)0.5mg/kg对水体消毒和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预防肠炎等。四是对鲟鱼食用的生物活饵料(水蚤、水蚯蚓等)需严格消毒,常用消毒方法是将待用的活饵料用紫外线照射30min后,再用5%食盐水溶液浸泡10min。五是对危害较大的鲟鱼病毒或细菌性疾病,可采用疫苗人工免疫的方法。六是加强日常管理,定时排污、换水,及时捞出死鱼,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坚持巡池,防止鼠、鸟、蛇、猫、凶猛鱼类侵袭。

2常见病害防治

2.1细菌性败血病

2.1.1病原。该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该菌在自然界尤其是水体中广泛分布,为条件致病菌。

2.1.2症状。病鱼行动迟缓,摄食量下降,体表症状为腹部、口腔周围、骨板基部出血,肛门红肿,鳃丝颜色较淡;剖检有淡红色腹水,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有坏死灶,后肠及螺旋瓣出血发炎,并充满泡沫状黏液物质。

2.1.3危害。该病可感染人工养殖的各种规格的鲟鱼,在管理不善、连绵阴雨天时较易发病,该病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如控制不及时,死亡率很高。

2.1.4预防与治疗。保持池水清洁,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定期用二氧化氯(0.3mg/kg)进行水体消毒,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抗菌药物、维生素A、维生素E等。发病时,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消毒,用量为1m3水体用药0.3g;每100kg鱼每天用恩诺沙星2.0g拌饵,分4次投喂,6d为1

个疗程。

2.2细菌性肠炎病

2.2.1病原。该病病原为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punctataf.intestinalisWang)。

2.2.2症状。病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检查病鱼,可见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解剖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或者全肠呈红色,肠内无食物且积黄色黏液。

2.2.3危害。多种鲟鱼的稚、幼鱼(250g以下)易染此病。在水温高于20℃时,因养殖水体水质变差或鲟鱼摄食变质饲料易发此病,常引起大量死亡。

2.2.4预防与治疗。保持水质清新,水量充足。投喂天然饵料,一定要新鲜;投喂人工饲料,要选用颗粒大小适中的全价饲料。尽量做到定时定量投喂,定期投喂药饵(每10kg饲料中添加大蒜素2g)。发病治疗时采用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外用为1m3水体泼洒溴氯海因0.3g或土霉素合剂2~6g(比例为1∶3)。内服为1kg鱼每天用0.02~0.04g大蒜素或痢特灵,拌饵投喂,连服5~6d。

2.3肿嘴病

2.3.1病原。从该病对一些抗菌药物较为敏感的现象来看,普遍认为该病病原为细菌。但目前未见有关病原的筛选、回感、鉴定等详细研究资料。

2.3.2症状。病鱼口部四周充血、肿胀,有时伴有水霉着生,口腔不能活动自如,摄食困难。

2.3.3危害。该病在20cm以下的幼鲟阶段发生较多,可造成幼鲟死亡。

2.3.4预防与治疗。常换新水,不投喂变质饲料,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定期对饲料台消毒。发病时,1m3水体泼洒恩诺沙星1g,连泼3d;100kg鱼每天用土霉素3g拌饵投喂,连喂3d。

2.4烂鳃病

2.4.1病原。该病病原为柱状屈桡杆菌(Flexibactercolumnaris),该菌在20℃温度时,生长良好,毒力强。

2.4.2症状。病鱼体色较淡,行动迟缓,离群独游;鳃丝发白,呈斑块状腐烂,覆盖带水中泥土杂物的胶混黏液。

2.4.3危害。该病主要危害20cm以下的鲟鱼。染病后2~3d,病鱼因呼吸困难而死。

2.4.4预防与治疗。及时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每15d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CaO),使池水浓度为40mg/kg。发病时,1m3水体泼洒二氧化氯0.3g,连泼2d。每天用4~8mg/kg。呋喃那斯浸泡病鱼1h,连泡2d。全池泼洒季铵盐类药物,如水产用双季铵盐碘,1m3水体用药0.5mg,疗效显著。内服治疗可用土霉素拌饵投喂,每天用药50mg/kg鱼体重,连用3~5d。

2.5卵霉病

2.5.1病原。该病由水霉属(Saporlegnia)和绵霉属(Achlya)等水生真菌寄生引起,常见种类有同丝水霉(S.monica)、鞭毛绵霉(A.flagellata)等。

2.5.2症状。受感染的鲟卵上,菌丝像根状物侵入卵膜,外菌丝穿出卵膜或辐射状浸在水中,使鲟卵像一个白色绒球。

2.5.3危害。在15~20℃水温条件下,鲟卵易感染水霉,传染快,死亡率高。

2.5.4预防与治疗。提高鲟卵受精率,改进孵化方法,保持良好水质,或采用人工方法不断清除坏卵。发病时,每天用2mg/kg的亚甲基蓝浸泡鱼卵10min。

2.6肤霉病

2.6.1病原。同卵霉病病原。

2.6.2症状。此病多为鲟鱼体表受伤而继发感染。病鱼伤处灰白色,滋生大量棉絮状水霉菌丝。患病鲟鱼早期离群在水体上层不正常游动,不摄食,鱼体逐渐消瘦,直至死亡。

2.6.3危害。各种规格的受伤鲟鱼均可感染,严重者可致死。

2.6.4预防与治疗。放养仔、幼鱼的鱼池池壁池底要光滑,避免擦伤。运输、转池和放苗时,操作要细致,经过操作后的鱼苗下池时,需用2%~3%的食盐水浸洗5~10min消毒。发病时,工厂化养殖方式可采用提高水温进行控制,效果较好(水温控制在25℃以上,以28~30℃为好)。全池泼洒食盐、小苏打合剂,1m3水体用药量为食盐400g+小苏打400g。

2.7车轮虫病

2.7.1病原。病原体为车轮虫属(Trichodina)和小车轮虫属(Trichodinella)的一些种。

2.7.2症状。病鱼体表无光泽,消瘦,游动迟缓。打开鳃部,可见鳃丝暗红色,黏液较多。镜检可见在体表和鳃上有大量车轮虫寄生。

2.7.3危害。该病主要危害静水池塘中培育的稚、幼鲟,大量寄生时,虫体成群地聚集在鳃的边缘或鳃丝缝隙里,破坏鳃组织,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2.7.4预防与治疗。预防同口丝虫病。发病时,将病鱼用5%食盐水浸浴1h,转入流水池中饲养,病情可好转而痊愈。用15%~25%的福尔马林可去除鱼体和鳃上的车轮虫。

2.8小瓜虫病

2.8.1病原。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Fouquet.1876)。

2.8.2症状。患病鱼体日渐消瘦,游泳能力大大降低,且浮躁不安,食欲减退。肉眼观察,病鱼体表布满白色小点,在鳃丝和鳍条处严重。镜检体表黏液或鳃丝可见大量多子小瓜虫。

2.8.3危害。该病多发于水泥池静水饲养的鲟鱼苗种,水温20~25℃条件下,易暴发此病。虫体侵袭鱼的皮肤和鳃瓣,在组织里以组织细胞为营养,引起组织坏死,阻碍呼吸,导致鱼窒息死亡。

2.8.4预防与治疗。鱼池在放苗前应用生石灰(150mg/kg)或高锰酸钾(20mg/kg)彻底消毒。增强鱼体体质,在水泥池养殖鲟鱼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流

水量。发病时,提高池水温度至30℃进行控制,效果较好。用50mg/kg福尔马林溶液浸浴30~60min,重复3d;用3.5%食盐+1.5%硫酸镁溶液浸浴15min;用0.38mg/L干辣椒粉+0.15mg/L生姜片混合加水煮沸后全池泼洒。

2.9气泡病

2.9.1病因。本病是水中氮气或氧气含量过饱和时(氮气饱和度达125%以上时即会发生氮气所引起的气泡病;在氮气饱和度达130%以上时,短时间内即会引发致命的危害),使鱼的肠道、鳃、肌肉等组织内形成微气泡,进而使微细血管产生栓塞,造成组织水肿等现象,而使鱼致死。养殖用水使用地下深层水或自喷地表水时,极易取到氮气过饱和的水而引发此病。

2.9.2症状。病鱼游动缓慢、上浮贴边,或分布在水流较缓处的中上层水中,病重者腹部膨大明显,下沉困难。肉眼检查,可见在口前两侧的两条沟裂内有许多呈线形排列的气泡;剖腹可见部分胃内有食物,肠内有黄色黏液和气泡。镜检鳃丝发白,鳃丝间黏液较多,有许多小气泡,鳃丝完整。

2.9.3危害。该病对鲟鱼幼鱼(15cm以下)造成危害最大,严重时,3~5d就可使大部分的鱼死亡。

2.9.4预防与治疗。减少水源过度曝气,防止水源中气体过饱和。鲟鱼转食期间,池中充气头罩上网罩,可避免鲟鱼误食气泡。发病时,全池泼洒食盐,使池水浓度为0.5%。把有病的鱼收集到经处理过的较低温水中,加大水流速度,增加鱼的运动量,使鱼通过体循环,较快地排出体内气泡。针穿刺病鱼腹部放气,效果较好。

2.10肝性脑病

2.10.1病因。长期投喂来自污染严重、体内富积大量有毒物质的水蚯蚓,或长期大量施用某种防病药物。

2.10.2症状。病鱼患病早期有跳跃、乱窜等极度兴奋行为,散游或独游,食量减少,后期处于昏迷、昏睡状态,停食,直至死亡。肉眼检查病鱼体色、体表正常,偶有头部前端和吻部的腹面表皮脱落、背面粉红,或胸鳍基部、口周围有一些增生物,或肛门红且稍突出。解剖可见肝脏紫色或褐色或灰色,严重者肝糜烂,胆囊正常,肠内无食物,肾脏、脾脏、心脏正常;肝病变较轻者(活力较好者)脑形状正常可辨,眼观无异常,解剖针可挑起;肝病变较重者(濒死、死亡者)脑糜烂、破碎,难辨结构,针拨动呈豆腐状,解剖针不能挑起,颜色呈乳白色。

2.10.3危害。该病主要危害人工转食阶段的各种鲟鱼,可造成大量死亡。

2.10.4预防与治疗。注重水质调节,保持良好水质。投喂人工养殖的水蚯蚓,减少或避免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在饲料中添加乳果酸或乳梨醇对史氏鲟肝性脑病有治疗作用。

2.11心外膜脓肿

2.11.1病因。推测饲料中的氧化脂肪是该病的原因,具体的致病物质及机制还尚未清楚。

2.11.2

症状。病鱼患病初始阶段,食量减少,散游或独游于池中,后期游动日渐缓慢、停食,最终死亡。患病鲟鱼体色正常,体表除心脏部位外突外无其他结构上的异常。

解剖可见肝脏的外形略显肿大,颜色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程度不同的淤血点,个体较大者呈紫黑色,小的则为红色或局部出现灰红色。心脏外表呈不规则凹凸瘤状,腹面颜色由红到白,动脉球红紫色。个体大的鱼体,心脏前端为灰色,后部为紫色。稍小的鱼体表现出心房肿大。鲟鱼前肠空,后肠食物饱满。肠壁、肾脏、鳃、脾、脑等器官,从外观看无异常,体腔内无异常结构。

2.11.3危害。该病的发生集中在体重15~200g、体长15~30cm的鲟鱼幼鱼。患病鲟鱼有史氏鲟、俄罗斯鲟、杂交鲟等。

2.11.4预防与治疗。投喂无污染的水蚯蚓,减少或避免饲料中的药物添加可有效预防鲟鱼心外膜脓肿。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

2.12大肚子病

2.12.1病因。该病为消化不良或气单胞菌引起。2.12.2症状。病鱼体色正常,腹部膨胀,腹部向上浮在水面无力游动;解剖胃中食物较多,肠道边有气泡,有的胃中食物不多,但有气。

2.12.3危害。该病主要危害转食期间的鲟鱼幼鱼,染病率低,传染率也不高,患病幼鱼不会很快死亡。

2.12.4预防与治疗。改善水环境,降低养殖密度,增加水流量。发病时,1kg饲料添加氟哌酸2~6g+干酵母8~12g+大黄3g,拌饵投喂,5d为1个疗程。若发现病鱼群粪便变稀,大黄应减量或停喂。

2.13蛀鳍病2.13.1病因。该病病因为在鲟鱼开口期或转食期,由于放养密度过大,规格不整齐,个体大、活动强的幼鲟把个体小、活动弱的幼鲟的鳍条当食物咬伤所致。

2.13.2症状。病鱼游动失去平衡,在水体上层靠池边活动;肉眼可见病鱼胸鳍、尾鳍破损、分叉,严重者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继发水霉。

2.13.3危害。该病主要发生在稚鲟开口期和幼鲟转食期,易继发水霉引起死亡。

2.13.4预防与治疗。保持鲟苗放养密度合理,同池鱼规格整齐。仔鲟开口期和转食期要少量多次地投喂充足适口的饲料。及时挑出患病幼鲟,进行常规消毒后单养,以防继发水霉引起死亡。

相关文章

  • 观赏鱼春季多发病预防及治疗
    观赏鱼春季多发病预防及治疗

    春季是观赏鱼鱼病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由于室内外温差突然变化。再加之原本温度相对恒定的鱼缸受气候变化影响导致温度忽高忽低。难免会出现各种病症。病态表现有时不同的病有相同症状,这就需要根据特殊症状做为确诊的主要依据。1.病鱼精神不振,萎靡,俗称“不现实”,活动量明显减少;2.离群躲在角落或扎堆;3.尾鳍、背鳍或不伸展,俗称...

    117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人工养殖甲鱼技术
    人工养殖甲鱼技术

    鳖是主要生活在水中的两栖性爬行动物,性喜洁怕脏,喜阳怕风,喜静怕声。鳖生活于水中,但经常伸出水面,以吻突呼吸空气,白天少活动、具保护色,生活在岩石旁或山坑石洞里的为灰黄或灰黑色;底质为黄泥沙的水中生活呈褐色。对环境变化敏感。适于鳖摄食和生长的温度范围20℃~33℃,最适温度范围25℃~30℃,这种温度下鳖食旺盛,生长迅...

    22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黄鳝养殖的冬季技术管理措施
    黄鳝养殖的冬季技术管理措施

    古人云:“冬季性寒(凛),天象严肃,时令封闭”,万物均须静静地躲藏起来。这也是黄鳝冬季管理的要点所在。首先是让黄鳝具有安静冬眠的环境,否则就谈不上解决可能发生的冰冻之灾。一、“藏”的前提黄鳝在正常饲喂条件下,13℃以下就不再摄食;但如果秋季饲养期营养不良,黄鳝所积累的营养不足于越冬,此时尽管水温下降,但黄鳝仍然无“藏”...

    1679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淡水白鲳越冬期间斜管虫病车轮虫病防治技术介绍
    淡水白鲳越冬期间斜管虫病车轮虫病防治技术介绍

    1、病原鲤斜管虫、车轮虫。2、症状两种虫都是寄生在鱼的皮肤和鳃上,刺激分泌大量黏液,使病鱼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淡蓝色薄膜(斜管虫病)或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膜(车轮虫病)。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变黑,漂游水面或作侧卧状,游动缓慢,靠边、呼吸困难、以至死亡。3、防治方法①对入池前发现有血管虫、车轮虫寄生的鱼,用8毫克/升的...

    491 淡水养殖 淡水白鲳 淡水白鲳养殖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养殖方法
  • [每周一例]水变后生鱼发生急性氮气气泡病
    [每周一例]水变后生鱼发生急性氮气气泡病

    [病例508]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昭关镇周老板有一口生鱼(杂交鳢)养殖池塘,面积4亩,水深2.2米,1台3kW的叶轮式增氧机(图1),池塘现存生鱼2万多尾,规格450g/尾左右。2019年5月份下旬池塘氨氮很高,用简易测试盒测得氨氮1.0mg/L。6月3日,闷热,客户发现池塘有4-5尾鱼死亡,未在意。6月4日,闷热,死鱼...

    1026 黑鱼 淡水养殖 黑鱼养殖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方法
  • 养河蟹,为何你那么偏爱使用敌百虫?
    养河蟹,为何你那么偏爱使用敌百虫?

    兴化地区的河蟹养殖朋友,每逢每年的5月20日,都有使用敌百虫的习惯,使用者高达95%,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大部分养殖河蟹的朋友认为敌百虫使用了螃蟹好养,螃蟹不会得抖抖病。有些朋友去年河蟹池塘发病或者小龙虾多发病的池塘,把希望寄托在敌百虫身上了。每亩使用敌百虫少则4两,多则1斤,使用规模之大,业界颇为震惊,毕竟其他地区很少...

    1951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安全高效养鱼的“四测定”
    安全高效养鱼的“四测定”

    一、测水温确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关。一般来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快、少生病。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鲤鱼、草鱼、...

    227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网箱养殖黄颡鱼中饲料的喂养
    网箱养殖黄颡鱼中饲料的喂养

    (一)饲料种类(1)全程投喂基本安排。实际上养殖黄颡鱼的饲料与池塘主养黄颡鱼完全一样,除配合饲料外,一级鱼种网箱可将红虫、水蚯蚓作为饲料,也可投喂小杂鱼为主制成的鱼浆。二级鱼种网箱中,可投喂鱼浆和配合饲料等。三、四级网箱可以以配合饲料为主。(2)配合饲料应根据黄颡鱼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进行配制。湖北省水产研究所蔡焰值...

    751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白露关斑点叉尾鮰鱼苗疾病预防
    白露关斑点叉尾鮰鱼苗疾病预防

    背景白露节气,素有“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就是形容白露节气后气温变化速度快。作为水产从业者,都知道草鱼苗难过“白露关”,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鮰鱼苗似乎不怕“白露”,但是2015年的9月份的一波疾病让仙桃鮰鱼苗养殖户损失严重,疾病特点:发病率高、死亡量大、难治愈、易复发。事实证明,鮰鱼苗也怕“白露关”。白露期间鮰...

    1839 淡水养殖 鮰鱼 鮰鱼养殖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养殖方法
  • 河蟹生态养殖模式之水草管理技术
    河蟹生态养殖模式之水草管理技术

    河蟹的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底栖生物(螺蛳)的协同作用,把复杂的养殖水环境,通过生物的净化处理变得无害化。简单地说,河蟹的生态养殖,就是一个“前期养草、后期养蟹”的模式。水草的好坏,决定河蟹养殖水体的优劣,事关养殖的成败,现将水草促、割、疏、控、护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促:促进水草生长河蟹养殖前期,阴雨...

    2750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加州鲈鱼养殖常见病白皮病的防治技术
    加州鲈鱼养殖常见病白皮病的防治技术

    此病病原为白皮杆菌。发病初期,体表两侧、背鳍、腹鳍等基部出现白点,然后迅速扩展蔓延,形成不规则的椭圆状白斑,严重时体表会全部变白,病灶处黏膜脱落,有时会出血发炎,病鱼常常缓慢浮游于水面,不久死亡。流行情况:主要流行期为4~6月,以危害鱼种为主,网箱养殖时较多见。此病常与烂鳃、烂嘴病并发,危害较大。防治方法:(1)注意放...

    2791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河蟹蜕壳期间注意事项
    河蟹蜕壳期间注意事项

    天气开始回暖,也接近河蟹蜕第一次壳,河蟹第一次蜕壳很重要,决定河蟹的回捕率,开始有少量河蟹蜕壳。蜕壳期间的几个注意事项:1、发现蜕壳可以用应激硬壳灵和黄金多糖第一次补钙,蜕壳高峰期用补钙素第二次补钙。2、蜕壳期间保持一定的水位,严禁大量打水。3、蜕壳期间要实时根据水色来肥水,保持水体肥度,定期用乌金膏和纳米黑金肥水。4...

    1461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河虾大闸蟹套养模式中捕捞方式介绍
    河虾大闸蟹套养模式中捕捞方式介绍

    河蟹的捕捞在9~10月,一般采取在岸边夜间捕捉和地笼张捕相结合的办法。青虾的捕捞时间可根据养成规格、市场价格灵活掌握。平时可用虾笼临时张捕,以便留小捕大、提前上市。年终大捕时,将池水排掉一部分,待虾集中在沟中时,先用大眼网将鱼捕掉,然后用与虾体大小相适应的拦网反复捕捞,最后彻底排干池水起捕。由于虾有随水移动的习性,所以...

    1065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中华绒螯蟹混养模式的试验
    中华绒螯蟹混养模式的试验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又称河蟹、大闸蟹、毛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名贵水产品,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ca)、十足目(Decapod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iocheir),中华绒螯蟹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北起鸭绿江、南至珠江口均有其...

    299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河蟹养殖池塘定期使用蟹草肥B案例
    河蟹养殖池塘定期使用蟹草肥B案例

    技术员:杨超地点:苏州东山镇东大圩填表时间:2014.08.11检测项及检测结果(一)基本情况面积:20亩水深:1.2米主养品种:河蟹套养青虾水色:绿吃食状况:好死亡情况:偶尔有几只。近期用药情况:水博士,弧菌天敌(二)水质检测1、pH值:8.02、氨氮:<0.053、亚盐:0.054、溶氧:3.24(上午9点)(三)...

    1495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