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蛋鸡寄生虫病有哪些症状

时间 : 05-01 投稿人 : 如天 点击 : 加入收藏

答:杨凌老科协咨询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兽医师史瑞仁回复说,寄生虫不同,在鸡体的表现症状也会不同,但寄生虫的共同特点是同鸡体争营养,导致鸡消瘦、贫血、生产效益下降等。

蛋鸡寄生虫病有哪些症状 | 家禽养殖

蛋鸡多发生慢性小肠球虫病,直接损伤肠道,造成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影响消化吸收。鸡只表现为消化障碍、消瘦贫血、蛋壳变色、硬度变小,以及蛋黄颜色变差、蛋形变小、产蛋下降或停止。

蛔虫感染的蛋鸡,鸡冠苍白、体型消瘦、羽毛松乱无光、翅膀下垂、行动迟缓、呆立不动、采食减少、产蛋减少。

组织滴虫发生在鸡盲肠、肝脏等部位,引起鸡盲肠炎、肝炎、排淡黄或淡绿色稀便甚至血便,常和异刺线虫混合感染。

绦虫寄生在蛋鸡肠道,可引起消化障碍,轻者表现为下痢、消瘦、贫血,严重的可引起瘫痪。

前殖吸虫寄生在鸡的输卵管、泄殖腔等处,可引起产蛋量下降、产蛋变形、泄殖腔炎等。

棘口吸虫可以引起消化机能障碍、下痢、贫血。

鸡体表寄生虫,如鸡虱、鸡螨、羽虱等,可以引起鸡啄羽、啄肛、掉毛、贫血等症状。

相关文章

  • 冬春防蛋鸭软腿病
    冬春防蛋鸭软腿病

    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雏鸭、中鸭、成年鸭均可发生,尤其以冬季或春季的初春产蛋鸭极易发生,越是高产母鸭发病率越高。患病蛋鸭轻者掉蛋,重者死亡。发生软腿病的原因,主要是场地潮湿,鸭舍不通风。特别是舍饲的蛋鸭,如阳光晒得少,运动不足,鸭群密度过大、拥挤或因日粮营养不全,缺乏矿物质,尤其是钙、磷比例不恰当,或缺乏维生素D等,都易...

    219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种鹅杂交要注意什么
    种鹅杂交要注意什么

    国内外鹅的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不同的鹅种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开展鹅的经济杂交,充分利用杂种优势进行商品鹅生产是提高养鹅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开展鹅的经济杂交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注重杂交父本和母本的选择。用来杂交的母本一是要群体数量多,以节约引种成本,便于杂交技术的普及推广;二是要繁殖性能好,产蛋数量多,以降低杂交...

    246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白矾可治畜禽病
    白矾可治畜禽病

    1.春季鸡易患气管炎,可用3%的白矾液滴鼻,日滴2~3次,效果不错。2.家禽农药、饲料中毒,用白矾、甘草各半,将甘草煎后用甘草水溶化白矾灌服,效果显著。3.鸡、鸭、鹅过食青草、嫩草常引起拉稀,甚至便血,用5%的白矾水灌服10毫升,日服2次,当天见效。(来源:河北科技新闻网作者:王贵仁)...

    141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种鸡育雏如何管理
    种鸡育雏如何管理

    在早期生长任何阶段,出现体重不达标或食欲不振时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尽早采取措施可避免在育雏后期由于均匀度不好及重要生理器官发育受阻而产生的不良后果。母鸡4周末的体重要在380克~450克之间。若4周末的体重偏大,则成年鸡的体形偏大,要求较高的饲料量和营养;若体重偏小,则成年鸡体形偏小,影响种蛋合格率。公鸡前4周要自由采...

    153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科学养鸡三不宜
    科学养鸡三不宜

    一、鸡舍不宜用生石灰消毒。不少养鸡户在地面平养鸡时,喜欢用生石灰作消毒剂,直接撒在鸡舍地面上,这是危险的做法。因为生石灰会刺激鸡的上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炎症,如使用过多,被鸡踩踏,还会引起脚趾烧伤,有的还会被风吹入鸡眼内,引起眼病。有的高产鸡可能缺钙,见到石灰便会大量啄食,而损伤鸡的消化道组织,引起发炎和发生水肿式溃疡。...

    291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豆饼喂鸡须注意
    豆饼喂鸡须注意

    不要生喂生豆饼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和红细胞凝集素等有害物质,生喂不但营养成分难以被充分吸收利用,而且鸡还会出现腹泻等症状。因此,豆饼在喂鸡前必须经高温处理,等熟化后再饲用。不要单喂豆饼的粗蛋白质含量虽然较高,但由于蛋白质中所含氨基酸不平衡,有些氨基酸特别是蛋氨酸的含量过低,因而单用豆饼喂鸡不能满足鸡的生长和生产需求。所...

    244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畜禽驱虫四方法
    畜禽驱虫四方法

    1、干石榴皮。取150-200克干石榴皮,加入适量水,用文火煎成一碗汤,待凉后在30分钟内分两次灌服畜禽,可驱除其体内的绦虫。2、乌梅和花椒。取乌梅和花椒各50克。用文火炒黄捣烂,再用温水调成稀粥状。15公斤左右的小猪,先灌服一半,剩余一半等15分钟后再灌服。可驱除体内的蛔虫。剂量随猪重量增加适当加大。3、南瓜籽。用新...

    83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咋预防蠕虫病危害家禽
    咋预防蠕虫病危害家禽

    1.采用整批进、整批出的方式饲养,杜绝几代同堂、老幼混合、或鸡、鸭、鹅混养,以防相互感染。2.经常清除禽粪,定期用10%石灰水或3%来苏尔液消毒禽舍,以便及时杀灭寄生虫虫卵。3.及时清除禽舍内和牧场上的污物、低洼坑,以减少家禽与中间宿主甲虫、苍蝇、蜘蛛、蜗牛、蚂蚁、蜻蜓、螺蛳、蚯蚓等接触机会。4.鸭和鹅不要到死水中放牧...

    201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适温育雏鸡成活率高
    适温育雏鸡成活率高

    适宜的温度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由于刚孵出的幼雏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周围温度的变化较敏感,而雏鸡只有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才能使体温保持相对的恒定。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雏鸡生理功能将发生变化,在超出一定的极限范围时就会引起鸡体代谢紊乱、免疫力抑制,甚至死亡。因此,要提高育雏鸡的成活率,就要把握和及时调...

    96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农户散养草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
    农户散养草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

    近年来,农民朋友散养的草鸡频发一种以逐渐消瘦、严重贫血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青年鸡与成年鸡,病程较长,经临床检查,诊治为鸡住白细胞虫病。一、发病情况与症状。散养草鸡自夏末秋初以来陆续零星发病,至第二年春天。病鸡精神不振、呆立、日渐消瘦,鸡冠逐渐变白,呈贫血症状,可一直吃食,病程可长达3个月,直到机体骨瘦如柴,走路呈企鹅步...

    69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如何治疗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如何治疗

    答:杨凌老科协咨询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兽医师史瑞仁回复说,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鸡滑液囊支原体引起幼龄鸡和火鸡的一种传染病,患病最多的是9~12周龄的鸡,发病率5%~10%,死亡率一般在10%以内,严重者可达75%左右。常用的药物有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强力霉素、红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链霉素、诺氟沙星、恩...

    78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夏季蛋鸡预防拉稀的措施
    夏季蛋鸡预防拉稀的措施

    造成鸡拉稀的原因很多,诸如白痢、球虫、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可引起鸡拉稀,应激反应甚至饮水过多也会造成鸡拉稀。由于鸡拉稀的原因较为复杂,往往因误诊而造成损失。为此,笔者推荐几种综合疗法,供广大养鸡户参考。口服补液盐将口服补液盐按说明配成溶液,任鸡饮用。这对于补充鸡体内因拉稀流失的水分,提高鸡体抵抗能力,降低死亡率等均...

    260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雏鸡饲养的温湿度调控
    雏鸡饲养的温湿度调控

    合适的温度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育雏温度是指育雏室和育雏器的温度。育雏室的温度要比育雏器边缘的温度低些,育雏器边缘的温度又要比育雏器内的温度低些。通常情况下,育雏期合适的温度为:1日龄~2日龄,育雏器温度为35℃,室内温度为24℃;1周龄,育雏器温度为32℃~35℃,室内温度为24℃;2周龄,育雏器温度为29℃~32℃...

    228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鸡孵化各期胚胎死亡的原因
    鸡孵化各期胚胎死亡的原因

    1、孵化前期死亡(1~6天)遗传因素;种鸡的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不良,主要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种蛋储存时间过长: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种蛋熏蒸消毒过度:孵化前期温度过高或过低;种蛋运输时受剧烈振动。2、中期死亡(7~12天)种鸡的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不良,主要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B2;入孵前种蛋末预热;污蛋未消毒或消毒效...

    187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蛋鸡夏季饲料“三增一减”
    蛋鸡夏季饲料“三增一减”

    适当增加蛋白质饲料。蛋鸡夏季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应比其他季节高。日粮中需要增加豆饼或棉籽饼饲料,用量可达20%~25%。另外,动物性蛋白饲料如鱼粉、肉血粉或鱼虾下脚料等的用量可占饲料的5%~7%。适当增加矿物质饲料。夏季蛋鸡日粮中的钙磷比例要适当,一般配合饲料中的钙质含量应调整为3.8%。适当增加青绿饲料及抗热应激添加剂...

    55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